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汉赋作品中有反映当时生态环境的内容,也从特殊角度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态观念的闪光点。汉赋中有关汉代生态史的诸多信息,以及其中体现的当时一定社会层次生态观念中的理性成分,都是值得汉史研究者和关心汉代历史文化的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设官分职开始,即产生上下等级观念.西周时期,正式建立起严密的等级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起皇帝—三公九卿—郡县,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使尊卑等级观念更为加强.汉代独尊儒术,纲常伦理通过教化的方式强制推行,等级观念渗透到社会各基层之中.这种等级观念,在汉代画像中得以充分体现.汉代画像,分为现实世界和神仙世界两大主题.无论是现实世界中的周公辅成王图、拜谒图、车马出行图,还是神仙世界中的西王母、东王公、天帝、神仙出行图,无不渗透着严格的等级意识,这是汉代人等级观念的直观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设论是萧统《文选》对汉代文人创作的一种特殊文类的命名。汉代设论文以发表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为中心议题,议论驳辩是其最显著的文体特征,严格来讲,它们应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同汉大赋的体物和骚体赋的抒情是很不相同的。汉代设论文具有深刻的思想蕴含。其中包蕴着汉代文人关于人生价值的看法,也反映着汉代文学思想观念的发展,对认识汉代文人心态和文学思想观念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贵在"创新"。创新是推进社会管理的根本出路,当前应着力推进社会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汉代人名中有大量反映长寿、长生观念的用语,而且其时代集中在西汉武昭宣三朝.这反映了神仙信仰的社会影响在武昭宣时期发展到顶峰,此后逐渐衰落.神仙信仰在汉代的盛衰有着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汉代女性犯罪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南都学坛》2008,28(1):20-23
在汉代,由于礼教的束缚,女性的活动空间大大不同于男性,主要局限于婚姻家庭之内,所以,女性犯罪空间相比男性大为窄小,其犯罪也带有明显的家庭性和从属性的特点。汉代刑罚的性别特征开始明显,女性在施刑上得到一些宽待,但是我们从汉代的犯罪、刑罚等制度上看到的依然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汉代法律的性别观念和汉代女性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徐歆毅 《南都学坛》2010,30(1):22-28
汉代家庭的形态无疑与家庭继承制度有很大关系。在诸子均分家产的继承制度下,汉代形成了以个体小家庭为主的社会结构,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与父母或未成年弟妹"同居"的家庭,已婚兄弟同居及数世同居的大家庭为数极少。争讼与让财是汉代家产继承中两种相对的现象。宗族亲戚和乡里在家产继承事务中起重要作用。在家庭财产继承关系上,公权力的干预让位给了乡里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代社会是一个乡里社会。在家庭继承关系上,汉代家庭女性虽具有一定的继承权,但女性的继承权还是受到限制。宗祧继承的观念对汉代家庭继承关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说文解字》玉部字的三种来源,并通过这些字管窥春秋至汉代治玉技术和玉器鉴赏的发展、以及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社会交流情况,揭示了玉文化所折射的古人观念意识:原始崇拜;阴阳五行观念;重道德修养的意识和森严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9.
汉代作为封建大一统重新建立的历史时期,新旧纠葛,制度疏阔,父系继嗣制亦出现一些新变化。这种变化从汉代承嗣法制和社会生活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在理论上,父系继嗣的基本价值是对父系世系的延续和维系,在实践上,其成员的范围受到限定。总体上看,汉代父统家嗣逐渐受到重视,父系继嗣观念逐渐强化。  相似文献   

