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隐秀》篇是全书唯一残篇,其中蕴含的文艺思想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寓言作为《庄子》文章的一大特色,内容极为丰富,却历来被作为文学史边缘学科,历代文论家也不曾对其展开专题论说。从哲学基础看,道家之“道”与“自然”及衍生出的辩证思想、“言意之辨”为刘勰提供了养料。从意蕴层面看,“隐”为“隐秀”与“寓言思维”相通处,“秀”为刘勰的理论与庄子的寓言实践共有的创作特点。从艺术风格看,以“自然”为基生发出的素朴与华丽,二者异中有同。对刘勰《隐秀》篇文艺观与庄子寓言思维内涵的互通性作比较阐释,是对刘勰“道心”隐微的开掘,也是打开残篇“隐秀”文学创作理想和庄子寓言文艺思想研究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2.
古人养鸟     
雷茜 《社区》2012,(14):10-10
人类爱鸟养鸟的历史很悠久。庄子在《至乐篇》中,有一段寓言:“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庄子指出养鸟要顺应鸟的自然本性.假如违反了鸟类的习性。即使是对鸟待以大礼,奏以国乐,飨以大餐,鸟儿还是会受到惊吓而死掉。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对养鸟之道更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给堂弟的信中。谈到他的爱鸟观:“终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笼中。何情何理?”  相似文献   

3.
混沌是人类对宇宙最初状态的想象之词 ,庄子的混沌寓言显然是受到原始神话的影响 ,然而 ,《大宗师》中的混沌却被拟人化了 ,而且赋予了极强的文化意蕴。混沌之死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也反映了庄子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和学术理想的追求与超越。庄子的混沌意象具有丰富的内在美 ,它是无为 ,也是道 ,是无序后的至一 ,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庄子》散文以其奇特瑰丽的想象,构筑了一个超脱于生世的理想世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都蕴含在他精心构建的散文意象中,并创立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其美学思想、艺术气质亦对后世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有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魏士子,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往往陷入出与入的两难困境之中,为了寻找出路开始选择道家。而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其散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和意象自然也就成了士人文学创作取材的基点。《庄子·至乐篇》中有一段关于髑髅的寓言,通过庄子与髑髅的对话表达了庄子的生死观。东汉张衡取材于此,作有《髑髅赋》,首次把庄子的逍遥世界转化为文学意象世界。之后三国魏李康、吕安也都作有《髑髅赋》,曹植则作有《髑髅说》。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这些赋体文学中关于髑髅意象的分析,揭示出汉魏士子努力进取却又彷徨挣扎的痛苦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其中,“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奔走"意象是张炜小说《曙光与暮色》的主题意象。张炜通过反复强调,让"奔走"转化为包蕴意念的象征性意象。"奔走"意象与多元主题相关:"奔走"意象将作者强烈的入世情怀、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体现出来;作者借"奔走"意象象征了现代知识分子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奔走"意象还包蕴着存在意蕴。就生成原因而言,"奔走"意象是张炜人生状态在文本中的艺术凝结;"奔走"意象的营构与作家的流浪情结有关;"奔走"意象是张炜继承"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新传统"而创构的一个行为意象。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庄子》一书中,他以寓言故事的言说方式,表达了对生死问题的基本观点。以马丁等人提出的评价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为文本语料,观照庄子有关“生死”主题的探讨,可以窥见庄子对生与死问题的个性化的言说方式和评价态度,领悟庄子的生死观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9.
