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概述了近百年来《万国公报》的研究状况,对研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如《万国公报》的性质、《万国公报》的西学传一以及《万国公报》的变法言化等作了论述,并就进一步深入研究《万国公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办于上海的《万国公报》曾深刻影响了中国维新派。维新派广泛吸收了《万国公报》所介绍的西学知识和变法建议 ,充实了变法维新的思想体系。《万国公报》成为维新派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但由于《万国公报》与维新派在诸多认识和主张上存有质的区别 ,所以维新派并未完全按照《万国公报》宣扬的精神去指导变法。  相似文献   

3.
《万国公报》是贯穿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活动的一条主线。研究晚清来华美国传教士在西学翻译方面的贡献毫无疑问要涉及到《万国公报》。以《万国公报》为视点可以聚焦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上海《万国公报》的研究,台湾比大陆起步早,20世纪60年代华文书局就出版了该报的影印本.而大陆近年来《万国公报》研究虽然极为兴盛,却一直未出版影印本以供研究参考.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藏有4册《万国公报》原刊,尽管数量微少,但有其价值在:一是可确证在甲午之前黄遵宪就已经是《万国公报》的读者.二是此4册原刊可补华文书局影印本的几处缺失,给学界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征文是晚清寓华传教士为吸引中国人关注基督福音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在晚清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万国公报》也采用了这一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万国公报》不仅引起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关注,并在他们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征文不仅是《万国公报》稿件的重要来源,也是其在晚清社会具有影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个提到马克思名字的报刊是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在一八九九年二月出版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月刊上所载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题为《大同学第一章》中即出现了马克思的名字,说他是“百工领袖著名者。”一八九九年四月出版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三期所载《大同学第三章》中又出  相似文献   

7.
《万国公报》是近代著名的教会报刊 ,它以创办时间早、发行时间长、影响深远而著称。因此 ,研究这份报刊对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颇有益处。最近 ,王林的博士论文《西学与变法———〈万国公报〉研究》一书出版 (齐鲁书社 2 0 0 4年版 ,以下简称《西学与变法》) ,正是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万国公报》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国公报》是近代最著名的教会报刊,它在宣传基督教的同时,还本着“以学辅教”的策略,大量介绍西学,成为当时西学东渐的主要媒体之一,中国知识分子从中接受了大量西学。《万国公报》刊载的文章,主要评述其对西方民主制度、民主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报是民国时期官方出版的一种司法类期刊.北京政府时期司法部发行有《司法公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公报按时间之先后可分为司法部之《司法公报》,司法院之《司法公报》和《司法院公报》,司法行政部之《司法行政公报》,以及前述《司法行政公报》和《司法院公报》合并后之司法院《司法公报》.文章主要对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公报的办刊主体、刊物体例、主要内容、办刊周期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梳理,并对这两个时期司法公报在内容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司法公报记录了民国时期的各种立法、司法状况,是我们研究民国法律制度、司法实践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提摩太是晚清时期来华的英国传教士,他在《万国公报》上发表了大量主张中国变法的文章,内容涉及农业、贸易、交通、文化教育等领域。这些文章在当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其宣传中也明显表现出为英美等殖民者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微量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微量硒,选用钯-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锆涂覆石墨管。以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消防共存元素的干扰,并保证了标准系列与土壤样品的原子化条件的一致性,获得了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福祥是清末民初西北地区著名的回族领袖。他效忠清廷、赞成共和,为北洋政府出力,又任职国民政府。马福祥的行为始终彰显着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国家至上观。剖析其深层原因,是他身受伊、儒文化双重浸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权近从心性的角度处理天人关系,认为其非常现实且与生命息息相关.在对心的阐释上与朱子不同,认为心虽由气构成,但更主要的是由来自天的理构成,并且把恶与心分割开来.其天人关系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实践当中,提出了体用、圣学等重要思想.他用图解的形式来处理天人关系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继承.  相似文献   

14.
唐代,基督教的一支聂斯脱利派在中国境内展开传教活动,文献称之为景教。唐时,景教在中国境内并非孤立地开展传教活动,中国境内的景教人士与驻巴格达的景教本部教会组织有一定的联系与交往。景教自入华始即与本部教会组织有了联系,最初至长安的景教士阿罗本即为本部教会组织派遣而来。之后,本部教会组织继续派遣传教士至华,支援中国境内景教徒的活动,使景教得以在华继续传播。会昌灭法后,中国内地景教处于消沉状态,但景教在西域边疆地区仍有所流传。晚唐时期,在西域高昌地区,景教的活动与本部教会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高昌景教教团是景教本部教会组织领导下的一个教会分支。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联姻对邦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联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目的,这对于加强异姓甥舅之间的血缘关系,巩固相互之间军事和政治同盟,改善双方的邦交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此不可估计过高,联姻对邦交产生的负效应亦不可忽视,其于邦交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陈毅同志不仅是一位戎马倥偬、能征惯战、挥戈杀敌、叱咤风云的将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文韬武略、倚马赋诗、出口成章的天才诗人,还是一位有着深厚艺术功底、精湛诗歌修养、精通创作规律、追求创新发展的重要诗歌理论家,其既重视理论对诗歌创作的指导,又注意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发展诗歌理论,进而取得了诗歌创作实践和诗歌理论发展的双丰收,为中国现代、当代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而重要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7.
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10,15,25 mL)的丛枝菌根菌剂(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AM菌剂均使葡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升高,且剂量越大效应越强;脲酶活性在接种15和25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高,但在接种10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低.AM菌剂对三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最大的为细菌,其次是放线菌,对真菌的影响最小;AM菌剂对三种土壤酶活性的升高程度也不同,以蔗糖酶的最大,其次是磷酸酶,对脲酶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因素随性别、年级、专业的变化而变化。知识因素中认知与个人知识背景、学习方法、专业应用存在显著差异;技能方面,三年级最低;经验因素里,在年级、专业和职业经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状物与抒情之关系来看,汉代咏物赋可分为三种类型。情物组合式咏物赋的特征是状物部分与抒情部分被人为地组合在一起;情物渗透式咏物赋的特征是作家的情感逐渐渗透到状物之中;情物交融式咏物赋的特征是状物与抒情和谐交融,感情真挚,作家主体形象鲜明。汉代咏物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建立过程中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的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小型猪32只,分为4组:A组(未干预组)7只?B组(胺碘酮干预组)8只?C组(美托洛尔干预组)8只?D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干预组)9只?各组均在氯胺酮及戊巴比妥钠全麻下采用球囊封堵法封堵前降支中远段,缺血预适应3~4次?持续封堵60 min?再灌注30 min建立AMI模型?结果:4组中3只意外死亡,缺血预适应期?持续封堵期?再灌注期4组动物均出现室性心律失常,B?C?D 3组与A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4组动物VES比较,B?C 2组与A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D组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 = 0.005);4组死亡情况比较,各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缺血预适应期与再灌注期易于发生心律失常?VES及死亡,但不同时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差异并不显著(P > 0.05)?结论:AMI模型建立过程易于发生VES导致实验动物死亡;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抑制猪AMI模型建立中电风暴的发生,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