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是强化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经。从理论层面解析城镇化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机制,从实证层面分析皖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即内在动力不足、外在动力不够,提出皖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应着力解决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要改善旅游交通,二是要找准地区特色,三是要整合旅游资源,四是要合理编排旅游线路。以此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城乡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以带动皖北城乡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旅游演艺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旅游演艺既是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又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既是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发展旅游演艺项目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多层次旅游演艺产品,着力把握好“文、演、势、市”四个环节,力争做到“策划、演出、营销、经营”四个“一流”。要强化管理创新、政策扶持、人才保障、监督管理,为旅游演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不二 《中华魂》2013,(8):6-7
红色旅游,早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旅游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重走长征路之类的主题旅游,吸引的不单纯是游客,更有一些文化研究者。我国红色旅游经过六年来的上下推动、不断发展,目前在全国已经呈现出星火燎原、方兴未艾之势。相关专家建议,红色旅游的最大魅力与生命力在于它的内涵,应当顺应形势的需要,扩展其内涵、延伸其范围,把红色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4.
人类旅游需求多样性及其演进趋势,使得黑色旅游在中国同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红色旅游与黑色旅游的内涵出发,分析二者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并结合国内红色旅游与黑色旅游的研究发展现状,在深化红色旅游认识的同时引起人们对黑色旅游的关注和研究。以使人们加深对它的认识,从而使学术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指引旅游实践,根据旅游市场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黑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其对人们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旅游扶贫、农家乐、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四个阶段。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开展乡村旅游活动能够促进"三农"建设,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引起了政府、业界、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大同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需求膨胀、供给拉动、政府驱动与营销促进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政府在今后的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是中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战略选择。旅游产业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动力之一。蔡家崖村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年来,蔡家崖村依托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旅游富民之路,形成了现代农业与红色旅游互促共赢的发展局面,目前基本实现了全村脱贫,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代表地,通过分析其旅游扶贫的背景、模式与实施路径,深入研究蔡家崖村“红色旅游扶贫,农旅融合兴村,旅游电商富民”的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总结蔡家崖村旅游扶贫的经验和启示,探讨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助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核心,深入研究自然资源类旅游产品开发的时空演变对于了解区域旅游发展规律及旅游城镇形成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张家界为例,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分析张家界旅游产品与乡村振兴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不同阶段,旅游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不同,旅游产品开发与城镇化及乡村振兴交互影响,贯穿于旅游产品的时空演化过程中。(2)张家界旅游产品演化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旅游经济价值,外在动力来自于游客多元化和阶段性需求差异;在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着旅游产品在空间上沿着一定轨迹不断演化和发展。(3)探索出一条“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城镇形成—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红色旅游是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发国民民族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研究多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市场等供给侧切入,忽视了消费者隐藏在旅游过程中的多层次需要,更缺乏在疫情背景下的探讨,旅游需要理论的缺位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研究从新消费者视角出发,搜集携程、马蜂窝平台163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评论数据,通过三级编码过程提炼出“内外联动的体验及心理需要”这一核心范畴,构建红色旅游需要层次模型。研究发现:从层次结构上看,红色旅游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包含“情感与文化需要、生活需要—体验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发展需要”四个层次;从层次关系上看,红色旅游需要层次间的内部关系共分为刺激、推动、激发、回退四种关系;从疫情的动态影响看,疫情发生前后游客的生活需要、体验需要、成长发展需要发生了显著改变,且更关注旅行过程的安全、游玩过程的娱乐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情放松与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旅游产业融合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文章以青海互助为例,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以当地企业为主体,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力要素,构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力机制概念模型,通过AMOS验证概念模型,确定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为企业,拉力为文化旅游需求,推力为政府主导,支撑力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山东省日照市乡村非农化建设中的旅游化现象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归结出日照市乡村旅游化有试点型、自发型、带动型、受动型等四种类型。旅游化的动力机制为:农户持续生存压力与旅游经济得益驱动;海滨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促动;中、低端游客市场需求拉动;政府大力扶持与周边村落旅游化推动;先锋农户、体制精英带动下,农户开始了旅游化的集体选择过程,并具有“路径强化”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政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参与型政府”、“立法型政府”与“行政型政府”中数度易位。  相似文献   

11.
