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史籍考释、田野调查 ,对彝族宗教的产生、发展、演变等文化现象进行了阐述 ,提出彝族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宗教信仰 ,并定论自然崇拜产生自母系氏族社会 ,祖先崇拜产生自父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2.
三星堆文化中的器物造型各异,祭祀崇拜活动丰富复杂,但都贯穿着祖先崇拜这一主脉。祖先崇拜是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一个“母题”.其自然崇拜的艺术造型中隐含着祖先崇拜的信息,图腾崇拜的艺术造型中传达着祖先崇拜的先声,人像群的造型更是直接以人的容貌来象征祖先的形象。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过程,是古蜀人不断强化人的尺度的过程。由此其造型艺术的审美风貌也呈现为“张扬之美”。  相似文献   

3.
祖先崇拜与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张扬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星堆文化中的器物造型各异,祭祀崇拜活动丰富复杂,但都贯穿着祖先崇拜这一主脉.祖先崇拜是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一个"母题",其自然崇拜的艺术造型中隐含着祖先崇拜的信息,图腾崇拜的艺术造型中传达着祖先崇拜的先声,人像群的造型更是直接以人的容貌来象征祖先的形象.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过程,是古蜀人不断强化人的尺度的过程.由此其造型艺术的审美风貌也呈现为"张扬之美".  相似文献   

4.
一、一个矛盾着的答案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母系氏族社会,这是公认的事实。 中国历史上的母系氏族社会在什么时候?吕振羽同志说: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 母系氏族社会 然而,这个答案是自相矛盾的。既然为母系氏族社会,充当它的首领的,为什么却是一群男子汉?  相似文献   

