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强 《源流》2011,(13):88-91
地处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西汉时期是一处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港口,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据《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汉武帝平南越后,设置徐闻县,并将徐闻港作为官港。  相似文献   

2.
早在汉朝 ,中国就开辟了由日南、合浦、徐闻为始发港 ,至东南亚 ,南亚远至非洲东岸肯尼亚等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但在过去海上丝路研究中 ,对合浦是海上丝路始发港多有忽略。以汉时合浦在航贸、地理、文物、资源、军事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 ,对合浦是中国汉代海上丝路始发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锴 《新天地》2017,(6):30-31
丝绸之路从我国汉代张骞通西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商路之一,丝绸之路以及沿线著名城市也是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频繁被提及的重要素材.我们今天便跟随古代诗人的笔端,走一趟千年丝路. 从汉代开始,丝绸之路通常以王朝都城为起点,西汉王朝以长安为起点,东汉王朝则以洛阳为始端,到了唐代则长安洛阳并重.在丝绸之路的起点,留下了不少文字记忆.  相似文献   

4.
第三节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国与邻近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到了西汉,由于交通事业的发展,这种友好往来更有了进一步的扩大。汉王朝的隆盛,除表现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外,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汉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时汉代的繁荣,是与国际上的频繁交往有着直接关系的。武帝时,当时正分为一百余小国的海外倭人(日本)中的三十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关系。中国与掸国(缅甸)之间不仅开辟了陆上交通,而且船只已可从合浦郡的徐闻(今广东  相似文献   

5.
《西京杂记》是早期的都城笔记之一,书中对西汉长安的宫殿、人文、典章制度有大量的记载。文章从地域的角度出发,从汉廷的奢华、官宦文人和奇闻异事三个方面来探寻《西京杂记》叙事中的长安意象,追忆当年繁华,解读长安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一、海上的丝绸之路1.唐宋时代海上丝路替代了大陆丝路展开地图一看,显然,中国的北、西、南三方面都围绕着高耸的山脉和广阔的沙漠,只有东部面海敞开。中国所以被认为是大陆国家,中国人也没有视为海洋民族,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从华东到华南的沿海地带有天然的良港,自古以来到海外发展的人并不在少。中国人海外发展的历史可以远溯战国时代,汉武帝时,汉朝使节已经历访黄支国(印度东岸南部)和已不程国(斯里兰卡?)。当时,汉朝的商船队在徐闻(在广东省)、合浦  相似文献   

7.
汉代徐闻与海上交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雷州半岛的徐闻,扼琼州海峡的咽喉,不仅是汉朝控制海南岛的关键,而且是汉朝对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实施有效管辖的关键所在,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汉代在徐闻设置的左右候官并非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官员,而是属于合浦都尉属下的一级军事组织。徐闻等地与北方的海上交通历史悠久,在公元83年以后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古发现证明,徐闻等地与南海的民间贸易比官方的朝贡贸易更为重要,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充分挖掘和认识“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多维价值,并以此作为申遗成功和后期旅游发展的基础.鉴于“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旅游的限制因素,我们应从政府规制的角度,积极进行不同国家、不同省区之间的协作与联合.从旅游要素六个方面(吃、住、行、游、购、娱)对“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进行分析,认为“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只是起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实现遗产旅游跨越发展:(1)打造旅游精品+绝品,保持国际高端遗产旅游;(2)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3)逐步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对国民免费开放.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言"天府之国",专指四川。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一直保持着联系和畅通,从丝路而来的商旅、僧尼、官宦、文士、艺人络绎不绝地在天府之国扎根,而天府之国的富饶物产特别是蜀锦、蜀绣、药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丝绸之路,更为宝贵的是,天府之国吸取丝路文化的各类元素,将其与本地特色融会贯通,开拓创新,然后反哺于大唐长安和河西敦煌等丝路重镇,天府之国成为丝绸之路的支撑点、后花园,储备库,避难所,文化源。从天府之国到帝都长安、河西走廊,再到西域丝路,形成了一个互动的经济文化带。不仅如此,天府之国还是中古时代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从西域、河西、长安到建康往往以天府之国为必经之地。本文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从语言史、文学史、艺术史、宗教史、商贸史等角度全面而科学地论述了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的深层关系,深刻指出丝绸之路虽然以长安为起点,但是这个起点还有很多的支点,而天府之国长期以来就是以大唐长安为起点的北方丝绸之路的支点。研究丝绸之路,必须研究这些支点,否则,丝绸之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向四周延伸扩散,其对周边的影响具有波浪式形态和网络状特征。从天府之国到丝绸之路,本身也是一条丝绸之路、商贸之路、文学之路、艺术之路、宗教之路。  相似文献   