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与可持续旅游的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旅游如此广泛的社会关联性和参与性,可持续旅游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念若不能为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一线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消费者)所认同和接受的话,其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教育与可持续旅游有着必然的互动联系,“游”“教”互动、“寓教于游”——强化旅游所蕴涵的社会教育功能、加强旅游管理各环节的传播控制、培育和完善可持续旅游教育体系,从而构建具有广泛关联性及产业自身内在约束机制的可持续发展互动体系,才能跳出政府和学术界这个圈子,将可持续理念有效普及和推广到需要实施的第一线,以促进旅游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和谐互动,取得可持续旅游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融合具有高度开放性、需求导向性和综合效应性,协同创新是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创新要素的充分共享与深度协作过程,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动力,伴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全过程。以旅游演艺产业融合为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协同创新主要围绕微观层次的企业和中观层次的产业集群展开,重点应落脚于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业态创新,而非技术创新。因此,推进旅游演艺产业融合发展中协同创新的具体对策也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展开,旅游企业主动实施多元化融合发展战略,旅游产业集群或旅游行业组织自主开展合作创新活动,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融合具有高度开放性、需求导向性和综合效应性,协同创新是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创新要素的充分共享与深度协作过程,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动力,伴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全过程。以旅游演艺产业融合为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协同创新主要围绕微观层次的企业和中观层次的产业集群展开,重点应落脚于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业态创新,而非技术创新。因此,推进旅游演艺产业融合发展中协同创新的具体对策也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展开,旅游企业主动实施多元化融合发展战略,旅游产业集群或旅游行业组织自主开展合作创新活动,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长阳土家族旅游为例,分析民族旅游发展中具有四对内在矛盾.即国家控制与民族自治、文化独特性与现代性、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原真性与商品化.民族旅游的内在矛盾难以彻底解决,需要在理性认知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陕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通过实施“1312工程”,即培育1个红色旅游之都,陕北、关中、陕南3大红色旅游板块,以及12条精品路线,将红色旅游打造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新的王牌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行业组织与机构、旅游者等主体的交互活动越来越具有民间外交属性。旅游业民间外交功能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考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辨析旅游民间外交内涵、主体的基础上,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民间外交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旅游民间外交的作用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城市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构建合作框架;旅游行业组织与机构搭建外交平台;旅游企业作为外交载体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出境游客担当文明旅游“外交大使”。据此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民间外交发展路径:城市地方政府营造旅游民间外交环境;旅游行业组织和机构促进市场开发,提升中国旅游业公信力;旅游企业外拓合作共赢,共筑国际旅游联通网络;出境游客化身外交“形象大使”,塑造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是延安红色旅游三大核心吸引物的精髓和灵魂。开发延安精神红色旅游资源既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需要,也是深刻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延安精神形成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历史等因素,挖掘延安精神旅游资源开发的物质载体,论证其开发的可行性,须从挖掘地方文脉、培养红色导游队伍、开发配套精神产品等方面探讨延安精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抚顺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满族风情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等。抚顺市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公共物品特性”、乡村旅游的“外部性”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市场的不完善需要政府行为的干预与扶持。文章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对政府行为进行了界定,并从发挥政府营销的作用、实施形象导向型乡村旅游规划、提供基础设施、人才与资金支持三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提出了实施措施,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提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低碳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既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和环境问题的责任和义务.本研究以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低碳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对其发展的需求动力、吸引动力、支持动力以及管理动力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对优化低碳旅游发展的引导机制、推拉机制、激励机制和控制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