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是关于个人信息收集与传递的机制,是减少失信行为、促进交易的有利手段,是建立信用经济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关于规范个人信用的全国性立法还是空白。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立需要解决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并在信息的收集、处理、公开、法律责任等方面构建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建设宜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会员制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政府的作用是推动和规范,随着个人征信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政府的作用应逐渐过渡到立法和监督,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目前政府应加快个人信用立法步伐,促进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提高个人守信意识。  相似文献   

3.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发展消费信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消费信贷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消费信贷,对激活消费者消费信贷意愿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应通过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管理立法方案、开放数据源、加快发展征信市场、健全个人信用组织机构、建立各项配套制度、强化惩罚措施等途径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4.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定疏漏,尤其在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方面,采集范围不明确、采集程序可操作性弱、信息主体的权利救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重构,应当坚持以比例原则为指导,同时有选择性地借鉴他国有益成果。采集范围的确定宜采"简要定义+肯定列举+否定列举"的模式;在明确采集范围的前提下应当赋予征信机构直接采集信息的权利;为确保信息主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应当否定征信机构违法采集到的信息的效力,明确征信机构违法采集时信息主体可以申请损害赔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业的立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的个人信用征信业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了行业的经济租从而可能手致大量的寻租活动。为了使我国建立伊始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能得到较全面的法律支撑,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隐私权,并使个人信用征信业的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6.
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息进行的采集、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建立和发展个人征信体系有利于促进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结构;促进我国加快法制、法规建设,引导人们懂法、学法、守法;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风险控制,防止不良资产发生。本文试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过程,浅析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个人征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自身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我国个人征信主体权利的实现,应当以权利的规范与保护为核心,建立在个人信息控制权的基础上。GDPR规则下的欧盟个人征信监管模式以及FCRA规则下的美国征信监管体系,对我国个人征信监管模式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完善我国的个人征信制度,应当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层级,平衡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健全个人征信主体的权利保护与救济体系,发展个人征信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推动个人征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转让披露、出售三个环节中可能会侵害个人的隐私权。鉴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的现实,有必要借鉴国外个人征信发展模式中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经验。我国应从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范围和采集方式、完善披露制度、建立充分的权利救济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人生与伴侣》2010,(2):61-61
个人信用信息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商业银行等机构通过专线传送到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在此过程中无任何人为干预。并且商业银行在数据录入、提取、上报及错误数据修正等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错误数据的修正更是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层层上报,基层银行根本无权修改数据。  相似文献   

10.
论征信活动中保护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之目的特定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特定原则对于在征信活动中保护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强了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的安全性;二是在保护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与其他重要利益间维持平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收集个人信用信息的目的特定,处理和利用个人信用信息的目的特定,目的变更后的目的特定,目的消失后的删除义务。  相似文献   

11.
阐述辽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深圳、上海等个人信用立法的先进经验为例,对辽宁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对个人信用方面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应尽快出台地方个人信用法规,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征信产品的提供以及合格用户,对个人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完善与之相关联的法规,建立个人失信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发展消费信贷亟待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消费信贷,离不开先进、发达的个人信用制度的支持.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在上海等城市开始了个人信用制度的试点工作,但从全国来看,个人信用制度的滞后,仍然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巨大障碍.所以,只有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才能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敏感个人信息在个人征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征信体系运行的本质就是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一些信息属于可公开程度较大的"琐细个人信息",有一些信息属于可公开程度较小的"敏感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是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特殊风险,应当受到特殊保护的个人信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对于"敏感个人信息"在个人征信中的运用作出了若干特别规定,相对限制其收集、加工和传播。但就结合个人征信原理和我国实践,还是应当尽量放宽对于所谓敏感个人信息使用的限制,在不威胁重要的、基本的个人人权或社会正义前提下,还是应当以提高预测个人信用状况的准确性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都市点击     
《社区》2005,(7)
个人贷款“黑名单”将实现全国银行联网查询今年年底,个人征信系统将在全国各家银行联网,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如果客户在一家银行有延期还贷等不良记录,所有银行都将在同一时间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目前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已经率先在北京、重庆等7个城市实现了联网。近年来,个人贷款不良信用记录在我国有上升趋势。据统计,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目前已经达到了5%。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各家银行机构实现联网查询后,将有利于控制银行风险。医院要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卫生部在近日发布的《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个人信用制度的含义,指出个人信用制度要发挥作用需要有两个前提,即完善的个人信用调查机制和规范的个人资信评估机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彰显出来.本文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出发,在比较国外三种信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制度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信用制度完善约束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用制度是由信用管理系统、信用评价系统、信用监督系统组成的信用监管体系,对于不同的信用主体,所建立的信用制度的内容也不同。在我国,没有健全的信用制度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信用经济的发展,而建立适合国情的信用制度的起点,一是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二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征信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征信立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征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围绕构建我国征信法律框架这一主题,在对征信法律制度予以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征信法律的基本框架,进而分析了我国征信法律框架的效力层次结构,并对征信立法与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的冲突与协调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信贷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发展中存在商家、银行对消费者缺乏安全感、信贷消费条件苛刻等诸多问题。要消除信贷消费的这些障碍,必须推进个人资信评级市场的发展。本文研究了国内银行及国际著名的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公司的个人信用评级方法和运作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个人信用评级方法原则、征信来源和评级模型,形成了适合中国居民的个人信用评级办法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个人征信广泛用于信贷、租赁等经济交易场景,关乎征信主体重大经济利益。从国内外征信业发展看,大数据征信已经成为传统征信的重要补充,并呈现出征信主体多元化、个人信用信息泛化、征信过程智能化和自动化等特征。大数据征信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缺少信用记录主体获得金融支持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可能带来信用歧视和不公,而现有征信监管未能有效回应。基于大数据征信数据驱动的本质,可借鉴数据治理的现有立法实践,在征信监管中一方面坚持和完善大数据征信下数据处理的透明度要求,另一方面夯实大数据征信机构在个人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方面的保障义务,并赋予信用主体挑战不公平征信结果的权利,以实现大数据下个人公平信用权益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