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具体方针,在论证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农地流转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农地流转制度应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石,维护农民利益,以及灵活性、发展性等原则,正确处理好农地用途转移与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农地,农地流转与失地农民,统筹城乡与农地流转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农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农地产权结构的变化、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农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和逐步完善等,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经济组织和经营模式创新、城乡体制一体化产生了一定的正效应。现行农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农地使用权流转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收益评估补偿机制不完善、农地保障功能过强等缺陷,对农地资源合理配置、农民城市化能力、农村人口城市化迁移产生了负效应。城乡统筹视阈下,笔者对现行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建议有三点:一是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体系,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化进程;二是规范农地征管制度,改革征地补偿办法;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农地使用权益。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政府应从城乡两个方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即建立与土地流转制度相关的制度体系,包括土地使用权市场、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集中使用农业补贴和以土地换保险等制度。为确保土地流转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镇政府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双赢,政府应对自身行为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在对农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流转制度绩效显现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和外部环境目前并不完全具备。城乡统筹的思想核心和农地流转的条件内在一致,并为流转提供制度保障。提出新背景下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建议: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利益,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5.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在对农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流转制度绩效显现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和外部环境目前并不完全具备.城乡统筹的思想核心和农地流转的条件内在一致,并为流转提供制度保障.提出新背景下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建议: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利益,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6.
健全我国农村土地征用法制路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征用活动的不断开展,农村土地征用活动对我国农村土地征用法制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我国农村土地征用活动法制支撑不力.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应着重从制定专门的<土地征用法>、规范政府农地征用权、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完善农地补偿制度、健全农地征用程序、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来健全农地征用法制.  相似文献   

7.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存在着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财政支农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六大制度障碍,这严重阻碍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消除这些障碍,即逐步统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立足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探索土地流转制度,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以加快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理性行为理论为指导,客观分析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内部结构和产生发展过程,是规范农户流转行为、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内在需要。准确把握农户流转行为动机和意向、客观分析流转行为过程和特点、全面探究流转行为规律和要求,有利于选择和安排农地流转制度、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而引导农户流转意向、完善农地产权结构、强化农地利益保障、健全流转信息平台、转变政府职能则是保障和促进农地流转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总结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农地流转经验,审视流转中的问题,提出农地流转的“6+6”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农地利益失衡的现象,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农地利益均衡存在农地制度不完善,政府规制不健全,农地市场不规范,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备等制约因素。为此,应完善农地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护农民土地利益;健全政府规制机制,让政府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利益;构建农地市场机制,让市场为农民提供应得农地利益;完备农民农地利益诉求机制,让农民自己能有效维护农地利益,从而形成系统的农地利益均衡机制,有效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和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当时情况对西部地区实施了不同的政策。文章对这些政策,包括开发思路,提出西部开发的背景,西部开发的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发展性进行整理,以理清其中的发展脉络,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强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努力探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进的方向。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完全的统一,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全面推动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便是现今当务之急、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有之义,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中实现改善党的领导的目标。主要是:改进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方式,通过向人大提议案的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转变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简略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相关表述及精神,分析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得出后十八大时代,我国必须致力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文化产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用创新精神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不仅对党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提出了一系列党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尤其是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十分注重发挥中共党史的功能和作用,如他注意以党史解说党的政策、以党史教育干部群众、以党史指导党的建设、以党史阐明哲学理论、以党史联络各方朋友、以党史鉴正党的决误、以党史弘扬传统文化。毛泽东对中共党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运用和发挥,为我们充分重视和正确估价中共党史的理论价值和学科定位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报刊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民众的重要阵地。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共的报刊宣传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里仅以抗战时期为例,就中共报刊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为新时期的报刊宣传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坚持发展,历来是我们党全力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发展理论,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理论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內涵。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历来重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关心.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民族繁荣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在边境和人口较少地区总结推广"一族一策"、"一山一策"、"一族几策"的成功经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严格区分和较好处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协调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坚持用制度和法律法规极大程度地保障各民族平等权益的实现;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促进民族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文化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维护了边疆稳定,在云南形成了多民族和睦相处、"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实施了退耕还林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农业和农村出现了新的发展生机。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与培训中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江泽民同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等,深刻分析和全面总结了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改革和发展、维护稳定为目的;必须综合治理,走法制化之路;必须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坚持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必须从严治党,又坚持对人的处理持慎重态度;必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必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自身建设;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