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激发与培育道德情感是深化道德教育引导的必然要求与有效方法.在立足个体道德规范习得的规律、阐释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引导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明确新时代道德情感培育的整体自觉性、方向引领性、文化延承性和时代指向性原则,提出应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技术平台与加强制度保障等拓宽道德情感培育的途径,以此提高道德教育成效,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就其内容来看,既应当是多层次的,又应当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道德教育,除了要求针对现实的道德状况来安排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之外,还要求根据个体的道德心理发展的规律、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划分道德教育内容的不同层次.多维度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指道德教育要着重抓好道德价值导向、道德规范学习、道德人格模塑和道德能力培养等四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学校道德教育是实现道德控制的根本途径之一.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尊崇理性主义传统;道德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明确而具体;道德教育的方式符合本国国情等.借鉴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道德教育的理念应适应时代要求;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层次要求;道德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的方式应尊重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价值趋向是道德顺从的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寓德入教的道德教育须先行.道德教育并非是简单的道德说教,道德教育生活化原则是道德践行的现实根基.道德教育必须瞄准道德践行之目标展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才能切实得以践行.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道德教育在当代的应然走向,阐明了当代道德教育必须兼容传统与时代道德资源,重释道德教育并合理定位和实践主体性道德教育,着重论述了实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价值蕴涵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为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道德教育陷入实效性不强的现实困境,根源于对道德目的、道德本质和道德教育方法的误读。在多元价值并存、道德冲突和道德争论普遍存在的现代社会,高校道德教育应当超越道德认知阶段,从传统的规范性、知识性道德教育向反思性道德教育转变,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道德推理课程体系,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尊重道德内化规律,进行探究式教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涂尔干道德三要素理论,为我们思考智能时代道德教育可能产生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提供了理论智识。在智能时代,道德教育对象的赛博格化特征以及德育环境的虚拟化拓展,或将导致德育面临道德任性行为、真相认知错位、算法歧视问题以及离身德育转向等一系列可能的困境。为了破解这些可能的困境,需要从德育基础、德育要求、德育保障和德育追求四个方面,培养人的纪律精神、理性观念、善的追求与集体情感,并适时地在虚拟空间中承接现实空间的德育路径,传承慎独修身的美德,培养纪律精神以消解道德任性行为,培育批判性思维以提升明辨是非的道德能力,始终秉持科技向善理念以弘扬社会正能量,践履知行合一传统理念以丰富学生道德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网络道德及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建设是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培养新型高校道德教育者的需要的角度,阐释为培养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轨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德育主体、德育客体、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的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寻找高校德育的新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试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知识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即知性德育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度过了许多年代,但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知性德育进行"讨伐",认为我国高校中存在道德下降的现象是由于知性德育的教育模式,并提出新的德育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文章以知性德育与活动德育有机统一,来解决当前道德时效性低下的问题,共同促进新时期下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终身教育与道德教育对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而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处于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在二者互动的过程中,终身教育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体系上的保障,道德教育又不可避免地成为终身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时期的我国教育而言,积极创建合理的内部和外部机制,构建终身德育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高校生态德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德育既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又是整合传统德育之后的一种崭新教育范式。高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生态人";对于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体系和途径,文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教育活动,是培养现代意义上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探讨了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必然要求,并对两者有效结合的可行性进行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社会伦理转型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主体的转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伦理主体:虚幻的神、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与之相应,道德教育的伦理范式也经历了三种变化.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正是这一转变,使中国学校道德教育不得不放弃灌输不可质疑的、外在既定道德观念的做法,转向尊重学生道德判断权利,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对传统的学校德育进行整体反思,尤其要对德育理念进行反思和创新,树立新的以主体性、整体性、个性化、行为本位为核心的德育新理念,这是学校德育改革的先导,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德育对象的主体化,高校德育要培育新的德育观。要高扬人的主体性,建设和发展科学的德育理论,开展主体性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教育以公民为立足点,有别于传统德育。正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公民”意蕴,为我们探索高校德育的改革,思考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并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乃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切实之举。  相似文献   

20.
探索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要做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观念,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延伸德育课堂,坚持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终身德育、修身为本的良好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