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小国寡民观备受非议,非议主要源自对"小国寡民"字面意思的理解.但是"小国寡民"的重大价值主要在于老子对于天道、人道的体悟;它所揭示的社会心理规律与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是暗合的,对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子小国寡民观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小国寒民观备受非议。但是,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它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老予通过它而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样的社会是简单的社会、和谐的社会、自由的社会、公平的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的模型,小国寡民的社会为我们今天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寻找平衡,这是清醒的现代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3.
老子对包括仁、义、礼、智、学在内的社会文明的批判,既包含着强烈的、人性的、人道的感性内容,但同时又表现出反文明、反人类的特征。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兼具复古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两重性,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反映了老子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以老子"复根"、"玄鉴"的思想方法,解读老子的"小国寡民"和庄子的"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及其嬗变的思想根源。老庄以至真、至纯的初民社会为镜鉴,批判和反思现实社会的战乱、压迫和文化异化、文化工具化倾向,其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继承了老庄的社会理想,反对政治和文化专制,"越名教而任自然",由救世转向救心,由救人转向自救,由彼岸转向现实此岸,追求逍遥自在的人生,放情于山水之间,开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仕隐道路,对中国古代隐者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以老庄至纯、至朴、至真的理想社会为镜鉴,反思社会文化,促成了魏晋人性觉醒的社会思潮,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启天道学,可以说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特色,也可以说是老子对于中国哲学最主要的理论贡献。老子"以道释物",既认为道生万物,又认为道在物中。"以道看人",强调圣人与俗人不同类。"以道治世",主张建构"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老子》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实世界违“道”特点的解读及其提出的建构理想社会的政治、思想、军事主张的考察,认为同“无为”一样,“有为”也是《老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其“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有为”是手段,“无为”是目的。而老子的“有为”思想既为当时的政权建构提供了一个政治理论框架,又为此后道教修养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小国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会,它通过理想化的形式,表达了老子的社会改造构想。这一构想的深层理念是自然主义,无为则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法。“小国寡民”的社会改造方案包括政治与人生两个方面。在政治上,老子主张实行无为而治,尽量减少政府的意志和不必要的干预,使人民与政府相安无事。在人生方面,老子主张减损贪欲和智巧,化简人际关系,恢复和保持人心质朴淳真的自然状态。这些构想都是老子针对时弊提出的,反映了道家学派的社会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8.
基于"道"的哲学理念,老子设想"为腹不为目"的圣人人格,提出"无为而治"的基本原则,画出"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蓝图,表达了道家的社会和谐思想。道家比较强调尊重个体自由,儒家比较强调群体至上,儒道两家的社会理想构成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人类学看老庄的社会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道家的社会理想被后人普遍认为是老在所虚构的乌托邦话语系统。依据较新的人类学实地考察材料,重审老子的“小国寡民”说和庄子的“至德之世”说,可以确认其在初民社会中有相对的现实基础,并非子虚乌有。从生态人类学角度重新评估道家的朴素无为理念,可化消极为积极,发掘其中所蕴含的超前智慧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无为"思想有着重大影响,又面临种种误解,本文试图从《老子》文本出发,切中"无为"的本意,并从老子"无为"提出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无为"的内在含义,揭示"无为"追求精神超越实现社会和谐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与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存在着理性相通之处,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更是对今天的统治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老子的“小国寡民”和“得道”思想同样能对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会提供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小国寡民”并非像人们以往所理解的那样,是反社会发展、消极落后的表现,而是老子对理想社会管理方式的一种描述,即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应该与自然保持高度的和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小国寡民”思想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人口控制、弃绝战争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3.
“小国寡民”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 ,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里 ,国之大小与民之寡众皆为相对的 ,其中似乎原始落后的现象 ,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 ,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 ,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 ;更不能用今天的国家概念来解释“国”的意义 ,其实它是指自给自足淳朴和谐的小农社会 ,是一首静中有动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14.
"小国寡民"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里,国之大小与民之寡众皆为相对的,其中似乎原始落后的现象,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更不能用今天的国家概念来解释"国"的意义,其实它是指自给自足淳朴和谐的小农社会,是一首静中有动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15.
“道”是老子政治世界的基础与核心,集中表达了老子对理想政治的憧憬.道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理想的治国之道.自然无为既是宇宙人生的最高价值,也是国家治理的至高境界.在老子看来,体道圣人是实现理想政治的前提;无为而治是实现理想政治的核心;小国寡民则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未来十年,我国进入城镇快速发展期。这种快速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小国寡民"思想对现代的诸多提倡走小城镇道路的理论(如田园城市理论、新城市主义理论等)可以提供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魏源从今文经学经世致用的原则出发,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诠解,并视<老子>为"救世之书".他又结合自己的时代特点,对老子的社会政治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自然无为"、"无欲为体,无为为用"、"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小国寡民"等思想作出了新的诠解,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世情怀,实现了对老子思想的超越,也开启了近代道家思想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以非道德主义著称,但他对道德的非议只是对传统道德(实际上主要是早期儒家道德观)的非议,而不是完全否定道德。如果说,孔子由于构筑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体系而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那么老子则以其对道德进行的哲学思考而对中国伦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政治思想有其自身的整体性。很少有人将他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从而造成了对他政治思想的不少误解。老子的政治思想是以天子—平民的“点—面”结构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小国寡民”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设计,实际上是要建立一种“大社会,小政府”的国民自治体系。通过对此政治体系结构的阐述,对其运行机制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系列影响的分析,可以在新的视角下对老子的政治思想做到尽量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道家的社会发展合理性思想中,合理性的社会发展是与"道"的特性相一致的社会,它的社会制度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圣人有意造作的结果。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是一个"无争"的和平世界,庄子的"建德之国"则是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