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合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CsPbBr_xI_(3-x)的带隙高度可调,是光伏和光电领域有广泛用途的纳米材料.在激光连续照射下发生的相分离会降低光电器件的效率,严重影响混合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在器件中的应用.本文制备了CsPbBr_(1.5)I_(1.5)和CsPbBrI_2钙钛矿量子点薄膜,对激光激发下的相分离行为与卤化物组成比例、光照时间、激光功率和旋涂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光照时间、激光功率和旋涂浓度条件下,CsPbBr_(1.5)I_(1.5)量子点薄膜都产生了光谱蓝移的相分离,随后在黑暗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测量,发现这种相分离是可逆的;而制备的CsPbBrI_2量子点薄膜在不同功率、光照时间、旋涂浓度下都很稳定,没有发生相分离,光谱只有略微蓝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SiO2包覆的Yb3+,Tm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上转换荧光粉体。SEM-ES和TEM测试结果均表明我们制备的SiO2包覆的Yb3+,Tm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是核-壳结构,且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好。在LD激光器(波长为976nm)激发下,观测到稀土离子的可见到近红外室温上转换发射。包覆使Gd2O3:Yb3+,Tm3+纳米晶粉体的近红外上转换发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压电陶瓷工艺制备了(1-x)Bi0.5(Na0.3K0.2)0.5 TiO3-xNaSbO3无铅压电陶瓷,利用XRD、SEM等测试技术表征了陶瓷的晶相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一些电学仪器测试了其介电和压电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陶瓷具有单相钙钛矿结构,适量的NaSbO3掺杂可以提高该陶瓷的致密性.在室温下,当掺杂量为0.5%时,该体系表现出较好的压电性能:压电常数d33和机电耦合系数kp分别达到107pC/N和0.209;当掺杂量为0.7%时,εr和tanδ分别为1551和0.05.  相似文献   

4.
单晶α-Al_2O_3、MgO、YSZ和TiO_2在室温下分别注入Ni~ 和Zn~ 离子,然后在氧化气氛中退火,以形成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晶.形成的纳米复合结构分别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各元素化学价态;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检测纳米结构的结晶形态;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观察纳米晶的微观结构及分布情况;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用来表征纳米复合结构的宏观光学性能;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SQUID)测量磁性纳米晶的矫顽力及截止温度.研究表明:在几种单晶材料中分别形成的金属Ni和Zn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效应,ZnO纳米晶具有较强的绿光发射,铁磁性金属Ni纳米晶具有比常规块材大的矫顽力。这些性能在光学滤波片、蓝/绿发光器件和磁存储器方面板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PLZT(9/65/35)多晶陶瓷粉体。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矿化剂浓度等不同工艺条件对PLZT晶化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一组可以合成出纯钙钛矿相PLZT的工艺条件,即当反应温度为200℃、矿化剂浓度为5mol、反应时间为12h时,生成的粉末为纯钙钛矿相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制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工艺参数实现TA2纯钛的晶粒细化。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显微硬度测试等仪器和技术研究了退火前后细晶纯钛的显微组织与硬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冷条件下,TA2纯钛的晶粒尺寸可降低至2μm左右,晶粒细化效果主要受到搅拌头搅拌速度/前进速度比值大小影响;当退火温度在450℃及以下时,FSP细晶纯钛显微组织与硬度变化不明显;当退火温度升高至500℃时,FSP纯钛试样的搅拌区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且显微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Bi0.5 (Na0.825 K0.175)0.5TiO3(简称BNKT17.5)的稳定溶胶,经退火处理得到了BNKT17.5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影响并利用TG-DS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SEM)等技术研究了凝胶预烧温度、预烧晶体结构及晶形状况,结果表明乙酰丙酮与金属Ti离子的物质的量比[n(ACAC)/n(Ti4+)]及pH值是影响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600℃以上退火处理的粉体样品呈单一的钙钛矿结构,晶粒大小在100 nm左右.  相似文献   

8.
氧化铬是工业颜料重要产品之一,超细Cr_2O_3的研究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无机颜料、磁性材料、记录材料以及有机合成反应催化剂等方面。稀土Ce元素的掺杂量对纳米Cr_2O_3的物相、微观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纳米Cr_2O_3的结晶度降低,晶粒尺寸变小。但当Ce掺杂量为2. 0%时,纳米Cr_2O_3的微观形貌发生变化,由更加细小的颗粒组装形成,其且颗粒尺寸有所增加;另外,稀土Ce元素的掺杂会使Cr_2O_3晶体发生晶格畸变,增加导带中电子浓度,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能够有效提高纳米Cr_2O_3的光催化活性,当Ce掺杂量为1. 0%时,纳米Cr2O3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9.
多孔硅(porous silicon,Ps)样品在氧等离子体环境中退火,探究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PS光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高斯拟合结果显示样品的PL谱由三个中心峰位分别在2.16,2.06和1.95 eV的高斯峰叠加而成,样品在200℃退火10-180 min后,峰位在2.16 eV高斯峰的发光强度增强,同时峰位在2.06和1.95 eV的高斯峰发光强度逐渐减小直至最终消失.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多孔硅的纳米结晶硅颗粒尺寸减小,180 min退火时间下,硅颗粒尺寸减小了0.1-0.45 nm;样品在100℃-600℃退火后,PL谱强度呈减弱趋势,600℃退火后,PL谱淬灭.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刺激投资,但消费者在购买广告产品时,消费者剩余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在社会信息传递受限的背景下,这种损失其实也是一种社会选择的结果.在全球互联的今天,广告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趋于降低,将减少消费者剩余的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11.
用固相反应法采用不同烧结温度,制备二相复合体系。分别选用La0.6Dy0.1Sr0.3MnO3和La0.5Sm0.2Sr0.3MnO3为母体,与金属Ag复合,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对二相复合体系磁电阻增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温度对二相复合体系磁电阻增强效应的影响很大,烧结温度低,磁电阻增强效应明显。在制作钙钛矿锰氧化物母体时,只要能形成单相结构。烧缱温度越低越好。烧结温度越低,颗粒越小。界面越多;Ag与钙钛矿锰氧化物母体复合时,烧结温度也不要高。只要能满足压片所需烧结温度,烧结温度低有利于钙钛矿锰氧化物颗粒表面覆Ag。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低温下(200K以下)乙烯(C2H4)在Ru(1010)表面的吸附,在衬底温度升高至200K以上后,分解形成乙炔(C2H2).价态σcc和σCH轨道能级向高结合能方向分别移动了0.5和1.1eV.在Ru(1010)表面,无论是低温时以分子吸附态存在的乙烯,还是温度升高后脱氢分解形成的乙炔,其C-C键轴都是沿衬底〈0001〉晶向倾斜于表面的.  相似文献   

