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颜色对中西方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但是一旦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待颜色词,其内涵和语用意义便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同质和异质性。本文以"红色"为例,从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四个方面探讨汉英颜色词在语义方面的异同及隐含在其中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数不胜数,但是用法却不尽相同,这是两个民族在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两种文化差异下的颜色词的意义的异同的比较,来提醒翻译人员做翻译时必须要考虑两国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汉英颜色词语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在传统文化、职业、经济、政治象征意义的异同。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是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语产生不同象征意义的原因。由于人类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了解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地了解汉英两种文化,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中颜色词的使用 ,尤其是两种语言中颜色词引申意义 ,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较大的差异。黑白两色引申使用的共同之处 ,表明了在相似的语言进化过程中不同语言对颜色词认知和使用的共性。而对黄蓝两色的认知和引申使用的异同 ,一方面反映民族文化的差异对颜色词引申寓意的深刻影响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化对颜色词语影响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中英颜色词文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均十分丰富,但由于受到本民族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分类、构成方法、联想意义、语言应用都有所不同。广泛研究两者的不同之处,可以更好地运用颜色词,加深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这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中,颜色词是指用来描述不同事物颜色的单词。当这类词语表示颜色本身或含有相同的含义时,可直译。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中会分别表示不同的象征性意义,可意译。通过对这些颜色词的引申含义的对比来介绍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由于民族文化差异较大,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通过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对比,我们就可以明白,正确理解和掌握英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于英汉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贸英语中经常运用的基本颜色词主要包括源于古英语的black,white,red,green,yellow,blue,grey,brown和来源不详的pink;除了yellow全都是单音节词。汉语中相对应的是黑、白、红、绿、黄、蓝、灰、褐和粉红。颜色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民族对同一颜色的认知有共同性但也有差异性,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会有不同的指标和内涵,多数语言中颜色词的内涵都具有变动性。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对颜色产生了不同的联想和反应,两种语言中颜色的载体颜色词也就有了不同的社会内在意义,即文  相似文献   

9.
联想意义在英汉语言中的比较分析——以颜色词"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的联想意义在语言交际中应用得相当广泛,它能适当地表达使用者的感情,并从广义上显示出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不同的语言由于其文化内涵不同,其词汇也显示出与之对应的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从语义学的角度,以颜色词"红"为例,比较分析了联想意义在英汉语言中的异同现象,以期能更好地帮助英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举足轻重,相关修辞表达更是丰富多彩。文章从明喻、暗喻、借喻、夸张、通感、象征等修辞角度对汉英颜色词加以较为详细的比较和探讨,剖析并例证了它们在两种语言中修辞功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翻译家鲁迅以笔代戈,穷其半生从事翻译介绍和研究外国文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坚持“宁信而不顺”的“直译”与“硬译”,批判削鼻剜眼,强调翻译要有“异国情调”.针对“直译”与“硬译”的异议,从翻译之区分题材、预期读者及翻译目的三个方面为之辩护.作为时代翻译家的救亡图存的最强音,鲁迅坚持“直译”与“硬译”,以达“益智移情”之效,是“窃”外国之火,照明中国的黑夜,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1963年3月写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译论,仔细分析,有一部分译论竟然与同一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兴起的解构主义学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中一西两种译论虽然阐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文章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通过观察和讨论林纾的翻译作品,来探讨文学翻译作品中译文与原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乐"的翻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的译法有待商榷.翻译作为一项语言活动,是用一种语言形式去再现另一种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这决定了翻译的忠实原则,旅游翻译概莫能外.语境化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手段,目前"农家乐"各种译法的问题.就是缘于缺乏这一认识.遵循翻译的忠实标准,以语境化为手段,"农家乐"应当分别译为:farm hotel,rural tourism.  相似文献   

14.
"国风"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风"是<诗经>的精华.在<诗经>由"选译"到"全译"的发展过程中,"国风"的翻译比较繁荣,出现单行译本以及网上的"国风"的篇章的不同体译文和现代歌曲"诗经体"的翻译等."国风"的翻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需要从"国风"的语义、体例、章法句式、韵律、语言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零翻译较为理想地处理了不可译性问题,是一种新型的翻译观.各种"零翻译"现象具有不同层面的美学价值,文章分别对外宣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层面的"零翻译"进行研究,分析其各自体现的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美学,具有创新意义,旨在对翻译美学和外宣翻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文化之维:"翻译的政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翻译的政治"的讨论能将翻译研究从传统的就事论事的语言桎梏中走出,而步入不同文化碰撞、对话、交融的思考中,对于促进"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联姻,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下的“学院”译名存在很大分歧。通过分析学院的各种不同的英文对应词语以及比较国内外学院不同的设置,指出我们在翻译该词语时第一要遵从习惯,第二还要考虑到不同英文词的差别。建议国内由多种学科组建的“学院”应译成College为宜,而其它单一性专业学科组建的“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以School为宜。  相似文献   

18.
在中英文翻译的过程中,有不少人将"少数民族"一词翻译为Nationality,或者采用其他译法,而不是使用Minority一词。文中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后,认为将"少数民族"直译为Minority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孝”与filial piety的时比研究,指出孝在汉语中丰富、重要的文化内涵,而filial piery恰恰不能传达。作者以文化学派翻译理论为视角,强调翻译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认为时于负载重大文化内涵词语的翻译可依据格赖斯(Grice)会话“合作原则”进行,并建议以Shaoism,the Chinese rooted moralities来翻译“孝”,且辅以注释。  相似文献   

20.
"山寨"是2008年度热词之一,使用频率高、指称范围广。通过对"山寨"语境内涵进行分析,并对五个具代表性的"山寨"族词进行探讨和试译,提出"山寨"语义是多层面的;英译"山寨"应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而不能一概用shanzhai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