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看《新青年》团体的分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对中国文学进行革命,并形成了以《新青年》为阵营的新文化运动团体,促使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但随着该运动的深入发展,其主导者由于各自的主张、观点和思想的差异,使得他们内在的矛盾与分歧日趋明显,并最终由于信仰的不同而分裂。本文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试分析其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之一,蔡元培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与陈独秀、胡适等人有着明显的区别,集中反映在对新文化运动的两个独特定位,即"文艺复兴说"和"洪水论"上。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比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既反映了他社会改良的主张,同时也体现了一名成熟思想家的文化自觉,其独特的文化观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受了外国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昔日学界论述此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追避或忽略中国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日本影响”因素,这是悻于历史研究穷源竟委精神的。本文试图从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指导者留学日本所接受的文化内容及中国新文化运动“过滤”日本近代文化两个方面来论述此问题,并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指导者留日时接受的思想文化内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指导者名存史册的不少,但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创、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吴虞等。上述人物…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07,(3)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个人生活、待人处世的方式,留下了很多美谈。笔者有意摭拾其夫妻生活的几个片断,。教妻识字胡适和他的“小脚太太”江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胡适的交往,从新文化运动开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而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青年学生的毛泽东十分仰慕年轻的教授胡适;五四时期,毛泽东与胡适在反对中国旧势力、旧思想、旧军阀等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一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胡适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都崇信科学 ,相信科学万能 ,注重吸收和宣传西方科学 ,主张欧化 ,以促进中国文化的科学化。但他们对科学内涵、科学范围及科学在未来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的阐释却各不相同 ,从而为中国科学思想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首先脱颖而出的启蒙知识分子、作家胡适和鲁迅的经历与思想发展的异同点,并论述了他们对中国现代白话文的理论倡导、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8.
"人权运动"时期,胡适制定约法的主张与汪精卫关于建设民主政治的口号不谋而合。1930年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让胡适看到了在中国实践"宪政"的希望。为促进中国民主主义的实现,他参与南北之间的政治博弈。胡适的目的是站在党外的政治立场上,促成"一个政府"的实现,不希望中国重新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积极促成约法起草,给蒋介石集团造成舆论压力,尽快实现民主政治。虽然最终没有取得积极成果,但胡适借助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机会,进一步宣扬了自己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鲁迅、胡适是20世纪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的三位标志性人物,三人的文化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在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尤为明显.辜鸿铭盲目排外;胡适崇洋媚外;鲁迅则主张吸收外国好的东西,排斥外国坏的东西.鲁迅的思想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在对待新文化运动的态度上及如何看待中国国民性问题,三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领导的白话文运动是对清末的白话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革命的意义,既是语言文字学的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又是文学的革命,以白话文学取代旧文学。推广白话文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胡适在这一方做了大量工作,对中小学国文教育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方案。胡适推广白话文不仅直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对整个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全民族文化水平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在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形成之缘起上,就已经有"外来说"昭示于众,而随着"本土主义"文学观的反弹,以及对于20世纪初期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检讨,上述"外来说"甚至一度被贬斥为"舶来品".与此同时,也有观点指出,将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仅仅依附于西方思潮的影响,事实上忽略了胡适文学思想和改良主张中的本土语境和本土要素.而在对上述两大派观点形成过程的检视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所谓"外来说"还是"本土说",都与言说者所处时代语境以及言说者个人对于胡适之态度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关联.而正是这些关联,影响到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全面细致考察.重新检视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一度存在争议之问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澄清这些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观点主张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略论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是把握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思想乃至其一生思想的重要环节。胡适在留美期间的思想变迁表现在文化、伦理、政治、学术等各个方面。他归国后,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良,并写下大量论著,介绍西方文化,抨击封建主义,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显然,这是他在留美时期探求的结果和继续。  相似文献   

13.
1920年9月"新青年社"的正式成立,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主要编辑之间、编辑者与出版者之间双重分裂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的13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对于认知这种分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这批书信中,有一封信的作者和另一封信的时间,学界目前的认定尚存在错误,应予纠正。1932年陈独秀致胡适一信,内涵特别丰富,有助于认知托派领袖陈独秀与胡适、李季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相关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实验主义有分割不开的联系.胡适自师从杜威,即一生服膺于杜威实验主义哲学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对中国人文科学和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胡适在人文科学多个领域极高水准的著述,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具有典范式意义,这是他对于中国文化"学报性的原始贡献".此外,由胡适首倡革新语言文字工具,进而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和现代化运动,这是胡适对于中国文化所作的启蒙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由于政治主张相悖,陈独秀、胡适分道扬镳,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陈独秀一生遭绑架1次,4次被捕。遭绑架那时他与胡适还不相识。后来的4次被捕,胡适均不遗余力地积极营救他。  相似文献   

16.
胡适白话文学理论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但胡适本人并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他所提倡的白话与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文化思想革命之间的深刻关系。胡适的语言本质观基本上是工具论,因为这种工具论,他并没有把当时他所提倡的白话和传统的白话从本质上区别开来。语言即思想,语言革命即思想革命。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即后来的“国语”是一种新的语言系统,一种口语、欧化词汇和部分古汉语词汇的混合物,一种具有强烈西方思想和思维特征的话语方式。胡适关于文言白话的基本观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一胡适早年接受了中国传统无神论思想和怀疑倾向,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胡适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观,是他早年这方面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追溯一下胡适新文化运动中科学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胡适的早年到出国之前即一九一○年之前。这时期的胡适在思想方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怀疑的倾向,二是注重用自然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胡适出生于官僚、地主兼商人的家庭,童年多读儒家经典和各种小说,逐渐产生了无神论思想萌芽。据他说,十一岁时读习马温公家训中“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春  相似文献   

18.
胡适“五四文艺复兴”说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五四文艺复兴”说发微洪峻峰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人们在不同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对它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说。现在,我们大都把新文化运动叫做启蒙运动,然而在五四时期,胡适则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的“五四文艺复兴”说在当...  相似文献   

19.
“文学革命八事”系因南社而立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不止一次说过,他的“文学革命八事”是就当时中国文艺状况而言的。此为胡适的由衷之言。所谓“当时中国文艺状况”即指南社的创作倾向。南社“虽衡政好言革命,而文学依然笃古”。胡适的留美同学如梅光迪、胡先、任鸿隽、杨杏佛等都是南社社员和《南社丛刻》的作者(第11集起)。胡适通过与这些同学的交流,并直接获读《南社丛刻》,熟知南社的创作倾向。已经接受了现代哲学、文学观念训练的胡适,在审视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轨迹,推断未来历史走向时,居当时文坛要津的南社便成了胡适视野里的一个主要对象。“文学革命八事”不仅是针对南社创作倾向提出来的主张,而且论证这些主张的材料十之八九也出自《南社丛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提出了回应时代要求的个性解放思想,主张"个性自由"和"自由独立精神",提倡男女平等和社会平等,倡导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改良民主,具有继承与开新并进、激进与保守并重、回应时代精神与脱离现实并存的特点.其个性解放思想的积极意义体现在:推动了价值观念的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催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践;其局限体现为:坚持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遵循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个性解放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