10.
陈二峰 《南都学坛》2011,31(2):17-20
汉代中原地区贵族墓葬,代表了汉代葬制的主流,它以形象的方式维系了阳世冥间两个维度,为墓主人营造出一个宁静的栖息之所,折射出丰富的文化意蕴,是生命终结的仪式,亦是信仰之下期待生命的延续。墓葬这种客观历史成为文化,不仅彰显出营建者的身份与地位,又反映了汉代的社会建构、世人的生死观念和世俗功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两晋士人交相称誉的郭泰、祢衡两位汉末人物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表述了他的不同看法 :郭泰是既怕仕途凶险又不能忍受潜居苦闷的假隐士 ,祢衡则是言行偏至的狂悖之人。他们在人格上属于同一类型 ,都是以外表眩世而心希荣利的人物 ,魏晋以来任情唯欲的士风皆为郭、祢之辈的流风遗韵。葛洪对汉末名士的评价一方面基于他对东汉历史的独特认识 ,另一方面则是借评骘汉末名士以重铸士人气节 ,表达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再论周人的结婚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经书记载,周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由于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关于周人的结婚年龄历来存有争议。作为代表性的观点,汉经学家郑玄、班固就认为周人是男子到三十岁,女子到二十岁才可结婚,因为这样才符合阴阳之道,合“天地相承覆之数”;唐史学家杜佑则认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这种礼制是针对众庶,即平民百姓的,贵族则不受此限制。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指出上述观点的不妥之处。同时,运用典籍记载、各代法律法令、考古发现,文学作品等史料,确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指周人结婚的最晚年龄,始婚年龄则与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能迎娶公主可谓是无上的荣耀,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不可预测的事变与灾祸,加之个人心理、性情、人格的不同以及身份背景等的不同,唐代世人在面对国婚之时其心态可表现为一个系列:或孜孜以求、欣然接受,或忧惧畏怯却依然接受,或内心坚决反对因而畏避借以推辞。  相似文献   

14.
先秦思想家荀子对荣辱观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他把荣与辱各分为两个方面:义荣、势荣;义辱、势辱。他还指出,"好荣恶辱"是人的本性,只是君子和小人"求荣避辱"的方式不同。在荣辱观实现的途径上,他主张遵循礼法、尊重师教、树立表率、重视社会环境等。这此思想对于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的社会文明,承先秦之余绪,开魏晋之大端。因此,两汉平民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男尊女卑的倾向十分明显,构成主流,另一方面汉代的平民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又有一定的自主地位,主要表现在结婚择夫、离婚改嫁、夫死再嫁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其一,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完善,正统封建伦理观念的日渐盛行,女性地位呈现出递降的趋势;其二,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束缚尚浅,统治者具有开阔的胸襟和气度,更重要的是汉代妇女广泛参加社会生产,成为汉代社会生产的主要创造者。  相似文献   

16.
汉代妇女对待婚姻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它们表现在:富女嫁贫男;大多数妇女比较尚贤,且坚持婚姻自主;面对不幸的婚姻,汉代妇女能选择改嫁或再嫁,继续积极地生活;对于比较清贫的婚姻生活,始终对爱情忠贞,与夫相随,同甘共苦。汉代妇女这种积极的婚姻态度源于汉代妇女的地位比较高,与后世相比,她们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氐人原散居于今甘肃陇南、天水,陕西西南部及四川松潘一带,在羌汉之间杂处。氐人的迁徙最早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此后持续不断,其迁徙地多为内地汉人居住地,故其汉化程度较其他民族高。至西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西北地区动荡纷乱的形势,氐人因各种原因而迁徙更加频繁,致使其最终融入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  相似文献   

18.
汉赋作家的生命欲望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形态第一,通过大赋写作,迎合帝王的好尚,扬名当世;第二,通过写作、立言,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身后声名之不朽;第三,试图通过讽谏之义的表达,确立作家在特定格局中为人们所认可的角色形象。所有这些,都对汉赋作家的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汉代自朝廷到民间普遍存在的奢靡铺张、纵游恣乐的风气,不仅成为汉赋作家生命欲望得以滋长的土壤,而且还无形地塑造着他们尚“侈”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蒙元前期后妃的几种主要婚姻缔结途径,指出其在这一时期不同于汉族政权后妃的原始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以及她们在婚姻中依附于男性的实质地位,与汉族政权后妃无异,从这一侧面考察蒙元前期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20.
两晋时期,文人接受汉魏乐府的主要方式是在创作中进行模拟。两晋诗人共创作乐府诗230余首,表现出这样的特点:第一,依旧曲作新词;第二,接受汉乐府叙事诗体;第三,对汉乐府题目与内容相关之特点的接受;第四,对汉魏乐府内容、题材、风格等的接受。两晋诗人对汉魏乐府的接受为后代诗人拟作乐府诗提供了范式,并进一步推动了汉魏乐府的经典化进程,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