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法兰克福在关于相容性问题的讨论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贡献,就是通过法兰克福反例对可供取舍的可能性原则进行的批驳.但是,可供取舍的可能性原则所表达的那种必要性似乎仍然是我们的一个难以消除的直觉.尝试在法兰克福的自主性理论框架内找到一种对可供取舍的可能性原则的解释,或许能够为我们的这个直觉和法兰克福的自主性理论同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否定的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否定的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王凤才拙文《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①较系统地阐述了否定的辩证法的思想内容,并对之作了较为具体的评价。为了完整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一下否定的辩证法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的地位,否定的辩证...  相似文献   

3.
福克斯数字劳动思想与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之间不是直接的亲缘关系,而是经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嬗变过程,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为中间环节。分析福克斯与批判理论之间的理论关系可以更精准地把握福克斯数字劳动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角色与地位。福克斯在对法兰克福批判理论进行重构的基础上,以“数字劳动是否是异化劳动—如何对数字劳动的异化状态进行微观分析—如何克服数字劳动异化状态”的逻辑理路,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劳动思想,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从法兰克福的“超距”偏移中又逐渐向马克思靠拢。  相似文献   

4.
预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如果某项决策(特别是对技术的使用)会给我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某种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潜在伤害,那么,我们最好不实施该项决策,尽管对于这种潜在伤害的可能性、严重程度或因果联系尚存在着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同时,那些主张实施该项决策的人应承担举证的责任。通过梳理预防原则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诉求,本文阐述了把预防原则作为制定转基因技术政策的基本伦理原则的主要理由,并指出了在使用这一原则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庄子“言”“意”理论的特征及其文化影响。认为“意会”说是理论核心,它在主体人格心态、艺术创造的构思、表达原则诸方面,构成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特质。最后强调,把衣业文化土壤中诞生的经验直觉转化为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科学直觉,是超越庄子的语言观及其实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影响深远。学者们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关注点局限于现代性、科学技术、文化工业以及批判理论社会学,忽略了其诠释学意义的探讨,本文则力图通过对神话与启蒙辩证法的文本分析,从《启蒙辩证法》的某些细节中来讨论批判诠释学是如何在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核心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那里通过内容的逻辑与形式的逻辑得以阐释的。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防范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既是基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性质以及实现人的解放等方面的要求,更是对权力商品化的防范和对无产阶级初心的坚守。围绕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的可能性,当前学界形成了不可避免论、不能引入论和有所取舍论。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具有不同的层次和公开程度,最终会危害国家人民利益、损害党的执政合法性。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的产生与制度缺失、治党不严、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涌入和市场经济弊端有关,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党的建设、经济活动的引领和党员的自身修炼等方面着手。未来可从不同视角进一步厘清此论题的内涵和相关概念,系统研究此论题的理论基础和重要问题,加强比较研究,拓宽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客观知识自主性观念的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波普尔的客观知识自主性观念,需要对自主性概念作强弱之分,前者用于属人的领域,后者则可以推广至其他领域。客观知识的自主性,可以在"弱自主性"的意义上得到论证:一者,客观知识能够延伸出属于自己的自主性领域;二者,客观知识具有被理解的可能性和潜在性。客观知识自主性观念的建立,在准确理解波普尔"第三世界"理论、全面把握客观知识的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术论文写作者要反映自己对某一项研究的认识、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能通过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特殊性,通过材料来表现。在阅读之后就需对材料进行整理,在整理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材料整理与鉴别的若干原则。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要进一步将材料加以鉴别取舍,鉴别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材料的鉴别取舍必须围绕科研选题进行并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现代性问题是弥漫于国内外学界的哲学话语与思想论争的中心课题之一。而此一课题的起兴、展开与推进都与由霍克海默、阿多诺所开创的法兰克福学派有着不言而喻的内在关联。我们知道,法兰克福学派作为20世纪层出不穷、繁芜驳杂的众多西方哲学流派之中尤为中国学者所钟情的一支“不谢之花”,其斜枝横溢,主题繁多,涉及大众文化批判、美学理论、意识形态批判、工业社会批判、现代性批判等等。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