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量华化的西域人过继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抒情言志,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认为宋末元初西域诗人蒲寿宬乃元代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宬的文学创作体现了西域民族原有的审美和文化特征在其华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研究元代华化西域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特征以及探讨回族文学的发生、发展,蒲寿宬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现存文献中关于其生平记载简略且多疑点,需作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
有元一代,大量华化的西域人使用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抒情言志。蒲寿[山成]作为元代西域人华化之先导,其文学创作反映了一个华化较深的伊斯兰作家的心路历程,体现了西域民族原有的审美和文化特征在其华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文学本身的延续性和民族文学的交融性来看,蒲寿[山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至为重要,尤其对于探讨回族文学的发生、发展,蒲寿[山成]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佐才作为明末清初滇西一带声名较著的遗民诗人,其交游活动甚广。考察陈佐才的诗歌及他人著述,可知其交游对象主要有知名僧人、明末遗民及隐逸文人,他们之间的交游是明末清初滇南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李颀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重要诗人.由于两<唐书>无传,其生平履历很是模糊.李颀笃于友谊,广事交游,其现存128首诗,有近百首都是交游之作,李颀的行年事迹多依其作品及交游.张垍乃丞相张说之子、玄宗之婿,亦能文之士.考证二人的交游,既丰富了李颀早年在两京之活动,又填补了史无张垍为兵曹记载之空白.  相似文献   

5.
近世时期,与广东词人有过词学交游的旗人词人至少有12位。教授后学、唱酬吟咏、为词集作序跋是他们交游的主要形式。与旗人词人的交游是近世广东词坛对外交游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世广东词坛词体创作的繁荣兴旺。考察和讨论这些交游活动,可以为比较细致地观察以及尽可能清晰地勾勒近世广东词史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探究学者的学术交游有助于了解学者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研究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陈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广西籍国学家,治学广及经史子集,著述宏富,影响深远,这跟他与陈衍、唐文治二位国学大师的师承关系和学术交游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在《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新考论 》的基础上,对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的交游及诗歌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交游为:开元十七年秋,于溧阳作《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是年冬于扬州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开元二十三年,作《赠孟浩然》的新观点和新系年。  相似文献   

8.
蓝田是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著名诗人,受明代结社风气的影响,他先后参加了杨慎发起的丽泽诗社与冯裕等人组织的海岱诗社,与杨慎、冯裕等诗社成员交游唱和,还与边贡等师友及胡缵宗、王献等各级地方官员交游。在明中叶诗歌复古风潮席卷诗坛的背景下,考察蓝田的结社交游活动,既可从中窥见其诗歌创作异于复古风潮的渊源有自,也可藉此认识当时诗学观念与创作的多元化及诗歌流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末代帝师陈宝琛是"同光体"著名诗人,一生交游广泛,交游对象集中在政坛和文坛,文坛主要交游对象有谢章铤、陈衍、郑孝胥、何振岱、林纾等人.文坛交游对其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谢章铤在诗词方面对其有所启蒙,陈衍诗论指导其诗作日渐成熟,与郑孝胥切磋诗艺促使其诗越发精密,具有了一定影响力,最终在光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其文论思想一直是学人研究的重点,但有关其交游,学人研究得并不多,本文拟对刘熙载的交游作一探究,并针对过去人们对刘熙载交友问题的一些误解,提出"刘熙载交游比较广泛"的新说。  相似文献   

11.
廉政观是《淮南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内涵,内在体现出君廉、吏廉与民廉的三重理论维度,深刻反映出黄老道家"清静无为,政反于朴"的根本主张。以"君廉"为核心内涵,《淮南子》廉政观试图以"清净无为"思想影响与制约专制君主的政治实践;以"吏廉"为重要组成,《淮南子》廉政观树立政治典型,力图有效推动官僚政治走向良性发展;以"民廉"为社会基石,《淮南子》期待王朝政治实现内在的整体和谐,在良政与美俗的现实互动中达到"通治之至"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会计诚信的定义,从经济学、法学和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对策,主要是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会计及相关监督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合理配置制度资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建立诚信档案等.  相似文献   

13.
失信已泛化为社会普遍现象,通过建构社会诚信体系进行“救赎”是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主张。传统诚信观念整体性的破裂预示着道德诚信社会控制主体地位的丧失。社会分工、人口流动和个人主义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推动诚信体系重塑的关键角色,呼唤保障诚信的权威策略。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应以摆脱将“社会诚信体系”等同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认识论错误为肇始,通过知情权、隐私权、信用权等诚信权利的实践树立国家诚信法治立场。超越法治,吸纳和借鉴“非国家法”资源,与道德教化、合作治理相结合,借力于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协作,才能成就“诚信中国”的梦想与蓝图。  相似文献   

14.
《关雎》诗解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序>释义准确而后来诸说多有误解.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品质。然而,当代大学生频繁出现诚信危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约束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促使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它既是对高校现行管理制度的有效补充,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举措,因此,建立信用档案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麦金太尔关于"人整体生活的善"的理论,从强调善的整体性出发,提出了新的德性概念.由于现代社会德性缺失的成因在于现代性的羁绊,因而我们只有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对德性进行归一和整合,才能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德性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徽州文书统计计量的标准,而这却是徽州文书整理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已发现的徽州文书,应以其形成和留存方式的内容完整性与独立物理存在性为计量标准确定的基础,由之,确定以“份”和“部”为基本计量单位。其中,“份”的概念多运用于以页、张等形式存在的文书;而“部”的概念多运用于以卷、册等形式存在的文书。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者都认为农村社会诚信度的缺失会对农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但这一结果仅限于定性的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进行说明的较少。笔者尝试通过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经济主体———农户的诚信度进行量化。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村居民诚信度高低与其收入水平之间呈正向相关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主共和的政体、主权在民的保障、人人共守的法治、分权制衡的制度。其思想理论内涵丰富,系统完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卓越的独创性。而且于民国伊始,孙中山即进行了民主立宪,保障民权等伟大宪政实践。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孙中山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搞经营主要是跟人打交道。儒家讲人道学,并不是经营学,但对经营者能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启迪。经营者可以从中悟出团队建设方式、两手并重策略、拿捏做事分寸的智慧、示范效应的必要性、与人交往的诚信规则,有助于提高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