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齐学之名起于齐地,通常认为其源流为齐稷下学和汉之齐学,是地域之学,并随汉之今文经学的歇息而戛然而止.实际上,齐学具有强大的延伸力和包容性,远非齐地之学可以概括.稷下学、汉之太学的官学性质及其思想文本的经典化,促成它渐变为中国学术主流之一.魏晋时,齐学的支流渐与道教相合.魏晋后,齐学的主流因学术重心的迁移而式微.在清代中晚期,齐学又随着今文经学的复兴而再兴.反观齐学的演进轨迹,我们看到自由之学术,要以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内容,要为时代之进步而张目.  相似文献   

2.
鲁学与齐学的异同及其影响,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王葆玹先生在近著中论证的"鲁学系统始于荀子"、"齐学系统始于孟子"的新说,似乎不能成为定论.因为从开放与创新精神所体现的学风来看,荀子就近于齐而远于鲁;荀子"隆礼"也不能作为他专属于鲁学而不属于齐学的判断标准.不宜于轻言孟子"杂博",并由此推论孟子为汉初齐学之源;孟子对齐人齐风的贬斥态度,证明他有明显的宗鲁抑齐情结,不宜将其列入齐学范畴;他只能是鲁学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思维智慧特质的学理形态.19世纪末期,它以哲学名称、学科生成、论域研究的多重成熟,超越了曾经的道术之学、义理之学.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取得了哲学之"史"的文本繁荣,却忽略了哲学之"学"的文本建设.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包含着"哲学"与"哲学史"两个论域.哲学是哲学问题范畴所构成的现实学理体系,哲学史则是哲学问题范畴发展的逻辑进程."学"是"史"的本体,"史"是"学"的逻辑进程.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文本著述有"多史少学"的倾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应着力于增强"学"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试论秦汉齐学的内容丁冠之蔡德贵秦汉时期的齐学,是在春秋战国期间齐学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有对春秋战国齐学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其创新的内容是根据秦汉时期的政治需要和时代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是阴阳五行、黄老思想、方术之学、今文经学和谶纬。一、阴阳五行梁启超...  相似文献   

5.
分析甲午以降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哲学(史)"构建法、书写法,可清晰发现三款格式之存在:基于"汉学"背景之构建法、书写法;基于"国学"背景之构建法、书写法;基于"华学"背景之构建法、书写法.学者们分别采用三套格式来研究"中国哲学(史)",从"格式学"角度观察,此三款格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汉学"对应比较哲学之"西化比"格式,谢无量、胡适、冯友兰等采用之;"国学"对应比较哲学之"并置比"格式,张东荪、张岱年等采用之;"华学"对应比较哲学之"化西比"格式,目前正在构建中,所得必为"华学款中国哲学(史)".对于"华学款中国哲学(史)"之构建与书写,文章给出三大展望.  相似文献   

6.
重"为道"而轻"为学"是中国哲学的传统.但自鸦片战争之后,重"为学"渐成为主流思想.今日知识经济的浪潮已波及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哲学传统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对理想的"人"的诉求,高校的培养目标因之深受影响.在培养人方面是注重"为学"还是"为道"与哲学传统中的争论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学"与"道"在高等教育中不宜偏废."人"与"才"的培养目标应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中国哲学"的建构过程,往往是以西方哲学解构中国义理之学的过程.但是,由于义理之学所依托的历史条件不同,故而在知识依据、思想旨趣、知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均有自己的传统内涵,而不同于西方哲学.强调中国义理之学的传统特征,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简单地将义理之学比附西方哲学;另一方面也是强调义理之学在建构人类"普遍哲学"方面所体现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哲学这门学科之所以被称为"哲人之学"或"智慧之学",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功能.文章从素质教育必须把握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即以政治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出发,论述了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的、根本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玄学"之名最初出现于南朝,随着中国现代思想与学术发展演出新义。"玄学"一开始为南朝官私之学的名称,其设立与宋文帝"留心艺术"相关,重《易》之占筮与神道设教,不排除有佛道二教的内容。国子学的"玄学"立有王弼《易》,但无文献证明有《老》学、《庄》学内容。以"玄学"指称魏晋南朝一期学术思想,是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实现的。"玄学"语义的现代衍变,经历了由传统语义向哲学语义转换的过程,其结果是以"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指称"玄学"。这既影响对"魏晋玄学"的研究及对其哲学形态的把握,也体现了以西释中的紧张与调适。  相似文献   

10.
齐国的官学     
齐国的大(太)学,自西周以来即被称为稷下学宫。春秋时齐桓公称霸,齐国官学趋盛,稷下学宫从此成为研讨和传播管子之学的基地。战国时田氏代齐,稷下学宫复盛,逐渐发展为汇聚百家的学术大本营。齐学波及秦、楚,对汉初思想界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