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法国的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位居世界前列。其《遗产法典》较为细致地界定了海洋文化财产的范围,规定了所有权问题、发现报告问题、考古发掘问题和相关奖惩措施。实践中,法国注重国家船舶豁免权,通过协定方式合作保护有关遗产。中国相关法律可以参酌《遗产法典》的相关规定和具体实践,进一步完善水下文化遗产的发现报告制度和相关奖惩措施,增加对军舰等国家船舶的保护规定,增加对水下文化遗产的授权发掘规定,以期推动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乃至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必须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其世代传承、永续利用。发达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国内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对中国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遗产资源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新的遗产类型,关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在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旅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生态旅游是有效进行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与保护的最佳选择,其对遗产的保护性倾向是开发旅游的应有之义。文章将农业文化遗产界定为介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农业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遗产类型,并从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中获得启迪和借鉴经验,以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最后,本文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环境保护和经营管理4个方面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从世界范围的遗产体系和农业遗产体系两个维度阐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征,认为中国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发掘认定工作全面铺开、保护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多学科研究逐步拓展和深入、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多功能价值开始显现、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进而分析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内涵理解与保护理念的认识偏差、遗产保护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保护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科学研究和管理人才缺乏以及国际影响力有待加强。提出了深入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从增强动态保护与科学利用的认知、健全管理和利用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强化中国在该领域的引领作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其由世界教科文组织创设并推广以来就贯穿着空间的维度。人类学关于空间的研究不仅注重空间的客观存在,更注重空间的主体经验,特别是空间生产的权力及实践机制。从人类学的空间视角反思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申遗”实践,可以发现外部观察者和传承主体在遗产定位上存在观念冲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应回归传承主体的本土视角。  相似文献   

6.
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后澳门政府准备以此为契机发展澳门文化遗产旅游,以使其旅游形象不再局限于赌城形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实现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对照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目前澳门历史城区遗产旅游发展在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和遗产旅游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建立权威、高效率的"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澳门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曹操墓事件为例,分析了文化遗产管理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并对其概念和分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只有逐步发挥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在遗产保护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铁路发展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与电气时代、高速时代,见证了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整个过程,其遗产和遗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证据。综合铁路发展历程及奥地利赛默灵铁路、印度高山铁路和意大利与瑞士的雷塔恩铁路成为世界铁路遗产的经验,从遗产学的角度分析,它们都拥有突出普遍性、独特创新性、传承保护性、区域影响性等共有价值特征及各自的独有价值特征。我国也有不少宝贵的铁路遗产,但保护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世界铁路遗产的成功保护经验启示我们,我国在铁路遗产保护工作中,应注重平衡铁路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制订科学的保护规划、加强区域合作、确定铁路遗产资源开发方案、落实专项保护资金,利用自身优势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之一,峨眉山在管理机制上遭遇了种种遗产尴尬.概括起来,(一)因"继承者"是一个模糊的法人代表,蛾眉山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潜藏了很大的危机;(二)峨眉山文化遗产是一处"活"的遗产,应该有"活"的遗产管理办法;(三)"活"遗产要保持活力,要求一个发展的思路.凡此种种,要求我们面对世界遗产有更深的考虑,并能尽快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特征, 分析和阐述了其生态旅游价值和旅游产品。研究显示,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相关条款,具有历史悠久、景观类型多、湿地文化突出等3个特征;具有生态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科学考古等8大生态旅游价值。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最佳选择。最后,笔者建立了审美观赏、湖乡民俗、科普教育等9类文化遗产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制订了遗产保护优先、双遗产旅游结合、世界遗产申报等6项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曾经作为元王朝的都城长达110年。它是中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点,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随着近年来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的加快,上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出现了新的进展。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上都遗产保护与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相关的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物态体现和沿黄地区水利发展历史的载体,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结合体。基于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保护与利用成为宁夏“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重要抓手。田野调查表明,当前保护利用实践存在遗产文化内涵挖掘和遗产价值认知不足、遗产叙事及展示方式单一、文化景观及人居聚落挖掘不够、整体统筹推进与跨区域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需要从挖掘遗产价值、更新保护理念、创新保护机制及完善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推进。同时,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作为黄河流域复合型遗产类型,对其历史传承、遗产要素与价值、遗产展示体系与叙事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仍需学界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全球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一全球性工程30年来三大里程碑作历史回顾,并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民间文化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等,作了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行使保护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极大地推进了保护工作的发展。但该法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指向错误、统筹性不足、法自主性缺乏、元理论缺失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参考日韩等国外的经验。中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立法应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理顺私益主体保护与行政保护的关系,用商谈理论重构保护主体构成,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与其他法律及制度的有效衔接等。  相似文献   

17.
论法国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始于近代西方国家,现代以来呈现出法典化、系统化趋势。法国文化遗产法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迄今已形成以《遗产法典》为核心、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颇具典型性。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在立法体系、制度设计、理念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是遗产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人类认真对待、有效保护。近年来,我国部分文化遗产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开发不当的事件,影响了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部分事件,通过对文化遗产周边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探讨造成世界文化遗产周边不当开发的原因,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进而加强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韩国在保护大量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在于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系统和1962年出台的《文化遗产保护法令》,而且还致力于建构一个申请与继续传播相结合的完整的遗产体系。同时,文章也指出了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通常又称为"无形遗产"。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的。《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了国际法的范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内容给予了界定,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定责任、国家保护和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以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都作出了确切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