10.
袁腾飞 《社区》2010,(8):42-44
洋人当大官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从长安出发,可达朝鲜。当然陆路要是往东也只能到朝鲜.再往东就掉海里了。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洲、非洲等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韩国、日本。登州就是山东蓬莱,韩国人跟咱们套磁儿的时候,就说中韩两国隔着浅浅的一道海,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能够听到山东半岛的鸡叫声。也不知道什么鸡,叫那么大声。然后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的时候只能到印度最南端,到唐朝就可以抵达波斯湾了。  相似文献   

11.
西汉长安曾经表现出世界都会的气象。这里是西汉帝国经济和政治的中心,也是文化的中心。在经学兴起的时代,这里实现了经学主导地位的确立。经学人才的空前集中,经学论著的收藏和传播,经学的研究和经学的教育,也以这里为中心。长安,可以称作西汉经学的"天府"。考察西汉文化史和西汉思想史,不可以不重视西汉经学在长安的地位和影响。而中国经学史中的若干疑问,或许也可以因长安经学问题的说明得以更好的澄清。  相似文献   

12.
起始于西汉长安的“丝绸之路”,绵延万里,两千余年间驼声叮当,商贾不绝于途,而硝烟也飘浮不绝。伴随着马蹄与驼影,还有更为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也一同散落在了这万里征途之间。其中最为重要者,便是大量的古城遗址、寺庙遗址与石窟.址遗,时至今日,难以数计的雕塑与壁画依然绽放着烂灿之光,所以,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充满着神奇魅力的雕塑之路、壁画之路、美术之路。  相似文献   

13.
雷州先民的上古渊源在先秦輆沭国。此国中心在西汉合浦郡的郡治雷州,輆沭东汉别名乌浒,西汉别名西瓯。輆沭、乌浒、合浦音近,它们是不同时期的汉语记音。东汉乌浒起义和失败后的遣散安置,使乌浒到了今广西郁林和越南等地。乌浒的衰落使合浦在汉以后被析为高、雷、廉、琼四州,但秦汉时期輆沭和乌浒的历史活动及其迁徙奠定了岭南民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唐代长安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保持着密切联系,长安是全国儒释道三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的高僧、高道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敦煌文书和史籍的记载足以说明,在唐代三教鼎立的社会氛围下,长安僧人、道士皆注重传法弘道,努力扩大佛道二教在社会上的影响。从唐代长安儒士、僧人、道士的三教论衡,佛教、道教为宣教弘道的俗讲,唐诗中所见名僧高道的酬答唱和,反映出儒释道三教和谐相处的历史实况。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长安是中国的文化标识这一命题,对建都长安的西周、秦、西汉、隋与唐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西周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和汉唐长安城等大量考古遗存与史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华之礼得周公而制,中国之政得秦皇而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定,中国之盛得唐宗而成,不断进行的制度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分析认为,长安地区是炎黄故里、儒释道圣地,是汉语、汉字起源之处,汉赋、唐诗繁盛之地,创立和繁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分析结果表明:长安是丝绸之路新起点、光复伟业最高地,新时代、新长安必将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6.
鉴真第四次东渡选择福州,是一种策略。从北路东渡,人多、物资多、路远不便,且易被官府发觉;从扬州出发东渡,官府和僧众会出来阻止;从明州出发,更会为官府、僧众挽留。选择福州,可以以应邀往南方讲律授戒为由离开明州东渡。  相似文献   

17.
开放兴邦     
一条时断时续的悠长开放轨迹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有两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开放。早在21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开辟了西出长安的丝绸之路,主动地开展与亚欧非各国的交往。西汉,张骞两度出使西域;汉至隋唐,京都专设外国人居住区“蕃坊”;宋代,广州、扬州、泉州皆有沿历数百年的洋人坊巷;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考古与文献的新发现,随着研究佛学的不断深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不一定是始于两汉,也许要推前至殷商时代;其传入中国之途径远非从西域来,而是有多个途径:例如经西藏传往蒙古、东北;经东南亚,从缅甸传人西江、长江流域;经海路,从交趾、徐闻、合浦、广州传人东南沿海等。佛教传人我国后,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融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佛教文化。例如:印度佛教传  相似文献   

19.
鲁岳 《源流》2015,(4):14-17
南路是一个旧的行政专属地域名称,原指广东省南路公署管辖的高州六属(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雷州三属(遂溪、海康、徐闻)、钦廉四属(灵山、合浦、钦县、防城)和两阳(阳江、阳春)这片地域,共包含15个县和梅菉一个市,过去统称为广东南路地区。1965年6月,国务院决定将这一地区的钦廉四属(灵山、合浦、钦县、防城)划归广西管辖,其余由湛江专署管辖。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丝绸之路鼎盛时期起点的唐代长安城内是否有作为起点标识性处所的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在丝绸之路起点的唐长安城内,大明宫、西市和开远门,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城的三大标识;大明宫是唐代丝绸之路政治中枢和起点,西市是唐代丝绸之路经贸中心和起点,而长安西面的开远门则是唐代丝绸之路行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