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水诗的形成是一个久被关注的话题。晋宋之际的山水诗是传统的借景抒怀之作在接受了玄学的洗礼和佛教的变革之后正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晋宋山水诗形成的两点内在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晋宋山水诗形成的两点内在规定性王玫纵观整个古典诗歌发展史,山水诗的形成发展不是孤立的平面的,而是与其它类别的诗歌具有密切联系,在长期兼容并蓄相互渗透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独自特色。晋宋时期,山水侍从孕育而至形成,是我国古代山水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这...  相似文献   

3.
山水诗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 ,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是这一“人的自觉”时期人对自然审美情感觉醒和对文学自然规律认识的反映。魏晋时期是山水诗的酝酿阶段。“巧构形似之言”的山水描写受到了玄学思潮的阻遏 ,但是由于玄言诗人需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悟道”的触发媒介 ,使得山水描写得以蓄积力量。山水诗的形成在晋末 (刘 )宋初。谢灵运是第一个以大量自然山水描写奠定了山水诗形成基础的诗人 ,但是他的诗作还没有脱出“用形象说玄论道”的范畴。使山水诗完善并趋向成熟的有影响的诗人是谢月兆 ,他在题材范围及情景关系方面有所创新 ,使山水诗得以正常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嬗变过程 ,反映了自然审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 ,也反映了文学沿着独立化进程趋向自身完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山水诗大家,他的山水诗和婉清雅、意新理惬,超凡脱俗.本文试从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定势、诗人的人生遗际和生存境遇、独特的美感经验和审美哲学三方面探讨王维个性化的创作心理的形成及其对王维山水诗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感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分为突破型和层次型。空间感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诗萌芽于《诗经》与《论语》的某些章句,功能是为了诗的起兴。汉武帝的《秋风辞》,曹操的《观沧海》等已得山水诗的雏形,到六朝已形成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固定形式,并流传有序,历代继承下来。晋有陶渊明;南朝宋有谢灵运,齐有谢;唐代李白的豪放、王维的禅悦是中国山水诗的顶峰;宋代苏拭的清雄,陆游的苍凉;至元已觉局面狭窄,引起山水画家诗的勃兴;明清的山水诗境界狭小,部分折射唐宋,满足其感情世界,明代李攀龙、清代吴梅村和王世正各有建树。因山水而造就了的历代诗人,又引起对山水诗的咏叹,本文并探讨了这些山水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山水诗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意象的层次性、感觉的多元化、时空的互文相错、线面的交叉圆润、抒情主人公显现方式多样化等美学特质 ,把握这些特征是理解古典山水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文学评论》一九六一年第三、第四两期先后发表了林庚先生的《山水诗是怎样形成的》和袁行霈先生的《也谈山水诗产生问题》。粽合这两篇文章的共同论点,丰要是:大自然在《诗经》里,只是作为比兴被描写的;山水诗的产生是在宋初。所不同的,主要在于南朝产生山水诗的经济基础和生活基础问题。林先生以为山水诗产生的“条件”,就是南朝的经济发展与水路交通的发达;至于生活基础,在他看来,就是游宦和行旅,而“隐逸正如园林,没有对南朝的山水诗起多少作用”。袁先生的文章对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南朝山水诗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针对林先生有  相似文献   

9.
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我国山水诗歌这一文学中的大宗 ,也觉醒于这一时期。本文依据翔实的资料 ,较全面地考查了东晋高僧慧远及其以前的山水诗歌 ,指出中国的山水诗到了东晋后期才真正进入自觉时期 ,而高僧慧远则是中国山水诗史上第一位自觉咏唱山水的诗人 ,对谢灵运以后我国山水诗风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一次将自然山水当作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对象加以关照,并通过精微的体察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山水之美。由于当时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未能对山水诗形成更高的艺术规范,因此谢灵运的山水诗也还未能创造出情景理完美结合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11.
庐山山水诗的生成与中国山水诗的滥觞同步,是中国山水诗初期作品的重要代表;庐山山水诗的发展史与中国山水诗同构,是中国山水诗长卷的一个缩影,代表着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基本态势;庐山山水诗的艺术成就,鲜明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山水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代表性山水诗《九曲棹歌》传入韩国之后,影响整个朝鲜朝并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九曲文化。不同于过分强调文本义理内涵的同时期众士林,李混心目中的《九曲棹歌》是写景和抒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优美山水诗。  相似文献   

13.
山水诗单篇研究论文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了一个小高潮。80年代以来,进入了极大发展的时期。主要关注的内容有山水诗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演变、审美、对比研究、山水诗人个案研究等。虽然研究视点在不断创新,但也存在重复研究过多、一些基本概念有待廓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很多文学家族,其中陈郡谢氏家族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尤其是诗歌方面的独创性,是其他世家大族所难以企及的。中国文学"意境"理论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山水诗中完成的,而山水诗的创造又几乎是在陈郡谢氏家族内部完成的,其中,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以及谢朓对山水诗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标准由"风骨"向"意境"转换的关捩点上,谢氏家族在完成山水诗创造的同时,对中国文学"意境"理论的形成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处理山水诗中情韵、理趣和山水景物的关系是山水诗演变的关键课题,是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山水诗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谢灵运和王维搭建了山水诗艺术的整体框架和格局,完成了山水诗从产生到成熟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山水诗融入情韵与理趣的逻辑进路。这是对魏晋以来的山水诗传统的关键课题的辨证解决,即以一种最坦然的风度体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美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蜀道难>为代表的李白山水诗的主旨是表现崇高,并由此与主要表现优美的王、孟诗相区别,形成盛唐山水诗中的两种不同艺术范型.<蜀道难>是在以边塞诗和王、孟山水诗为代表的盛唐两种主导审美类型下产生的一个特殊变体.它所代表的崇高审美经验与另一种‘销魂'审美经验,同样指向一种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指向社会生活和人生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蜀道难》为代表的李白山水诗的主旨是表现崇高,并由此与主要表现优美的王、孟诗相区别,形成盛唐山水诗中的两种不同艺术范型。《蜀道难》是在以边塞诗和王、孟山水诗为代表的盛唐两种主导审美类型下产生的一个特殊变体。它所代表的崇高审美经验与另一种‘销魂’审美经验,同样指向一种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指向社会生活和人生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18.
晋宋之际,谢灵运以钩深索异、极貌写物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借以体玄悟道,慰藉失意后的痛苦心灵。而鲍照的山水诗则展现了浓厚的抒情意绪与悲苦情结,借以抒发他仕途坎坷的失望和幽怨,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激,与谢诗形成了截然相左的风格,显示出山水诗由铺陈到抒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山水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大宗,但是古典诗歌转入现代,山水诗却几乎断了线。孔孚是新诗史上致力于为传统山水诗接线的第一人,他为诗坛留下了大量现代山水诗精品和自成体系的诗论。从山水意识的角度来看,孔孚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山水诗的天人合一精神;另一方面又赋予山水以情感、理性和智慧,不同于传统山水诗的"空"、"寂"品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山水诗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山水画对山水诗创作有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山水画论对山水诗创作有微妙的影响;二、山水画构图技巧对山水诗画面美有促进作用;三、山水画彩色墨色对山水诗色彩意蕴有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是绝离不开山水画的滋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