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诗歌的意象运动包涵“动情”和“移情”两个环节 ,前者是构思 ,呈现为意的流动状态 ;后者是表现 ,呈现为象的跃动状态 ,即“意”是若隐若现的 ,而“象”是时断时续的。“象”的跃动幅度与情感因素成正比 ,而与理性因素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意象作为诗的本体,在其组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结构性空白。这种意象空白,有四种形态:一是意象内的空白,表现为象显而意隐;二是意象间的空白,表现为象断而意连;三是意象外的空白,表现为象止而意生;四是“直白诗”的空白,通过主体内心冲突的展示,表现为以某种情绪性或者意绪性情结存在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周易》云“立象以尽意”“易者象也 ,象者像也。”故易象乃“意象” ,是以“象”象征“意”。凡总体构思采取“比” ,以诗的整体“象”象征、比喻“意”的诗 ,均可称“比体诗” ,其诗的整体形象亦即“意象” ,艺术臻于至境者称至境意象  相似文献   

4.
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论归纳起来有三方面的含义:意象是意与象二者的结合;意象是一;意象俱无。进而从主体与世界诗的审美关系的凝结——情意物象之诗化融合的角度,由意象而把握中国诗歌——抒情诗的文体性质(纯体)。与英美意象主义诗学比较,Image着重在客观画面(意识中不同感性事物和经验的联想与呈现),而排斥主观情意的抒发;而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是意与象的凝结、冥合,最终达到意象俱无的境界,其中始终依赖情兴的融会力量。  相似文献   

5.
<诗·郑风>的艺术成就与其意象经营艺术分不开,<诗·郑风>意象生成既是先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观念下的自然产物,也是郑地图腾和原始宗教的产物.它们或由意生象,或由象生意,具体而言,<诗·郑风>的作者或借助文化传统构建意象,或利用汉语谐音、多义而生成意象.<诗·郑风>意象艺术给后世对<诗·郑风>诗歌主旨解读及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方意象派是在吸收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统一,即意念之象。诗的"意象"对审美与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其独特的创制方法和各种意象类型。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法之一,又称为"意象应".明代文学家何景明说"意向应曰合,意向乘曰离".这句话多么精练!真是言简意赅,要言不繁."意"即心意、情意;"象"即物象、景象;"应"即互相对应(或曰"互相嵌合").何景明认为"意"与"象"对应,叫做"合";"意"与"象"抵触,叫做"离".这一见解,强调了"意"、"象"合一,表明诗中的"意"、"象"应当是混然一体的.  相似文献   

8.
意象乃寓"意"之"象",是诗歌的最小艺术单位。蒙学经典《千家诗》富含意象,文章以谢枋得主编的汉语版本及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千家诗》(Golden Treasury of Quatrains&Octaves)为研究对象,从意象分类着手,探寻许渊冲先生英译三类意象的方法,以期获得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得以传递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意象之于诗的重要,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了。不过,意象是否就构成诗的全部呢?按照意象的传统含义来理解,意象总离不开“象”,而“象”起码要有可供感官把握的形貌特征。实际上,诗中的很多内容是无法成象的,诗的议论自不待说,当代诗人舒婷的那句“每逢风起,我总要感到/你枝头上独立无依的颤栗”,你说这“独立无依的颤栗”是什么象?可是,你是否因此就不对它们产生诗的感受呢?当然不。那“独立无依的颤栗”不顿时令人生出怜爱之情么?不承认诗的非意象因素是说不过去的。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中“意”与“象”矛盾统一构成意象,在“情”的推动与“理”的制约下形成模糊而不确定的意象,众多单个意象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庄子意象系统。系统中虽消弱了每个意象的表现力,但增加了意象系统的丰富性,进而传达庄子难以言明的哲学思想和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诗歌都注重形象与情意的结合。西方的文学理论更注重表达的技巧,把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分别得非常仔细,像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象征(Symbol)等。而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在于兴发感动的作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就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诗歌形象与情意之间的这种关系。中华古典诗歌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诗歌的感发生命,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宝贵特质,也是中国诗歌最美妙的地方。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诗歌审美意象说包含情景交融论和审美直觉的“现量”论。其意象说的审美意义受道家,特别是老子美学“道法自然”、“大象无形”论的影响。王夫之审美意象说蕴含深邃的价值形而上学色彩。  相似文献   

13.
象同喻反:水意象的辩证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文学里水既是审美观照的对象,又是表情达意的意象。作为一种意象,水是文学家笔下最富活力的精灵,具有开放式和多元化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这些意义在同一平面、同一直线上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里会指向相对或相反的主题。本文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几组水意象加以辩证解读,以期引起对异质同构现象的关注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艺术内容是一种经过心境,对外部世界的映象,就是意象,通过美术作品唯一的表现手段—形式来体现。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意象和形式有机的、美妙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意象在转型期的嬗变律动中呈现出与传统文学差异巨大的超真实性、直观可感性、多维性、整体性、综合性、浮躁性以及跳跃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踏上崇尚视觉文化和欲望主题的消费文化话语道路的结果。随着技术与艺术的更完善的融合,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意象将焕发出既令人惊诧又持久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功利与象征的同一--论品牌的偶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从产品的物质属性中升华为身份、利益与价值的象征,成为高度人性化理想的虚拟的品牌偶像.从本质上,品牌偶像是商业精神的航标.面对商品过剩、推广过度的市场态势,消费者视听混乱、无所适从.在这种承载重荷极易产生疲劳感、麻木感、甚至逆反心态的消费心理背景中,品牌偶像就成了影响消费者精神倾向与行为选择的重要心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从中观尺度视野下,结合天鹿湖地区“天、地、人、时”脉络,参考广州都市旅游市场需求的生态、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进行天鹿湖地区旅游形象的CIS策划。首先,根据该区优势旅游资源定位其旅游总体形象;其次根据旅游总体形象策划理念设计宣传口号;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该区旅游形象的CIS策划。  相似文献   

18.
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认为异国形象的真伪已经不再是关注的重点,而应转移到异国形象创作诸问题上。以此为出发点,从作家的角度对《大地》三部曲中“中国形象”的生成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独特的生活经历让赛珍珠在文化和身份认同时产生矛盾和焦虑,宗教的宽容使她希望人们在信仰上抛却狭隘和偏见,最终形成了她混杂的双重文化身份并由此思考它的文化意义。于是在提笔写作时,她开辟了一个阈限性写作空间,以自己的作品告诉人们,人和人是有同一性的,完全可以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达到沟通和理解。《大地》三部曲中中国形象正是这三者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张掖旅游形象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张掖旅游形象创意原则与定位原则,并应用该原则提出了“七彩张掖”作为张掖新形象的定位,以此彰显张掖的个性魅力,以此改变人们对张掖传统的固有认识,以新的视角去感触发展中的张掖.  相似文献   

20.
用CCD(电荷耦合器件)拍摄远距离目标时,大气湍流使得图像发生畸变,导致CCD无法有效的用于远距离目标的识别与监控。由此该文分析了大气湍流的原理及对图像的主要影响,提出了克服大气湍流影响的有效方法,实验证明,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