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陈成文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65-66,83
阮大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戏曲为主,本文依托其山水诗歌和传奇四种中对佛老思想的反映,从晚明禅悦之风的盛行、独特的家学环境、山水题材的选择、明传奇的程式化、与高僧交游唱和等角度,探究佛老思想对阮大铖文学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佛老思想特别是禅宗的"清净"、"隐逸"思想为处于困境中的士大夫提供了平衡心理、调节精神的以退为进的处世方式。阮大铖处于极为特殊的明末党争时期,其诗歌以陶渊明、王维为宗祖,独特的家学环境和与高僧的交游唱和活动,使他转向了诗酒风流、享受人生的老庄处世哲学。正是他对山水诗的独特感悟和老庄处世哲学的影响,使他的文学作品染上了浓重的佛老思想印迹。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是唐代诗坛的一员名将。他同李白、李贺一起,被称为“三李”,是一位具有尊法反儒倾向的进步诗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他脸炙人口,流传颇广的名句。他的诗歌词采优美,意境遥深,铿锵和鸣,很有独创特色,因而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但是长期以来,李商隐及其诗歌却被尊儒反法的政客、文人所贬低和歪曲了,特别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八一三——八五八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唐代后期尊法反儒的进步诗人。对于他的诗历来众说纷坛,具有鲜明法家思想的诗被历代尊儒反法的政客、文人所贬低和歪曲。今天,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我们有必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重新研究这些作品,坚持古为今用,为巩固无产阶  相似文献   

4.
《民族诗坛》是抗战文学中的一种发表旧体诗的杂志,其撰稿人大多是国民党方面的政客、文人。该杂志的宗旨是“以韵体文字发扬民族精神,激起抗战之情绪”,作品多以控诉日本侵略,表达国土遭受蹂躏的愤怒为题。但有些诗作将现代战争隐没于风花雪月的咏叹世界中。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源于“旧体诗的感性”不问政治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中国佬》(Chinago)中,中国劳工被描写为一种受歧视、胆小怕事、麻木不仁、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奴隶形象。杰克.伦敦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从人物的语言、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方面来表现歧视,而这种歧视则源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不足和对中国人的偏见。主人公阿秋的性格特征代表了20世纪初西方主流社会和西方文化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作品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有偏见和歧视的画面,而要改变西方文化看待中国人的主流意识,中国就必须强大,只有强大才能使歧视华人的政客文人放弃对中国人的偏见。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认为文人们为了卖弄自己的智慧和学识而发明了各种权利以及正义的学说,而政治威权又把这些学说作为自己权力的基础,这便不可避免地造成文人政客们之间的派系之争,这种派系之争最终引发英国内战。霍布斯的《比希莫特》一书凝练出学究政治这一概念。落实到当时的历史中,这些学究分别是长老会牧师、民主绅士和普通法学者。他们以自己的学说败坏了普通民众的政治本性,因此普通民众也加入到文人们的派系之争当中。为规避学究政治的弊端,霍布斯提供的方案是:必须把君主的统治资格同时建立在征服和人民普遍同意的基础之上,前者赋予它以武力,后者赋予它以权利。  相似文献   

7.
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 ,其词、文亦卓然成家 ,尤其是他的散文 ,在当时就曾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作为敢以“放翁”自号的文人陆游 ,其诗性思维却更能突破传统保守文人在文体上的故步自封 ,在诗和其散文中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一致。本文从陆游散文的诗人情调、诗性思维两个方面 ,探寻诗人身份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 ,及其“诗人之文”所呈现出的主要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8.
正自古以来,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国的城市格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基于这种地理方位和社会发展的优势,南京在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是各路文人士夫、政客军人云集往来之地。而各路人物在这座繁华都市间的生活,自然也引发了纷繁多样的爱情故事。这些在南京城市记忆中口耳相传的爱情故事,至诚至真、令人动容,其背景多与江山兴亡、社稷沉浮的历史洪流紧密联,  相似文献   