13.
钙钛矿量子点具有超窄发射线宽、波长可调谐以及超高量子产率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电器件中.掌握器件中相邻量子点间的作用机制及其动力学光学特性对提高器件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目前由于受到衍射极限的影响,很难通过传统光学系统研究钙钛矿量子点器件纳米尺度下的光学特性.而STED技术与钙钛矿量子点结合能够实现器件中纳米尺度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新型(1-x)Bi0.5(Na0.8K0.2)0.5 TiO3-x(Bi0.1 La0.9)FeO3无铅压电陶瓷,利用XRD、SEM等测试技术表征了该陶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压电和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陶瓷材料均能形成纯的钙钛矿固溶体.压电性能随x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x=0.005时压电常数及机电耦合系数达到最大值(d33=149pC/N,kp=0.270).  相似文献   

15.
采用SAC0307无铅焊料实现了Cu/Cu的低温互连,研究了纳米镍颗粒作用下SAC0307焊料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AC0307焊料接头界面IMC呈扇贝状,随着钎焊温度升高生长明显,240℃时焊料接头界面IMC厚度较210℃提高了22.59%;复合焊料接头界面IMC呈锯齿状、平整,界面IMC随温度升高厚度变化不显著;温度从210℃升高到240℃,焊料接头强度从24.03 MPa降低到18.10 MPa,再到17.54 MPa,最后又升高到25.54MPa,降幅最高达27.01%;复合焊料接头强度从32.48 MPa降低到27.32 MPa,再升高到28.65MPa,最后又降到26.54 MPa,降幅最高达18.29%;添加纳米Ni颗粒后,从210℃升高到240℃,焊料接头强度依次提高了35.16%、50.94%、63.34%和3.92%;220~230℃时焊料焊缝呈现脆断特征,210℃时焊缝内出现大小不一的韧窝;210~230℃时复合焊料焊缝中气孔等缺陷较少,焊缝密实,断口均为明显的韧性断裂,接头力学性能较未添加颗粒时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高磁损耗纳米晶颗粒是新型电磁波吸收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文以纳米晶结构为基础,从磁性纳米晶交换耦合作用和纳米小尺寸表面效应出发,归纳了纳米晶颗粒静态磁化特性,以及在动态磁化机制方面展开的探索工作,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钙钛矿型La_2CuO_4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有望取代贵金属成为廉价的催化剂。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一系列钙钛矿结构的La_2CuO_4亚微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等技术对La_2CuO_4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以及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材料的光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a_2CuO_4材料均已形成单相钙钛矿结构,材料的颗粒大小均匀,其比表面积约为3. 056 m~2/g;但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材料的颗粒有增大趋势。光谱测试结果表明,La_2CuO_4材料在整个测试波段都具有较好的光吸收表现,尤其在可见光范围显示出优异的光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低温下 ( 2 0 0 K以下 )乙烯 ( C2 H4)在 Ru( 1 0 1- 0 )表面的吸附 ,在衬底温度升高至 2 0 0 K以上后 ,分解形成乙炔 ( C2 H2 ) .价态 σCC和 σCH轨道能级向高结合能方向分别移动了 0 .5和 1 .1 e V.在 Ru( 1 0 1- 0 )表面 ,无论是低温时以分子吸附态存在的乙烯 ,还是温度升高后脱氢分解形成的乙炔 ,其 C-C键轴都是沿衬底〈0 0 0 1〉晶向倾斜于表面的  相似文献   

19.
以红霉素乳酸盐为原料,研究了红霉素溶析结晶的温度、反溶剂的含量及导入方式、溶析结晶的速度、结晶时间等因素对红霉素晶体的晶型、效价和收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红霉素制备的变温、变搅拌强度的动态控制结晶方法。结果表明:较高温度下,控制反溶剂的导入速率,在一定的过饱和度范围内起晶,然后逐渐降温养晶;期间随着起晶、晶体生长和养晶陈化不同结晶阶段的转换采用不同的搅拌强度,以控制整个结晶过程的稳定性。该方法制备的红霉素晶体为规则的长方体,体积明显增大,粒度分布集中,生物效价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温度为200 K低温冰箱,研制了一台大冷量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实验测试了充气压力和制冷温度对压缩机共振频率的影响;研究了膨胀机固有频率和运行频率对位移相位差的影响关系;采用多点热负荷静态复温法测试了制冷机的静态冷损,证明了氦气和丝网导热对静态冷损影响极小.该样机在200 K时最大制冷量可达40 W(250 W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