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农业经营体系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制度创新驱动、农业治理考量、政绩思维诱导等多方面动机,积极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转型,通过资金、项目、技术、政策多维扶持政策帮扶新型经营主体。而作为地方治理创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此背景下呈现出两种发展逻辑:一种是由资本、大户等经济精英主导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社,另一种是迫于政府压力,为了完成行政任务而由政治精英成立并承担兜底职能的合作社,从而产生的社会后果是精英谋利、村社托底、土地股份合作社背离其制度设计初衷。不仅不利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排挤了小农利益,还增加了农业经营风险、威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政策梳理基础上,基于典型案例和 2012—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农业“保险 +信贷”政策影响农业信贷发展的成效进行典型省份“点”的剖析和全国“面”的门槛检验。研究发现:在典型案例分析层面,农业“保险 +信贷”形成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林牧渔贷款 +财政补贴”为样板的实践模式,该模式以农户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前提,以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农业贷款贴息为保障;在全国面板数据检验中,农业“保险 +信贷”政策对农业信贷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受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双重门槛效应影响,即农业“保险 +信贷”政策对农业信贷的影响存在适度最优水平;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平滑农户收入波动效应是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双重门槛效应存在的重要原因。建议一方面着力提高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提升农业保险合同完备性,进行农业保险服务创新和国际经验借鉴,以期实现农业“保险 +信贷”支持农业信贷发展的最优成效。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的“政商分离”担保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一体两翼”的担保体系存在着“政商不分”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147家担保机构的数据显示,政策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对商业性担保存在着“挤出效应”,且存在着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多以营利为经营目标、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等问题。这说明“政商不分”已经使得我国担保体系有偏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趋势,并且政策性担保机构不适合继续充当我国的担保体系主体,因此应该建立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政商分离”的新的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业发展银行是承担国家“农业政策业务”的特殊金融企业,其财产损失风险更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广泛性。本文在分析农业发展银行信贷风险的政策、体制、管理及市场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策性信贷资金风险补偿机制、信贷资金风险转化机制,完善政策性信贷运行机制、信贷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等化解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东省1057个家庭农场的实际调研数据,利用KHB模型和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扶持对于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政府扶持对于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受限于缺乏有效信用基础,家庭农场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在正规信贷市场中实现金融资金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扶持来纠正长期制度性信贷配给引致的资本误配,缓解信贷约束,以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2)政府扶持通过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0.53%,其中生产性融资能力、财务管理规范以及盈利能力的中介效应贡献率分别为82.20%、16.27%、1.53%.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性融资能力,得以有效缓解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鉴于此,为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建议继续扩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范围、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不断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适应家庭农场现代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业发展银行是承担国家“农业政策业务”的特殊金融企业, 其财产损失风险更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广泛性。本在分析农业发展银行信贷风险的政策、体制、管理及市场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策性信贷资金风险补偿机制、信贷资金风险转化机制,完善政策性信贷运行机制、信贷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等化解信仰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对接,可以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农业政策性贷款的概念、农业信贷市场的分类等角度,概括了其理论边界、业务边界和规模边界。认为农业政策性贷款的规模边界受财政补贴、盈利水平和风险损失率的限制。要控制农业政策性贷款的风险损失率,需要进行抵押担保制度创新,防范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支持和稳定本国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农业保险、农产品扶持价格政策和农业信贷补贴)之一,其形成与发展的状况是衡量一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不断萎缩,日渐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一个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的农业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协同学理论构建SAR模型,量化并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利益的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主体利益协同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主体利益协同度仍然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政府财政补贴对提高主体利益协同度有着重要作用,包含农业保险深度和宽度指标的农业保险公司利益协同度是主体利益协同度的“短板”。由此建议政府坚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保险公司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率;提高农户投保热情,积极反馈市场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政策,重点应放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上。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偏小,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专业化担保机构发展迟缓,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政策性补偿机制,加快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专门化担保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政策性银行金融功能与财政功能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运作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处理财政性与金融性的相互关系,导致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机制缺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信贷资产质量较差、资金运营风险加剧、业务范围日益萎缩、经营效益低下等。在对中国农业政策银行运营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其财政功能与金融功能耦合的建议:农业政策性银行在遵循银行经营一般规律的同时,注重金融性;农业政策性银行是非竞争性的银行,还应该体现财政性的一面,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强农惠农,近年来我国开展了由政府引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但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中,河南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存在缺位或越位问题,影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规模,未能满足农业大省对保险的需求。因此,要准确定位河南地方政府的角色,下放农业保险经营权力,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种类和范围,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有效地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贷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农村信贷的高风险、低收益,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刺和不完善的信贷市场,政府扶持力度的不足,以及金融机构在人才和产品上的投入相对较小。因此,必须。从金融体制上对金融机构在农村的信贷产品供给、风险分散等角度进行突破,并在行政政策和市场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贷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精英、能人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发起人和推动者已被普遍认可。文章首先对“能人”进行再分类,分析乡村干部推动型、种养大户推动型以及经营能手推动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法律引导、政策扶持、资金保障、人才培养”,形成“能人领导,农民参与,政府支持”的健康机制,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控制多种生产要素的使用和配置,影响农地长期投资收益可得性及大小,进而决定农地长期投资。鉴于此,利用762户农户层面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政治联系对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政治联系密切有助于显著促进农地长期投资。在影响机制上,一方面政治联系密切有助于提高农地租赁契约正式化水平,促进第三方参与农地流转,改善农地产权风险预期,从而刺激农地长期投资;另一方面,政治联系密切有助于改善土地、借贷、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等生产要素的可得性,从而刺激农地长期投资。得出在经济转型期,政治联系密切改善地权稳定性和生产要素可得性,促进农地长期投资,但政治联系密切导致生产要素使用及配置的“精英俘获”问题,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福利损失。提出政府应完善农地确权颁证相关工作,依法规范农地租赁契约;同时培育农村要素市场,发挥价格机制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信号博弈模型,量化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对解决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性。并结合农行钟祥支行开展此项业务模式的试点经验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在配套环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该业务基于信号传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少数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但对于增强大多数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仍难以发挥作用。最后从完善农村产权法律制度基础、搭建完善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培育专业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广该信贷业务,防范风险,增强大多数农户的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就必须优化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环境,强化政府在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策性资金补偿机制,创新担保公司经营服务理念,促进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作社扶持过度及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定位不清等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一些研究结论有失偏颇,应予以矫正。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政府应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消减和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正面带动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成才与就业》2012,(23):29-31
对于初创业者,缺少启动资金、缺少融资信用,往往是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本文集中介绍本市各类政策性融资扶持政策,包括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资助、担保贷款、信用贷款、贷款贴息等扶持。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政策项目简介:为加大融资支持,改善融资环境,2000年本市出台了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政策。2009年,小额贷款担保政策的扶持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