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文电影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个"酒神"式的神奇人物,他们过着放纵、浪漫的生活,在"酒神"狂欢的背后,体现着作者高昂的生命意识和蓬勃的生命本真;含有隐喻意义的场景、台词与情节,折射出作者对沉积于中华民族意识深处的民众心理的认真审视与深沉思考.这也正是姜文电影的独特文化审美价值及其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教育以人为本,理所当然应该重视生命本身的教育。但由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命教育,导致了当代中国人生命意识的缺乏。认识生命意识的创造性本质,了解生命意识的内涵,寻找培养生命意识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的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对历史的价值判断上主要表现为他审意识和自审意识。在具体诗歌中主要体现为主控诉主题和寻找主题的不同;而使命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差异则是这种不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学中草意象是一个有深厚意蕴的审美创造物。它以《诗经》《楚辞》为源头,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更嬗积淀而成的。它见证着中国文学与社会的流变及文人士子的心态、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审美内涵。"草"意象的背后有诗人们浓浓的生命意识。借此也可以让我们一探古代文人士子们整体上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方式及他们无意识中深藏着的精神原型。  相似文献   

5.
李昂的抒情小说,把探索的笔触伸向人类内心深处,表现他们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下情感的萌动与转动,从而传达出其生命意识的自觉与主动。在这类小说里,李昂通过对主人公情爱或情欲以及爱情观的变化的细致入微的摹写,缓缓流淌出的是主人公生命意识的萌动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阮籍都不是忘情世道之人 ,但却都选择了遗世。首先 ,他们都选择了旷放的人生态度。他们都鄙弃功名 ,不与世事 ;热爱生命、求全保真 ;反对礼教 ,超尘拔俗。其次 ,他们二人都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尽管他们的旷放和悲剧意识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差异 ,但他们在精神品格上却表现出了太多的相似和相通。把他们的悲剧心态放在一起比较分析 ,会加深我们对其文化品格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民族文化的建构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有丰富文化蕴涵的词汇的分析和探究,让我们可以推测先民们曾经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本文通过分析与桑相关的一些词语,剖析其中蕴涵的先民的生命意识。对桑的崇拜,体现了先民对再生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崇拜。  相似文献   

8.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实现意识。《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是历代文人中生命意识最强烈的庞大群体。吊唁死者时的种种怪异行为 ,表现了魏晋士人对死亡的极度厌恶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把人格的自尊视为生命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 ,各种相互对立的人格都在这里发展到了极致。但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却是历代文人中最微弱、最残缺的  相似文献   

9.
生命意识是初唐诗人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在对汉魏生命意识的总结中,继承了人类对生命长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盛世的到来变得更为急迫,却往往因个人际遇而无法把握,从而流露出个体生命之悲。进而,他们将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生命放在历史的时间流中,与宇宙对话,探求并最终获得与永恒的同在感。  相似文献   

10.
生命意识是初唐诗人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在对汉魏生命意识的总结中,继承了人类对生命长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盛世的到来变得更为急迫,却往往因个人际遇而无法把握,从而流露出个体生命之悲。进而,他们将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生命放在历史的时间流中,与宇宙对话,探求并最终获得与永恒的同在感。  相似文献   

11.
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距今将近400年。他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地活了70年,在人们习惯固守家园的农耕时代四处移徙漂泊,“三分天下,几遍其二”,超前的生命意识让他远远地走在难以被时人认同的时代前沿。李渔广博涉猎的艺术领域与他的生命存在、生活享受紧密结合,也就是说,他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高自我生活品格的质量,而其内心的精神追求则通过现实的欢愉化来体现,因此,李渔的思想本体呈现出不合时宜的世俗化、大众化、商业化、审美化的异态意识。李渔可以视为中国文化界后现代意识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12.
"燕岭作家群"立足"燕岭"这一小而弥大的园地,把人生、学问、文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创作出了值得重视的作品。他们的创作以抒情为底背,流露出深切的现实情怀,接通了个人生命和时代现实的关系。同时他们的创作具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实现了文章之美。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萧红、路翎对鲁迅生命悲剧意识的继承作了进一步开掘,他们在对人的生命本真样态的抒写,对倔强、坚韧的生命意识及对人生理想生命形式的不倦追求等方面最具鲁迅的风骨.  相似文献   

14.
北邙与岘山意象在唐人笔下屡屡出现,成为他们比照探问生命价值何在时的两极坐标。两者本同是自然山川,均令见者从人之必死的深切体认中衍生出焦灼的个体生命意识,但流向却截然相反:北邙是以死亡的一视同仁消解了个体生命意识,而岘山则是极力寻求生的价值从而使个体生命意识得到张扬。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今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益凸显的现实,以西南地区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涉及27个关于生命价值观的调查问卷,采用了对比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对他们的生命价值观进行评估研究,从而找出目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和生命行为失范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对策。认为高校应把生命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转变教育观点,确立生命教育的人文教育理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强相关师资培训、鼓励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以期为高校进一步完善生命教育体系提供一些现实依据,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实现生命价值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晋时期的田园诗宗陶渊明与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作家梭罗可谓世界文学史上之"隐者双星",他们的作品中意象离离,不仅提升了读者的审美情趣,而且蕴含了珍贵的生命意识与自然意识,并在中美不同的文化建构中生发出生命话题的默契以及对人类心灵痼疾与现世人性的拷问与劝谏。  相似文献   

17.
李煜词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他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是把帝王的王位作为唯一,他把生命的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生命的真纯而不是帝王的决断和冷酷。他的词追求真情实感的自由挥洒,善用想象,化虚为实,善用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外在自然、内在深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叶尔克西以其对草原生活不断回溯的牧羊女的成长历程彰显了鲜明独特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她在耳濡目染母族文化万物有灵观念的同时,耳闻目睹了身边各种生命的死亡,对死亡的认知亦由困惑、恐惧、痛苦而为微笑释然,自然而然,将人之生命历程视为一种自然生命的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必然过程。面对死亡的坦然涵养了叶尔克西坚定而坚强的生命意志,让她的散文含蓄蕴藉地传递出深沉丰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借鉴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和成果,从生活之悲、生命之悲、文化之悲三个方面对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感知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缘由,是一种既具个体色彩更具群体乃至时代色彩的悲剧情思。浓厚的文化悲剧意识和生命悲剧意识,构成了老舍悲剧意识的精魂。  相似文献   

20.
红高粱家族》的独特价值在于以人的生命意识作底蕴 ,张扬了酒神精神。中国文化并不缺乏酒神精神 ,但在其演进过程中 ,酒神精神被刻意谈化 ,多数作品也因而失去了动人的艺术魅力。《红高粱家族》里的人物是“纯种红高粱”般的自然生命 ,体现了一种雄强的生命本能 ,任何法律、道德伦理都束缚不了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强力 ,他们遵循的是自然生命法则。莫言用生命的酒神精神砸碎一切对生命的束缚 ,其作品充满了生命强力之美 ,为文坛贡献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狄奥尼索斯式”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