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夫妻关系在传统社会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宋代社会以各种方式规范夫妻关系,试图建构以夫尊妻卑、夫主妻从、夫外妻内、夫妻长久为核心的理想稳定的夫妻模式.但秩序规范并不等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宋代士人阶层的夫妻关系主要有"夫主妇从型"、"伙伴型"、"冲突型"等多种形态.它不仅受社会秩序规范的影响,还与规范本身的灵活与变通、夫妻情感、妻子的才智、夫妻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丈夫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妻子的出身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儒家学派中,天是客体,人是主体,人道要符合天道,价值要服从真理.但是他们认为人是宇宙的核心,只有人才能实现天道的运动、实现"天人的合一".这是人生存的根本,是人生存具有意义的前提.因此,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一种以人的道德性为核心、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人本主义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观对人性内在完善的不懈努力,对"天人合一"的泛道德的执意追求,含有一种以善为最,以善为真的内核.通过"法自然",依照自然中早已存在的"伦理秩序",建立、恢复或加强人际间以伦理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秩序,使人伦达到自然的和谐.从而,衍生出中国特有的伦理法.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儒家"中和位育"伦理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儒学重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既需要我们对儒家伦理的"前现代性"有充足认识,更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儒家伦理的现代性"问题,如此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儒家"中和位育"伦理观在构建现代公民社会过程中作为一项思想资源的意义.公民社会的这种伦理要求与传统儒家伦理在诸多方面是相颉颃的.因为我们无论怎样拔高传统儒家伦理的"精神价值",无论怎样强调它的超越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儒家伦理是产生于"前现代"的伦理观念,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宗法血缘型社会,这与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公民社会是有天壤之别的.  相似文献   

4.
义夫旌表本来是传统社会比较常见的旌表名目,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尚义观念的一贯推崇态度。义夫旌表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变迁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到明清时期,义夫一词在民间语言中侧重指代重视夫妻之义的男子。其中能最终受到义夫旌表的,主要是指青壮年时期丧妻,终身不再娶的男子。本文试图以明清为时代断限,探讨这一独特旌表政策的出台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有恒产而有恒心"是儒家伦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充分表现了儒家伦理注重经验事实的实证倾向;这一倾向的政治含义是张扬民生、为生活辩护,而其思想意义则是显示了一种侧重具象的非本质论和非绝对主义的理论特征,儒家伦理也因此而显得"温良敦厚",即涵蕴了一种善解人意的同情和宽容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婚内强奸"是否应该入罪在我国目前争论得很激烈,其实质是婚姻中性自主权与同居义务的关系问题.在现代社会,性自主权应该成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属于人格权的组成部分.然而,夫妻双方互负同居义务也是维系正常婚姻关系的必要条件,由此便发生与婚内性自主权的冲突.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夫妻双方都有性自主权,丈夫不得强迫妻子性交,否则以强奸罪论处;同时,不履行同居义务可作为法定离婚理由.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典型的"耻辱感文化",儒家"耻"文化指儒家关于"耻"的概念和理论及在此指导下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儒家"耻"文化的核心是重"名",重视人的名声和名分,是"名表耻里"的文化.作为农业文明形态的伦理文化,儒家"耻"文化又是一种适合了封建宗法等级制需要的士人伦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源泉,因此,在现代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方面,儒家"耻"文化依然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夫妻关系是社会上重要的关系之一。汉代夫妻之间的传统思维是夫妻尊卑有序,妻子要服从丈夫。夫妻间既有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度危难的和谐一面,也有关系紧张甚至于相互残杀等不和谐的现象,复杂的夫妻关系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韦伯命题""中国命题"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把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和发展归功于新教伦理,认为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忠孝两全""推己及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伦理思想,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关联.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注意到儒孝伦理对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例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探讨如何利用儒家伦理的合理内核建构企业社会责任,参照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对儒家伦理进行全面而全新的整合,使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青蛙美女的婚恋——"神蛙丈夫"故事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世界著名民间故事类型"青蛙王子"的中国型式--"神蛙丈夫"为题,运用母题和类型研究法,将其繁多复杂的异文划分为四个类型,并且较为深入地挖掘了该类型故事包含的文化内涵,梳理了它在中国的传承源脉.  相似文献   

12.
从发生学视角重新解读婚姻制度和配偶权,婚姻制度可被理解为一种关于性资源的产权制度,它首先是同性之间的互不侵犯,其次才是两性之间的互助合作。由此,配偶权首先被视为丈夫对其他男性、妻子对其他女性的权利,其次才被视为丈夫对妻子、妻子对丈夫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433D<蛇郎君>故事是中国专有女性故事.故事轴心以女主角屡经"试炼--磨难--成长"的奇幻故事,透露民间对于女子的严苛考验与要求以及女子完美人格期望及其早期中国传统父权族群文化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由于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云南少数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尊崇母系、敬重女性的传统与观念。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夫妇"叙事在情节设置、细节安排以及人物塑造诸方面都有一个尊重女性主体人格权利的女性视角,主要表现为彰显婚姻缔结过程中女子的主体意愿、展现婚姻生活中男女双方的人格对等,描画出一系列充溢着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等。此种女性倾向与标榜男尊女卑的汉文化迥然有别,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15.
夫妇离合作为最触动人心的人间话题之一,在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中得到了全方位的讲述,它大致包括乱离重圆、恨别复聚、脱险再会三种范式.这一话题是在人们期待团圆的愿望以及各种伦理信念的驱动下形成的,其中所蓄积的角色意识以其内在的人格魅力对传统角色意识构成了强有力的冲犯.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我国存在由来已久 ,但作为法律禁止的行为 ,在 2 0 0 1年婚姻法才第一次写进其中 ,在 2 0 0 1年婚姻法的司法解释 (一 )中又把家庭暴力和虐待区别开来 ,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和虐待很难区分 ,针对家庭暴力和虐待间的区别 ,并结合我国家庭暴力存在的各种原因 ,提出改变“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 ;完善我国现有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体制 ,推出一部“反家庭暴力法” ;并在司法实践中 ,真正形成尊重妇女的观念 ,从社会、法律的角度探讨出一条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制止家庭暴力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小说《丈夫》运用了嵌套叙事的叙事技巧。《丈夫》中的嵌套叙事与主体叙事既构成了对比、类比关系,也构成了隐喻关系。在对比、类比关系中,这一叙事手法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即社会现代性的时间观和审美现代性的时间观,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空间观,即都市空间和乡下空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都倾向于两种不同的时空观中的后者。嵌套故事对主体故事的隐喻则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时间和空间交织、叠加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和现实生存的痛苦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夫妻侵权之责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夫妻侵权,是指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实施了危害配偶另一方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过错行为,并使对方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方面遭受到直接损害的一种侵权行为。鉴于已具备构建夫妻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基础,立法上应该通过完善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明确配偶权,确立夫妻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构建夫妻侵权民事救济制度。这对完善婚姻立法,减少家庭暴力等婚姻关系内部的侵权行为,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家族向家庭转化的过程中,夫妻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人身上,唐代一般认为妻是夫的附属品,是没有自己独立的人身权利的;在财产上,妻子是没有自己的独立财产的,只有在丈夫去世的情况下,才能继承或者处分财产;在感情上,唐代夫妻感情淡漠化。而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的矛盾更是唐代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身份协议,不应以合同法的观念来理解。这种协议具有非道德性,不仅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异化,也会形成对人身自由的约束,最终使婚姻自由名存实亡,因此不应承认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