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日》是日本作家梶井基次郎迎来自己文学转折的作品。作品中采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将风景、主人公的心理转变及作品主题的转换联系在一起。在主题转换的同时即承接了以《柠檬》为首的前期作品,又开启了后期作品的主题。《冬日》在梶井基次郎文学中的过渡特质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
命运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人物生存状态在命运的观照和伴随下,较其他主题的作品而言有显著而统一的特征,从人物塑造这一层面可以找到诸多共通点。文章从《雷雨》的具体文本出发,分析其人物塑造受命运主题影响的具体表现,讨论命运主题给该类作品带来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并采用互文性理论相关分析方法,对《雷雨》与《红字》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复仇是梁凤仪作品喜欢的主题;创造复仇女性形象是梁凤仪小说的突出成就。《千堆雪》和它的续编《九重恩怨》就是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不久前,应海峡两岸电视台制播要求,根据《醉红尘》和《今晨无泪》综合改写而成的《红尘无泪》,也是以复仇为主题的长篇。由此可见,艺术地表现复仇主题和塑造复仇的女性形象,对梁凤仪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 女性复仇主题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决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美学上的因由。  相似文献   

4.
分析霍桑《红字》的人名寓意,探讨其对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以期从新视角研究文学作品,准确深入把握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读者及其研究者来说,主题乃是分析、评价一部作品的重要文学指标。迄今为止,研究古代小说主题的学术论著极为丰富,尤其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演义》、《红楼梦》等小说名著的主题研究,更经历过一段  相似文献   

6.
从海明威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入手,分析海明威作品中悲剧主题的来源,并以《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为例,探讨悲剧主题在其代表性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学术作品在论证其主题时一般会利用具体材料,这些材料可视为细节。在学术翻译中,译者应该在认识作品主题的基础上准确传达细节的含义,细节翻译错误会妨碍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对《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三种人类学译著中部分误译的简单分析可以证明翻译过程中主题统帅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文学史上,斯蒂芬·克莱恩以其富有天赋的创作才能和深刻的洞察力而享誉文坛。自然主义,印象主义,荒诞主题等文学流派先于他的同代而早早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偶然的权威力量决定了是非善恶,奖惩,甚至生死的宿命论主题在他的作品《红色勇士勋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以及《蓝色旅店》"B lueHotel"中展示出来,同时自然对人类命运的冷漠的悲观主题也能从他的作品《敞蓬小船》"Open Boat"中清晰地感受到。本文着重从这些角度对其作品中所蕴涵的直到现代才成潮流的文学主题——荒诞进行了分析,从中窥见克莱恩的天才之处。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以来,王立教授的主题学研究,在国内外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等反响广泛的专著之后,他近来出版的《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以下简称《复仇文学主题》)为学术界填补了一项空白。《复仇文学主题》从中西比较和传统主题、母题史多方面溯源清流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厘清、描述了诸多复仇作品之间的承续关系;论述了复仇文学同传统文化一些重要分支的关联;发掘了作品所反映的作家复仇观念及情感心态;分析了复仇心态的动因及其情绪泄导、心理补偿功能,复仇动机的传奇质…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有许多以怀人或思归为主题的作品。这类作品常常借助某些特定的风俗事象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形成了若干风俗化的抒情模式。归结起来,《诗经》中借以表达怀人思归主题的风俗事象主要有四类,即服饰类风俗事象、婚娶类风俗事象、采集类风俗事象和舟车类风俗事象。在它们上面既折射着时代社会特定的文化状况和审美情趣,又寄寓着诗人复杂而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情思体验。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表现着诗歌的主题,在《诗经》中有其特殊的表达功能。《诗经》怀人思归诗的各种风俗化抒情模式为后人所继承,在后世同类作品中有着绵绵不绝的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丝沃克最受赞誉的作品之一。虽然关于这一作品的主题分析颇多,但是从语体方面来分析其主题的文章却并不多见。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该作品的主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确切地说,本文是从概念功能的关涉性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的错位艺术增添了作品的幽默感和人物性格的层次感 ,也使作品的主题更为复杂。文章对作品的这种错位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残疾儿主题是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标志性的题材。它来源于作家本人的家庭生活的体验,最早出现于他的《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因残疾儿主题而获得精神的"再生"。残疾儿主题内在的审美价值在《新人呵,醒来吧》等作品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大江借此形象地描述了体现他博大的人道主义文化关怀的"共生"的命题,他的创作风格因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写作风格、语言特色和作品主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海明威在该短篇小说中如何运用人物话语、对照、象征等表现手法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以诺思洛普·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以《圣经》中的故事人物、情节和主题原型为参照,对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该作品中表现的忠诚、背叛与救赎的主题,以及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菲茨杰拉德的创作深受英国著名小说家康拉德的影响。《黑暗的心》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主题和叙事技巧的比较研究,试图探讨康拉德对菲茨杰拉德的影响在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结合《人间喜剧》的其它作品从《长寿药水》的题材、主题人格、语言等角度分析研究后认为:这部作品完全保持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因此,它实际上是一部用荒诞的手法表现的现实主义作品,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比,《长寿药水》只是一部更为严肃,更为沉重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而已。  相似文献   

18.
《牡丹亭》并非汤显祖独创的作品,此前已有类似结构和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同一深层结构和主题的不同处理,分别依附在各自所处时代的文化之上,其嬗变演化过程揭示出一个原始题材和结构的价值转换。本文试图运用文化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讨论其共同的主题与结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杰克·伦敦的小说《铁蹄》因其表现革命主题而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评论界在抬高作品革命主题的同时,却贬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忽视了"二元视角"叙事模式的运用,从而也影响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为了更进一步理解该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征,对作品中"二元视角"叙事模式做出研究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上甘岭》与《金刚川》都以奇迹呈现的方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叙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就作品主题而言,《上甘岭》的主题是胜利,《金刚川》的主题是牺牲;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意识形态投射上,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两部不同时期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都体现出中国电影人对时代主题的主动回应,反映出国家意志下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