鲲鹏寓言作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庄子·逍遥游》中出现了三次。每次的细节和意蕴不尽相同。以《逍遥游》篇为中心,细致解读鲲鹏寓言的深层内涵和意旨,以期深化人们对于庄子逍遥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子目“雁”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作品,展现了雁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动物意象批评观念。诗歌中的雁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主要是用作比、兴手法;从汉末开始,雁意象用来表达思乡恋土的情感,这与雁的候鸟特点有关;三国至南朝,雁意象又有孤独寂寞、旅途凶险、追慕舒适生活、热衷功名等多种象征意蕴。赋中的雁意象则被赋予伦理秩序、避世隐居的意蕴。以《艺文类聚》为切入点,考察意象批评在先唐时期的流变,这是一个为古今研究者所忽略的角度。《艺文类聚》所运用的意象批评方法是隐性的、潜在的,在选与不选、选此还是选彼的选编操作中,体现着意象批评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庄子》哲学意象作为庄子散文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是庄子哲学概念理解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庄子》中“天”“人”“心”三类高频哲学意象语言涉及的心智运作,发现:“天”“人”“心”这三类《庄子》哲学意象语言背后分别涉及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行为转喻、控制转喻三类转喻思维运作模式;《庄子》哲学意象概念整合过程中,《庄子》哲学意象转喻特性为语义建构提供新信息,由此促进庄子哲学思想理解。转喻路径下《庄子》哲学意象的概念整合解读有助于深入剖析庄子哲学思想形成背后的认知表征。  相似文献   

12.
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以“奇”见称 ,历代都将之归为寓言和象征手法的作用。其根源在于神话思维对庄子和屈原的巨大影响。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笔下的意象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多以具象表达概念和思想 ;三、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分别更具“玄”和“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庄》、《列》最近诗.”其实,不仅可以把《庄子》看作具有丰富的意象的散文诗或哲理诗,我们还发现《庄子》中有意象小说的肇始之作.宏观地观照《庄子》中的意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发现其中凝聚着文学艺术、哲学、思维科学等方面发展创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庄子《逍遥游》中鲲化鹏接着飞行天池的过程暗示着一个“混沌走向有序”的“无为”即“自组织”过程。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在观察者的测量过程中发生信息“缩编”的过程也可视为同样一个过程。庄子《应帝王》中七窃成而混沌死的寓言似乎暗示着系统走向有 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与外界适应的过程。“存在”只有在与观察者的非线性耦合结构中作为一个自组织过程的目标才能被理解和确定。“存在”即结构的“稳态”,或者说,客观实在等于本征态。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中“意”与“象”矛盾统一构成意象,在“情”的推动与“理”的制约下形成模糊而不确定的意象,众多单个意象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庄子意象系统。系统中虽消弱了每个意象的表现力,但增加了意象系统的丰富性,进而传达庄子难以言明的哲学思想和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渊博,而且有独见。他的文章有个性,有独特的文风。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庄子的寓言。“寓言”这个词汇始见于《庄子》,可以说,庄子是我国寓言的先驱。所以《庄子》能深深地吸引着历代的读者,其中包括学者、诗人以至政治家。即此而论,《庄子》也就永远埋葬不掉了。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博得了古今的赞赏,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张志岳先生为了“使庄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文学上的庄子》和《关于中国封建时代的讽喻文学和叛逆文学两个传统问题的初步探讨》中,主张庄子的寓言“主要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受”,“庄子书中有许多寓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逍遥游》篇旨是把握庄子其人其书的一个关键。本文从《逍遥游》中的正言、正论出发,认为郭象所提取的“有待”与“无待”两个概念是该篇的思想核心;并通过历代学者关于鹏、晏鸟关系看法的述评,说明了庄子塑造这两个寓言形象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寓言乃是比喻,有其本体和喻体,《庄子》寓言自不能外。《庄子》寓言的本体就是他的人性之道、养生之道和治国之道;《庄子》寓言的喻体可分为神话题材、社会题材和自然界题材三类;其寓言的本、喻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方式乃是“一本多寓式”,其优越性则在于寓言主旨可以得到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古典诗歌中不系之舟这一原型意象通常具有两种象征意义:即面对漂泊无定的人生旅途的悲哀无奈和超越坎坷人生的清虚淡泊、恬静旷达。后者与《庄子》原著中这一原型的不为外物所动、驶向自由精神境界的象征意义基本一致;前者则是《庄子》原著中这一原型的另一象征意义的同向增殖。而从《庄子》的无所维系、漫无目的、顺其自然的不系之舟,到某些现代诗人的挣脱羁绊、直达目的、一往无前的不系之舟,则是对不系之舟原型意象的反向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