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人类的道德生活史展现了道德由自然自发走向自由自觉的必然历程,从"道德"、"自觉"内涵的发展出发,道德自觉应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调节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培育道德自觉对人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培育道德自觉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为:坚持中国特色、关注价值追求、不断兼容创新、注意适用有度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取代了三纲五常,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取代了德性主义。这一历史转型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部的条件,正是这些条件决定了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性质和特点,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走向现代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巨变,带动了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领域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伦理道德问题。有人提出要“用市场经济原则代替道德原则”。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有些活动的评价只能到经济原则中去寻找恰当的答案,而不宜到道德原则里去寻找答案,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原则运用于道德领域。   相似文献   

4.
斯宾塞的国家政治观、伦理道德观和自由观是在其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国家应该扮演分配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尽可能少地干预社会生活,保证人的“同等自由”和自由的社会生活;在伦理道德问题上,他认为“同等自由”是它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下实现人的“同等自由”即最大幸福才是符合道德的;他的自由观是指实现“同等自由”,实现人的个体化和完全自由,这必然伴随着人的完全道德和生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传统伦理道德中蕴涵着新农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开掘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是建设与和谐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伦理道德体系和彰显新伦理道德体系“中国特色”的必然要求,开掘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注重正确的路径设计和方法选择,才能有实效。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不同,中西审丑意识与审丑艺术实践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因强调对立物的协调、渗透,对“丑”能宽容接纳;西方因崇尚美,强调美与丑的对立与冲突,对“丑”总是排斥拒绝。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丑”的本质认识偏重于伦理道德方面;西方受主客体二分思维的影响,对“丑”的认识偏重于形式方面。在艺术创作中,中国人往往以丑为美;西方人则注重化丑为美。  相似文献   

7.
密尔把他的自由原则概括为一项简单的原则,从而为恰当地保护个体自由提供了充分条件:如果这种行为没有侵害到其他人,个体便有一种自由行动的道德权利。密尔认为他的自由学说是发生在旧主题上的新变异,为了澄清这一观点,他区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对这些阶段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关于密尔自由理论最明显的争议是随着竞争性的道德视域变幻的"侵害"的概念。密尔的原则在根本上是不完善的,自由原则的应用不能够被寄希望去解决相互冲突的道德视域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刍议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创新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执政实践中,执政道德创新的基本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政德与官德创造性转化原则,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原则,西方政党执政道德“扬弃”原则,社会主义国家执政道德借鉴原则和与实践俱进的执政道德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9.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来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有两个来源:一是休谟;二是卢梭。康德在对休谟的“因果大原理”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明确区分了“自然”与“自由”,从而为“道德”提供“地盘”;卢梭社会契约论展现出来的“普遍性原则”和“自由原则”促成了康德对先验纯粹的“道德法则”与“意志自律”原则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建构。除了休谟和卢梭,莱布尼茨也是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重要来源,其理性灵魂单子的“自发性”与“自决性”思想开启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自由”理论---“先验自由”与“实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科学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土壤会孕育出不同的科学形态。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传统科学的主要特点是:偏重于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偏重于经验总结,偏重于实用,偏重于用直觉和意会的方式理解问题,不重视对知识的检验和论证。这些特点与其传统的文化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儒家的仁爱理论、孝亲思想、礼与仁的统一观、社会责任意识、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孔子对周礼的赞美性言论的剖析,发现儒家伦理学说正是对周礼“亲亲”“尊尊”原则的理论探讨与说明,其目的在于解释,说明和论证周礼所倡导的社会伦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对传统道德尊重不够,认识不足,取舍不当;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应用不够等。道德失范需要重新思考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是系统工程,要沿着正确的途径推进。要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在行动上加大力度;要让法制建设成为道德建设的坚强后盾;要大力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传统诚信观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诚与信可以互训,但从伦理学的角度,两者在内涵上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异。“诚”有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根本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本体论的概念,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第二个层次的含义是在本体论的指向下修身养性的道德意识。“信”相对于“诚”,更多的是在“诚心”的价值导向下为人处世的具体道德要求。受中国特殊的血缘文化、家族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诚信观表现出自律性、重义轻利的特点;诚信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追溯到两个源头,一个是基督教文化中的诚信观,另一个是古希腊文化延伸出来的契约伦理。与中国相比,西方诚信观产生起便与法律制度、交易关系紧密联系,更多的表现出一种他律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明朝的灭亡,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的总爆发,而且也是道德危机的总爆发。顾炎武以一种历史的自觉,深刻反思明王朝覆灭的教训,致力于探寻中国社会道德文明之重建的道路。其道德伦理思想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对传统社会的负面国民性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批判,发近代学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之先声;第二,不像宋明道学家那样讲玄之又玄的高妙道德“境界”,而只给人们预设了一个“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第三,他反对朱熹所说的对“狂者”要加以裁抑的观点,认为“大凡高迈亢爽之人易于入道”,主张带有个性解放意味的豪杰精神。这一切,都是顾炎武的道德伦理思想中的值得重视的近代性因素,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从道德理想主义向着经验主义或现实主义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明朝的灭亡,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的总爆发,而且也是道德危机的总爆发。顾炎武以一种历史的自觉,深刻反思明王朝覆灭的教训,致力于探寻中国社会道德文明之重建的道路。其道德伦理思想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对传统社会的负面国民性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批判,发近代学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之先声;第二,不像宋明道学家那样讲玄之又玄的高妙道德“境界”,而只给人们预设了一个“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第三,他反对朱熹所说的对“狂者”要加以裁抑的观点,认为“大凡高迈亢爽之人易于入道”,主张带有个性解放意味的豪杰精神。这一切,都是顾炎武的道德伦理思想中的值得重视的近代性因素,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从道德理想主义向着经验主义或现实主义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男女道德人格的基础,成为处理两性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也带来封建女性伦理观念的形成。对中国传统女性伦理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可便于了解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由于道德理性对主体意识的规约与引领,作家在20世纪婚恋文学的叙事中基本采取了道德叙事的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制约着婚恋文学的深层叙事结构,使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呈现为道德叙事样态。道德理性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的流变形成了婚恋文学中个性主义婚恋叙事、革命道德主义婚恋叙事、传统道德理想主义婚恋叙事和审美快感化的后现代道德婚恋叙事四种基本形态。婚恋叙事样态的更迭衍变又形象地展示着道德理性流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内部存在异常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争鸣,但它也有能够反映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之共同志趣的发展主题.试图重建资本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重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拓展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和范围、寻求化解道德分歧的伦理路径、塑造后现代道德文化精神等不仅反映了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在对待西方伦理学传统、关注现实道德问题、追求伦理学理论创新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近倾向,而且反映了所有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共有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当前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应赋予研究生教育新的内容,并阐明了对研究生进行世界意识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德育建设的途径,即应强化研究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建立“三自”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正的研究,旨在呼应当代社会对公正的诉求并求得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理性解决。传统伦理的失灵,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不是以公正为本位的伦理。当代伦理的使命在于,构建公正伦理,确立公正原则,使公正这一伦理学家们的理论问题走向对人类生存实践的普遍指导。实践公正原则的关键,在于让公正原则成为社会公正建设的指导原则;实践公正原则的根本,在于塑造个体的公正精神,让公正原则内化为人的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