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管理层盈余预告作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4年管理层盈余预告信息为样本,从投资者特征的角度对管理层盈余预告择时披露策略及市场反应进行研究发现,管理层披露盈余预告会采用在交易日披露好消息、在休市日披露坏消息的择时策略。从投资者构成特征来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中小股东股权越为分散,管理层越倾向采用此策略。研究表明管理层采用该策略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中小投资者可以利用时间的分析视角,识别上市公司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的策略,关注市场反应,从而间接弥补信息获取的劣势。  相似文献   

2.
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必须承担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义务,公开披露信息成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市场监管者之间的主要交流内容,而且规范的信息披露,是维护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根本保证。文中重点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两大痼疾,而信息披露违规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形成了内幕交易的温床,因而必须强化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以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财务报告具有经济后果。在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财务报告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进而带来市场反应,是否保护或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目前的实证研究不仅比较鲜见,而且结论尚不一致。文中以因舞弊财务报告而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4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考察了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经验关系。证据表明,那些因舞弊财务报告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因为公司舞弊蒙受了较大的损失,研究还发现市场存在消息提前泄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中国股票市场普遍存在,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上市公司违规披露、内幕交易等,这些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使市场投机气氛浓厚.从信息不对称角度,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造成中小投资者行为具有短期投机性.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公开的专利信息因具有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评价作用,为影响投资者股市行为的重要参数.现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主要无形财产中披露的专利信息,多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鉴于这两类专利无需经实质审查即可授权,可以运用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对其进行较为权威的评价.构建创业板上市公司专利权评价报告披露制度将提升专利信息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降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误判,有效减少创业板市场虚构创新能力并损害投资者利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如何防范公司违规、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以2010-2017年沪深两地A股285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公司所在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其违规倾向越低,被违规稽查的概率则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喜好型高管会降低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倾向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稽查的影响力度;此外,相较于信息披露违规,社会信任对经营违规倾向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且更为有效地提高了经营违规被稽查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是投资者的重要投资依据,年报披露时间直接影响到披露信息的时效性。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4--2006年年报披露时间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信息披露成本、会计操作难度三个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问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需求强烈,独立董事比重高时,年报披露时间较早;上市公司会计操作复杂、信息披露专有性成本或者非流通股比例较高时,年报披露时间较晚;此外,我国上市公司仍然普遍存在“坏消息”晚披露的现象。这说明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年报披露的监管工作,适当压缩年报披露期限,提高上市公司延迟披露“坏消息”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以证监会颁布的信息披露规范为依据,对截止到2005年受到深、沪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两个交易所的处罚情况,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点,为有针对性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披露的公正、及时、准确和完整,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证券市场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披露不及时、不充分,乃至故意弄虚作假.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最为突出的原因包括: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监管及处罚不力、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性、中介机构缺乏风险意识,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等.因此,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必须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软信息披露、完善会计法律和民事赔偿制度、建立信息披露的信用体系、强化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0.
A股市场的信息披露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的虚假陈述,在定期报告中存在的不报、迟报、瞒报等违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