5.
黎锦筒裙纹样是记录黎族社会历史的重要符号语言,其中蛙纹和人形纹是其核心纹样,黎锦筒裙人形纹包括蛙姿人形纹、具象人形纹和简化人形纹三种形式。人形纹是黎族早期社会祖先崇拜习俗的图腾表现形式,它所体现的内涵包括对人自身的崇拜、血缘崇拜、英雄崇拜等,从中可见早期黎族社会从图腾崇拜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论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指人们尊崇、敬奉和祭祀祖先,缅怀祖先的功德,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以便将祖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大致有家族祖先崇拜、民族祖先崇拜和行业祖先崇拜三种类型。它是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与祖先崇拜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论宗庙祭祀及其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宗庙的规制和宗庙祭礼进行考述的基础上,梳理出历代王朝宗庙祭祀活动的演进状况和变化轨迹,并着重讨论宗庙祭祀的文化本质及特征,指出其产生的依据是祖先崇拜的结果,而祖先崇拜的本质则又是人类生殖崇拜观念的必然反映。同时,文章还揭示了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一中国式的表现形式——宗庙祭祀活动之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若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祖先崇拜是汉代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对本宗族已逝祖先的崇拜和人类始祖神女娲伏羲的崇拜。祖先崇拜具有维护统一的巨大凝聚力,通过群体性的祭祀和崇拜活动,使人们产生共同的心理体验和情感,并升华为共同的信仰和意识,从而把一个个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整体。祖先崇拜也是维系族人关系和维护宗法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9.
由巴蜀古吏和古蜀族群的相关神话,可以认为三星堆发现的青铜直目人面像是人类对远古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记忆,是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混合物,既是对烛龙神话和蜀王传说的历史记忆,也是原始图腾和宗教祭祀的遗沉,融合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多重文化内涵,在以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为主旨的同时,又保留了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某些原始意味,展示了人类从自然崇拜向拟人形态的社会神崇拜过渡的中间形态所应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青铜直目人面像的历史文化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巴蜀古史和古蜀族群的相关神话,可以认为三星堆发现的青铜直目人面像是人类对远古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记忆,是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混合物,既是对烛龙神话和蜀王传说的历史记忆,也是原始图腾和宗教祭祀的遗沉,融合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多重文化内涵,在以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为主旨的同时,又保留了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某些原始意味,展示了人类从自然崇拜向拟人形态的社会神崇拜过渡的中间形态所应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新石器时代是一个思考与探索的时代,人类的思维水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这三大原始崇拜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和认识人类自身、探索宇宙奥秘和人类组织结构形式的伟大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2.
牛河梁“女神庙”的主体建筑是东西向。其积石冢的方位也是东西向。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建筑方向与之也基本一致。尔后的东北地区的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靺鞨人、女真人的房屋也以东向为基本特征。它们是一脉相承的。而在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中,其居室则是朝南的。这是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特征之一。“女神庙”供奉裸体女人像,是出于祈求生育的需要,在父系制社会里,这是祖先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西交往过程中,中国的祖先崇拜是19世纪诸多来华德意志人关注与书写的对象.他们在面向本国公众的德语著述中介绍祖先崇拜,并对其内涵和影响展开论述与评价.在东方学视域下解读祖先崇拜在这些文本中的呈现方式,可以发现,受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影响,来华德意志人对中国祖先崇拜的书写并非客观现实的完整再现,而是当时中西文化权力关系的映射.对于旨在改造乃至取代中华文化的叙事者而言,对祖先崇拜的书写事实上是他们在"认知中国"的掩饰下建构与支配中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周代祖先崇拜的世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始祖先崇拜不具备宗法和孝德的意义,只是单纯的宗教现象,其功能难以超出宗教范围之外。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西周春秋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具有显著的宗法性、道德性。祖先崇拜超出了宗教范围而具有宗法和孝德意义,是中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标志着祖先崇拜世俗化。祖先崇拜的世俗化改变了原始祖先崇拜的单纯宗教性质,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化的祖先崇拜在形式和内涵上开始具有显著区别,这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个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三星堆文明博大精深 ,谜障重重。考古发现表明 ,在三星堆一带已有相当程度的等级区分、宗教遗存。在由氏族社会转移到国家组织的变迁过程中 ,其主要宗教形式为体现生者血缘关系的祖先崇拜。三星堆出土大量带有商文化特征的器特表明 ,其主要崇拜对象为“远祖” ,主要宗教观念是“返古朔本” ,主要思维特征为神灵思维。以铜器为代表的三星堆文物 ,就其器型、纹饰而言 ,其基本造型来源于商代青铜器兽面纹的基本母题 ,与“物我混同”原始思维相对应 ,呈现出神话宇宙观古老遗存符号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宗教信仰,包括原始宗教中的各种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各种巫术、占卜等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心理状况和文化类型的东西。人类的社会发展是有规律性和连续性的,作为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的宗教信仰,也是有规律性和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17.
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信仰文化现象。在这个信仰文化系统中,人与神之间的有效互动无论是对"神的世界"还是对"人的世界"都是一种调节秩序的过程,同时维持着这个信仰体系的存在和社会秩序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8.
从民族发生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族源总是与它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着密切的、直接的联系。因此,考察一个民族的族源也总是离不开对它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研究。在原始人类“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原始宗教成了影响民族团体凝聚和形成的基本因素,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可算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内容,体现着一个民族初始的心理意识积淀,标志着一个民族凝聚形成的座标方向。通过对一个民族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现象的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我们便可对其源头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本文这里所探讨的“向王天子”和“白帝天王”便是被人们认为体现着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双重性质的两个“神灵”。从土家族长期生存的生态环境着眼,来观照二者在土家族地区的产生、传承、祭扫和变异状况,弄清其本来面目及在族人心理意识中的确切地位,对于进一步明确土家族族源、土家族发展演变的历史、它民族对于土家族的影响、以及土家族民族心理意识的发展槽变,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仪式、及此两者在社会中的影响,解放前和解放后一直为民族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彝族祖先崇拜中所表现的祭仪的隆重以及祭祀者在整个活动中所表现的宗教热忱而言,在彝族现存宗教祭仪中是首屈一指的。因为凉山彝族是一个以氏族血缘组织为基础的社会,要延续家支(氏族)世系,所以发展出祖先崇拜的信仰。在祖先崇拜的社会里,每一个人在家支世系里的地位都不会因死亡而失去,死去的人都借着祖先崇拜而继续在自己的家支群体中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哈尼族共有1253952人,集中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起伏连绵的哀牢群山和西双版纳山区,从事山居农耕,生产粮食。农业生产是他们整个社会经济的主要活动部门,尤以善于耕种梯田著称于世。社会历史发展比较缓慢。至解放前夕,汉文化对哈尼族社会的渗透力日趋加剧,但始终未能彻底改变其生产、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氏族社会原生形态。作为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宗教信仰仍停留在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延绵时期,并以强烈的灵魂观念为其主要特点。现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就滇南哀牢山区哈尼族原始宗教的两个侧面,即占卜、招魂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