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听说,湘西土家旅苗族自治州桑植县的白族,教育发展比较快。我怀着羡慕的心情,去作了调查,现将桑植县白族发展教育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桑植白族的概况桑植白族,是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迁来的,700多年来,与当地的土家、苗族、汉族等共同开发了桑植,并保存了自己的一些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白族,祖居云南大理地区,于宋末元初因征战而落籍桑植,由于分布上的散杂居状况,不仅导致地域上与白族主体的隔绝,学界对它的研究也较少.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鹤庆白语的送气擦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庆白语的送气擦音奚兴灿,李绍尼白族居住于云南省大理、怒江、昆明,贵州省威宁、毕节和湖南省桑植地区,其中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占白族总人口的70.6%。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剑川、大理、碧江三大方言。剑川、大理方言有2...  相似文献   

4.
对占湖南白族人口95%以上的张家界以及怀化市沅陵县的白族汉语方言中存在的几个语音现象与白语以及江西客赣方言进行比较后发现:湖南最为典型的白族汉语方言——桑植“民家腔”并不像之前学者们一致认为的保留了很多白语的底层,而与江西方言特别是赣语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这与其移民历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平山又名屏山,位于鹤峰县城东北11公里处,面积44平方公里。其地形狭长,地势险要,容美土司曾在此建立爵府(即衙署)。容美土司为湘鄂川黔边区五大土司之一,《朱批谕旨》59册:“楚蜀各土司中,惟容美最为富强”。《桑植县志》中记:“永顺、保靖、桑植、容美为四大土司,而容美最强”。其从元至清,祖传19代,22届,历时四百余载。其疆城几乎包括现鹤峰、五峰两县的全部及恩  相似文献   

6.
浅谈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胡济民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鹤峰、桑植、石门、五峰、长阳等县为中心,还包括湖南的大庸、慈利、水顺、龙山和湖北的恩施、建始、宣恩、巴东(江南部分)、来凤、咸丰、利川、松滋等县在内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并根据谷臣章(桑植)、向国平(鹤峰)、张兴文(来凤)、田禾(恩施)等同志提供的一些材料,参照前人既得成果,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办法,企图对整个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一较为全面的论述。因土司情形复杂,笔者知识有限,谬误之处,希明达之士及土家族同志指正。一、土司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绕三灵”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仪式,一年一度的仪式期间融合了白族宗教信仰、白族歌舞表现、白族生活特色与白族服饰等众多文化现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云南大理白族女性的服饰文化是“绕三灵”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白族女性对于“绕三灵”仪式的文化观念。“绕三灵”仪式在大理民间为期四天,期间聚集了以村民、准备祭品者、“莲池会”成员和仪式表演人员为主的白族女性,白族女性服饰呈现了不同群体身份下的文化差异性。白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受到心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进而表现为具有装饰之美、宗教信仰之美、身份认同之美、功能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9.
湖南白族本主信仰一方面秉承了云南白族本主信仰的传统,具有突出的原始宗教信仰诸表征及本质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历经军事迁徙、辗转落户的特殊历史进程并受到与当地土家族、苗族散杂居的地理人文环境影响,致使湖南白族本主信仰的类型及特征与云南白族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打上了鲜明的历史地理及区域文化印记,兼收并蓄巫、释、道、儒诸文化,并与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信仰文化不断交融。  相似文献   

10.
婚礼作为人类特定的喜庆活动,在世界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白族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理坝区白族婚礼也有了一系列变化:婚宴规模不断扩大、新房布置突显现代需求、迎娶方式方便快捷、嫁妆种类增多层次分明、新婚服饰时尚化.这种变化给大理白族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白族婚礼在刺激和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族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时尚文化逐渐通过白族青年吸纳到白族传统婚礼中,致使民族特征弱化.白族传统婚礼文化符号传承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甲马在白族民间村落生活中广泛使用,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白族甲马作为一种处于民间信仰中的民间艺术与村落的信仰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出发,力图呈现村落生活中甲马存在和使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进而通过对村落日常生活中甲马使用仪式的详细分析,探求蕴含在甲马使用仪式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以挖掘白族甲马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根之所在,而大本曲是白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说唱艺术文化,曾在白族民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白族大本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本曲属于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形式表现;其曲本散韵相间,道白为汉语,唱词为白语,唱腔结构形式属联典体,各个典牌可用于抒情、叙事,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导用"七七七五"的白族山花体格式;内容多数是移植自汉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戏曲等,是汉族文化和白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其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汇。在现阶段,大本曲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传承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主信仰是中国白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它不仅是白族人民宗教生活的需要,还与白族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及白族人的孝悌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本主信仰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白族老人老年生活的重要方式.而分析白族本主信仰与老年人健康生活之间的联系,无疑为我们寻求民族文化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白族扎染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纺织染色工艺之一.如今保存在云南大理白族中的扎染,是中国传统绞缬工艺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一份值得我们珍视和承继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本文探讨了旅游业背景下,扎染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开发.  相似文献   

16.
"藏彝走廊"地区白族商人商贸活动的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历史上,白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商人是活跃于"藏彝走廊"地区的主要商帮,今天许多其他商帮已经在该区域销声匿迹,而白族商人作为一支劲旅依然活跃于"藏彝走廊"地区,许多白族村寨凭借商贸活动走上了致富之路.白族商人为什么能够持续根植于"藏彝走廊"地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技艺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木匠技能传承和大本曲技艺传承为代表的白族技艺文化传承,既传承着汉文化因子,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一些行规和习俗.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白族人民广纳吸收各种先进文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及白族民间工艺美术。其家具艺术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而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通过对白族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分析,探讨白族家具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是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筑文化的重要渠道。大理白族建筑彩绘题材广泛,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因素,形成了独具大理白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产生晚于汉族,发展兴于明代,它有着本民族的艺术思想,但它的催生与发展又离不开汉文化的影响。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使得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别具大理白族传统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20.
大理邓川坝子“白回”族群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时期进入邓川坝子的回回人,由于长期与白族为主的世居民族共居生活,在以族际通婚为主要方式的族际文化交融中,逐渐采借和接受了许多白族文化的特质,导致其族群外部边界的改变;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坚守着伊斯兰信仰,从而有效地维系了族群的内部边界,即认为"自己是回族穆斯林"的族群认同和意识.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兼有明显白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特征的"白回"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