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自安史乱后,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之一,就是北方的长期动乱与淮河、秦岭以南,特别是东南地区的相对稳定适成对照。北方兵燹之余,民生凋敝。西北吐蕃时时侵扰,河北、山东列镇相望。终唐之世,寇难未已。南方由于没有遭受安史乱军的蹂躏,经济文化都得到长足的发展。直至黄巢起义,其间虽也有过局部叛乱,但远没有形成如北方那样的割据局面。所以当时人说:“今天下方镇,东南最宁”。本文试从行政、财政和军事三方面探讨唐朝政府对南方的控制与治理,因为确保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这个王朝的命  相似文献   

2.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二月底,永王率军路过九江,聘请李白为幕僚。李白劝永王去攻安史乱军,并对肃宗采取防范和克制态度。永王未听。不到两个月(第二年二月中旬),肃宗部将李成式和李铣合兵袭击永王,永王战败被杀,李白自丹阳随溃军南逃途中写出一组诗,《南奔书怀》是其中的一首。千多年来,古今各家都将此诗中的“北寇”解成“安史叛军”。我们认为,此诗中的“寇”字,与上句中的“奔”字相对,是动词,是侵犯、劫掠和追剿的意思。“北寇”,指北边李成式和李铣联军对永王部队的侵犯和追剿。此诗中的“寇”字,不是名词,不能解成“盗贼”和“土匪”。诗中说:“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第一句点明了诗人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因素在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高度重视经济因素对民族问题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无论是民族理论研究领域还是民族工作实践中一直都不同程度存在两种化约主义倾向,即过于简单地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性地位或者简单粗暴地否认经济因素与民族问题间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必须深入了解民族政治的复杂性,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分析经济因素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同时对化约主义思维方式本身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种制度上都具有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作为解决这一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必然具有时代的特征。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征的探讨,对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入理解党在这一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更好地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研究和探讨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与大力培养民族干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四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的学术争论,在我国已持续了一段时期。对于这一提法,无论是肯定、继续使用,还是否定、不再使用或用别的提法代替,都将涉及到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实践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认真、深入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从3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从抗日战争初期直到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逐步地加以解决。从民族工作的实践看,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商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本文就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民族的文论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也具有本民族的特点。民族文化的民族特点的研究,是一个民族美学理论研究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它创造了光辉灿烂、罕与伦比的古代文化。其文艺思想和理论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许多地方精妙入微。这是一颗极可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深入地研究其民族特点和发展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史学界对延安时期的民族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以及延安时期的民族学院、民族工作者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普遍认为延安时期不仅是党的民族理论的成熟期,而且也是民族政策的初步实践期,这一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对建国后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维安史之乱“受伪职”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在安史乱中是否受伪职的问题 ,是有关其人品诗品评价的大问题。本文以《韦斌碑》为依据 ,详细考辨评析了王维在安史乱中的具体表现问题 ,纠正两唐书本传中关于安禄山迎置王维的错误记载。  相似文献   

11.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召开。研讨会主要围绕民族志方法论质疑及其跨学科应用、民族走廊与民族关系问题、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族群流动与民族历史、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探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对现实问题研究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2.
深入地探讨了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并针对当前在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提出了对策,强调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要把教师正确引导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塑造深厚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安史事件是唐代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研究解决唐代历史、文学等方面许多问题的一个关键。天宝十四(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于范阳(北京附近)。人们历来都把这称为“安史之乱”,大都认为史思明是同安一块起兵的重要人物(甚至是安的第二号人物),和安有着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传承问题是一个学术性、理论性、现实性都很强的问题 ,应当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赵世林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一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研究 ,有诸多创见 ,其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态度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围绕如何完善民族区域建制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国内学术界及实际部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探索,其中最热点的是自治市建制的设置、民族区及民族镇建制的法律地位等问题.本文拟作初步述评,以推动研究探索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教育史研究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一大批有关族别教育史、区域民族教育史、历代民族教育政策史以及民族教育发展历程中人物与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民族教育史研究的繁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问题,如民族教育学史料整理与资源库建设滞后、民族教育史学科体系缺乏系统的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人员与成果分散、民族教育史研究视野的广度与深度不足、民族教育史研究方法单一。这些都深深地制约着民族教育史研究向纵深化发展。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教育史研究工作,需要加大民族教育史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快民族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设,拓展民族教育史研究视野,多从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村公社的研究,直接涉及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古代史分期以及“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的探讨。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在研究上述问题时,大都不同程度地谈到农村公社问题,有的并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然而,古史资料不足,全面深入的研究受到局限,甚至对相同的史料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另一方面,我国某些兄弟民族在解放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高等民族舞蹈专业教育中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四个关系的问题,即:做艺术家与做人、文化素质与专业技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创造力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也即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们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深入地进行这方面的探讨研究,拿出较为行之有效的指导理论,也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民族院校舞蹈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韦清风江泽民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小平同志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我们要认真地学习,深入地研究,很好地运用,指导我们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司制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至今,国内外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具体问题上都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对各种治理模式的形成、优劣、也都做了许多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其中立场、视角各异。但纯粹从民族文化根源性角度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进行深入探讨的不多,而不同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对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的潜在主导性也已被广泛认同。作者从民族文化的根源性角度对美、日、德三种不同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结合中国民族文化对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提出了一些启示性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