9.
文献记载表明,计成与阮大铖曾经交往过一段时间,并为其扩建了一座园林.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文献,因此,学者们对这座园林的名称、位置、设计者、建造时间、扩建时间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作者进行了文献查阅以及相关考证,结果表明:阮大铖在家乡怀宁建造了集园、百子山庄、石巢园、俶园.俶园的位置在怀宁县城,主人是阮大铖的父亲,俶园前期修葺的设计者是来自南京的张鸣玉,时间为崇祯元年(1628年)以前.咏怀堂是俶园中的主体建筑.计成为阮大铖扩建的园林是俶园,扩建俶园的时间大致为崇祯六年(1633年).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隐逸诗人形象是经过漫长选择的经典化结果,中国文人选择他而非其他隐者或隐逸诗人,是因为他合乎中国文人对隐逸诗人的审美要求.本文通过陶渊明和孟浩然的比较,分析了陶渊明所具备的三方面素质,说明了他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阮大铖是晚明一位善写喜剧的著名作家,其极富创作特色的《石巢四种》风靡大江南北。他深谙曲律、通晓舞台技艺,在蓄养家班不断演出的基础上,与当时著名艺人(彭天锡等)和戏曲鉴赏家(王思任、张岱等)密切交流合作,研艺赏曲,积极创新,为促进昆剧的普及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20年代,胡先骕在《学衡》发表多篇关于清代诗词集的评论。他独具慧眼,对赵熙、阮大铖、刘光第等人的研究,皆有开山奠基之功,后世研究多以此为基础,可谓是晚清诗歌研究的拓荒者。在这些文章中,胡先骕强调道德节制、中庸等思想,反对白话文运动,体现了他保守主义的文化观。也正由于胡先骕的文化立场及其他复杂原因,导致其诗歌研究的开拓之功,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是中国新诗史上“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杰出的学者和民主战士。纵观其诗歌创作的历程我们发现,诗人的诗歌创作风格发生着嬗变。作为学者,他坚守着“唯美主义”的创作立场,但最终,他成了一名不屈的战士,其创作立场转向了“爱国主义”。我们从他的转变中感受到了一个诗人所经历的心灵的超越,感受到了他带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震撼  相似文献   

14.
吴大澂评述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吴大因甲午援辽惨遭败绩而长期遭受非议。然而 ,全面考察其 2 0余年的为政生涯 ,可以看出 ,吴大并非一无是处 ,其所作所为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尤其是在治理黄河方面成绩卓著 ,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敢于直言、体恤民生、勤政廉洁、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封建官吏  相似文献   

15.
曹魏正始八年至九年间阮籍为尚书郎 ,很快称病辞去。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不难看出辞职的原因是他看出了其时的尚书何晏等人业已十分腐朽 ,以录尚书事、大将军曹爽为首的集团虽然重权在握 ,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从《咏怀诗》看去 ,阮籍最看不惯他们荒淫腐朽的生活作风 ,担心他们的前途 ,也为国家的命运担忧 ,他本人不得已而走向隐逸 ,尽管他一向是希望有所作为的。《咏怀诗》可以解释阮籍何以辞去尚书郎一职 ,也预示了他未来将重新出山  相似文献   

16.
论阮籍思想及其与《咏怀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对阮籍思想的评论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认为,阮籍毁坏礼教;第二种认为,其内心崇奉礼教,儒家思想才是他的“本志”;第三种认为,阮籍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三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也各有不足.作者通过考察阮籍的玄学论文,认为其思想是阮籍在无法实现理想的状况下,企图泯灭是非来寻求内心平衡的矛盾体.这种矛盾在阮籍《咏怀诗》中得到体现,并成为《咏怀诗》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阮籍幼年的“孤露”心态,与他崇敬女性的态度以及对曹氏与司马氏之间的依恋和背离具有潜在的一致性,其诗文创作中所体现的对儒、道文化的徘徊无适也与此有关。正是幼年“孤露”身世的独特性,造就了阮籍潜在的女性眷恋心迹。阮籍成长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促使了他依恋而又背离的“孤露”心态的形成一不即不离。这种“孤露”心态贯穿于阮籍成年后的政治态度、玄学思考与文学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8.
阮元生当乾嘉汉学风靡之时,深受汉学皖派训诂以明义理之学风的影响,为学扬汉抑宋,注重“实事求是”,但他没有仅仅满足于做书斋式学问,而是主张学以致用。他不仅通过训诂方法将儒学若干核心概念如“格物”、“一贯”等解为“实事”、“实行”,阐明“圣贤之道,无非实践”,而且将学术有机地运用到实际政务之中,使其经世致用思想具有显著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公文作为阮籍作品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阮籍公文写作虽然屈指可数,但其艺术价值却不可忽视。深入考察阮籍的公文写作,才能全面认识阮籍既是著名诗人又是公文写作高手的真实面目。而从刘师培对阮籍公文评价的失误,我们将会认识到公文写作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序经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化学者和教育家 ,对文化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极为重视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而其坚持教育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及其在岭南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的教育实践 ,也都反映出他毕生执著的信念 ,即希望中国早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