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京津冀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机制,仍存在着较严重的产业结构同构、产业链断裂、经济梯度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区域网络联系合作模式为基本框架,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推进京津冀的区域合作进程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包括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分工协调发展在内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3.
A320落户天津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滨海新区的定位,从产业带动、产业集聚、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城市化提升等方面综合论述空客A320飞机总装项目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后对区域经济产生的效应。针对现状,并提出了要充分发挥A320项目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应注重从哪些方面加以引导和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铁时代,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融合速度加快,对市场开放、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社会管理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等产生新的需求和挑战。根据高铁时代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应构建跨区域经济网络整合机制、跨区域信息网络整合机制、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整合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多元利益协调机制、沟通协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在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重庆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自身加速发展.充分发挥重庆直辖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评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1个重点--长江上游经济区,解决1个难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困难,采取3项具体措施--加速自身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协调机制的"113"对策措施.在区域合作机制完善方面,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角度提出建立政府和民间力量并重,以非政府组织--第四方平台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失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差异,表现出一种失调的趋势.本文从"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增长失调的现状出发,对区域经济增长失调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构建相应的区域经济增长协调机制,对促进重庆市"一圈两翼"经济协调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其中,推进滨海新区开放开发的要求对于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从区域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滨海新区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特点,从对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研究入手,深入地探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及利益调节机制、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及保障机制、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及互动机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动态协调及流动...  相似文献   

9.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客观地分析和明确其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是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基础与前提。根据滨海新区发展所具有的条件,构建了由5个子体系和22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深圳、浦东新区、大连、青岛4个城市和地区作为比较分析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滨海新区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在开发开放进程中除了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以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管理与利用、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是促进滨海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也是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保障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平安建设,作者对该区创建“平安泰达”活动进行了深入调研。深入推进滨海新区平安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三张网建设,健全完善滨海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滨海新区社会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的冲突严重制约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制定和完善区域经济横向合作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经济横向合作法律制度的建构要以建立区域横向合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目标。区域经济横向合作法律制度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区域横向合作协调法律制度和区域横向合作市场培育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论述了西部大开发中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因 ,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给国防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重庆区县特色经济发展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县经济是重庆经济腾飞的基础 ,这是由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的特殊市情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区县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特色经济就是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高科技含量的经济类型。从重庆资源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培育 2 1世纪重庆支柱产业的全新视野 ,可以把重庆区县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为移民型特色经济、扶贫型特色经济、旅游型特色经济和生态型特色经济四个类型。发展重庆区县特色经济必须更新观念、改善投资环境、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区县经济发展的“三大机制”、增强县委 (区委 )县政府 (区政府 )统揽经济的“三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的协调性很大程度表现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是要放慢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防止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惜牺牲其他社会价值发展的偏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一些问题:第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第二;新的发展环境决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是统筹兼顾;第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怎样进一步推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力经济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要素以促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形态。城市经济连续发展需要有不断的动力源做基础。创力经济以其经济要素的恒久不竭性及其经济链的自协调性 ,成为城市经济的永续性动力源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货币政策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传递障碍远远大于一般欠发达地区,因而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供给领先"的政策性金融扶植发展模式,通过改变民族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健全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提高货币政策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实施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内外协调运行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使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与之相适应,中国经济能否协调运行,也必须在经济对外开放的框架内才能找到答案。但是,经济的内外协调运行是一个涉及到变量较多且较为复杂的问题,有鉴于此,该文以中国经济内外运行的结果为出发点,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角度,对所有涉及到的变量进行了收集、归纳和抽象,在对外贸易政策、国际收支政策、引进外资和资本输出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协调运行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现存区域经济理论的不当导向,结合对世界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带设立经济自由区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提出在西部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经济增长点,带动西部经济跳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多目标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正在由主要关注能源系统供需平衡,转向关注能源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涉及到技术、成本、资金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得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都能实现。本文将这一问题转化为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进行研究,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几点结论:1.能源结构发生变化,2.深度利用煤炭资源,3.能源安全问题需要重视,4.进一步加快水电建设,5.积极发展核电,6.提高煤炭转换成电力的比重7,.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工业优先和城市偏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制度性原因。政府应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责任,城乡统筹,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同时,重构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尊重经济规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强化贫困人口市场化的参与程度,最终形成以政府和市场共同为主导的双导向反贫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