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论史上与反讽相似的修辞概念和哲学表述形态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反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它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形态,而且是与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哲学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观点会为人们理解中国传统小说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2008,(11):23-23
“当年我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心里怀着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费孝通回忆说,“困惑我的主要问题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发生过什么作用和怎样去看待包含汉族和国内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别人的文化来理解人性的学科,同时负有研究现实问题和抢救濒危文化的使命。中国人类学的任务首先是回答中国问题,但也不能忽视人性与文化的关系这个根本追求。中国问题中的关键是西部开发、少数民族、汉族、中华民族等认同的关系和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社区中,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大多处于中国西部地区,处于一种迟发展的状态,而且相对于汉族社区来讲,少数民族社区在宗教,习俗,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之处,因此对少数民族乡村社区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有关藏族乡村社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试图说明目前的研究豌状,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国内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达1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人口有8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艺学"可指代两种不同层面的文论体系:一是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中国文学理论体?邋 系,即中国文艺学;一是少数民族层面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即少数民族文艺学.对于中国文艺学来说,少数民族文艺学不是要在原有体系中填补余下的空白,而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文艺学观念,即反对独断论的、非单边主叉的、去中心化的、多民族视角的文艺学观念.对世界文艺学来说,中国文艺学亦如是.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民族振兴的百年大计文/本刊记者江凌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状况知多少本世纪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多民族的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的增长与汉族学生同步。另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仍然较低,汉族学生体质和健康方面存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全国数据,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妇女与汉族妇女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层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之间存在着"接入"层面的"数字鸿沟",体现为少数民族妇女在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使用时长上都显著低于汉族妇女;但在"使用"层面,少数民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之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她们有着共同的互联网使用偏好,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射日”是中国古代著名神话,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有广泛的流传。学者张勤在《中国少数民族射日神话类型与分布》一文中提到,目前已发现包括满、蒙古、壮、瑶、彝、苗等25个民族的67篇射日“异文”。与汉族的“羿射九日”神话相比,在少数民族的射日神话“异文”中,太阳的数字有所变化,射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易学的视野来看,“射日”神话并未脱离中国文化”天人同易”的传统,少数民族的一些射日“异文”,也可以从易学的角度给出合乎逻辑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宪法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占人口94%的汉族之外,这个国家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很多,而且这些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他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总的来说,这些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不如汉族发达。因此,汉族自以为在文化方面优于其他民族或者说比其他民族更文明,因而常常表现出毛主席所说的那种“大汉族主  相似文献   

12.
张天路谈民族人口研究新结论章愚从刚刚出版的《中国民族人口的演进》一书中。人们惊喜地发现:我国多个少数民族人口的多项指标已经先进于汉族。在人口问题上,人们再不能凭印象笼统说少数民族落后了。该书主编张天路先生,是中国民族人口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曾被英国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汉族地区,各少数民族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各少数民族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中国政府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一条基本方针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走向共同富裕。新的奋斗目标,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新问题和新前景摆在面前。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国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地主土地所…  相似文献   

14.
孟大虎  苏丽锋  赖德胜 《民族研究》2012,(1):25-34,108,109
文章分别使用了OLS方法和分位回归技术,考察了1995—2007年间中国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总体水平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并将之与汉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教育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政策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有机结合、相互叠加,是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少数民族的地位并没有发生逆转的重要原因。与汉族相同,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分位点提高而逐渐减小,即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收益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几个问题茂敖海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成功的。既保证了少数民族的民族平等、民族自治权利,又加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团结,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汉族和 55个少数民族1496位女神神话及其民俗文化遗存,从神话之典籍传承、口 语传承、民俗传承等三大传承方式中,探索中国女神之多元一体性、原始性、活形态性、多神系性、古典群体 主义的道德性、爱情生活之重情性、重德性、广义性等16性,总结了中国女神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我校重点学科,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2002年开始招收中国古代文论和元明清文学方向研究生。目前,本学科有专、兼职教师6名,  相似文献   

18.
民族之间交互式的融合是中外民族关系中永久的主体。当今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的产生、发展、壮大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同周围的少数民族之间保持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关系。正是因为汉族中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成份存在,汉族的风俗、方言才如此复杂多变,汉文化才如此绚丽多彩。也正因为汉族同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在血缘上相互吸纳,地缘上交错杂居,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才如此坚不可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全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在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的辽阔土地上。据1982年统计,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共有5723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7%。中国各少数民族是勤劳、朴实的人民,是四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为了适应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当前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民族间、地域间的发展差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汉族和汉族地区的发展差距,是历史上形成的。建国以后,党在1953年就提出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逐步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