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1921年7月至1922年7月)这一时段,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革命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判断中国特殊二元社会是制定革命战略的客观依据和出发点.中共“一大”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东方革命理论指导下,通过革命的实践,逐渐剖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般特征:二是由此确定中国革命分二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实行民主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共对中国社会、革命的认识产生飞跃有三个路径: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东方革命理论的指导是理论路径;二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路径.三是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勇于实践是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1944—1946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过渡到冷战的剧烈变动时期,其间中共对美政策经历了从寻求与美国合作到在国共斗争中"中立"美国、再转向与美国对抗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推动着中共对美政策的演变,它们包括中共与美方的互动、中共革命战略转变的复杂需要以及中共领导人对世界政治及其与中国革命之关系的思考等。这三个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互动决定着中共对美政策的演变方向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马列主义观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三、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经验。文章认为当前认真研究这项制度的形成、发展、地位和历史经验,对于加强中共自身建设,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的青年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从文献的角度概述中共三代领导集体青年观的研究现状,从形成与发展过程、核心内容、基本特征、价值定位、指导意义五个方面评述中共三代领导集体青年观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中共三代领导集体青年观的重大价值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0年8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原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中学120多位老师和校友代表,相聚沁源县城,隆重纪念太岳中学六十华诞。长治市委、市政府;沁源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了纪念会,并讲话祝贺。薄一波同志为太岳中学建校60周年题了词“太岳中学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土耳其的同病相怜,以及凯末尔在苏俄援助下的成功,促使中共高度关注凯末尔革命。但中共对凯末尔革命的评说,又反映了苏俄在中国寻求盟友,与孙中山合作的战略意图。这就决定了中共的论说是有选择性的,对凯末尔的转向和反共,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遮蔽。对凯末尔革命的观察和反应,从—个侧面体现了共产国际、苏俄与中国革命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1945年春,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的号召。中共垣曲县委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在中共太岳第四地委和军分区的领导下,于农历四月间,向日伪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8.
1943年九十月间,日寇对我太岳根据地实施所谓“铁滚扫荡”,运用“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由介休、平遥和白晋路(祁县白圭镇至晋城)之南关镇出动,妄图先由北向南滚压,然后再由南向北“清剿”,把太岳革命根据地摧毁。我们事先得到情报,敌之洪善车站和郝家堡据点只有伪军把守,决定再次攻打敌伪三区区公所。战前,我们作了周密的部署,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成芳作了战斗动员并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洪赵支队支队长张成宽带领两个连,我带领平遥游击队两个连从苏家庄出发,于午夜赶到郝家堡,由我们的内线(公开身份是伪区公所炊事员)打开堡门,基干二连…  相似文献   

9.
琼崖革命研究60年,历经艰难创业、史料整理和理论创新三个阶段。琼崖革命创造了许多历史奇迹,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记取。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琼崖革命研究60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共地方党史乃至整个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色历史     
《源流》2012,(19):26
汕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的故乡,海陆丰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定的全国13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农民武装诞生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立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爆发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此;  相似文献   

11.
红色历史     
《源流》2012,(10):26-26
汕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的故乡,海陆丰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定的全国13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农民武装诞生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立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爆发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此;  相似文献   

12.
冯玉玺现年80周岁,1983年从山西省新华书店经理的岗位上离休以后,就着手搜集资料,研究编写太岳中学《校史资料》。2004年3月,由他主持编写的《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中学校史》出版后,《山西日报》、《晋中日报》等先后作了报道,称赞它是“一部反映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史书  相似文献   

13.
中共早期党员几乎是由清一色的知识分子组成的 ,而且 ,任何革命的胜利也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广泛参与。中共历来就比较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在理论及实践上的探讨 ,本文针对史学界研究比较薄弱的建国前中共知识分子问题进行分析、考察 ,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划分为三个大的时期 :萌芽期、失误期、成就期。并分别阐释了不同阶段的理论成就与政策得失 ,并加以具体分析 ,力求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比较深刻的、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苏维埃运动过程中,频繁出现失误。这主要是由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依据“三阶段论”、“无间断革命论”和“第三时期理论”,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从而导致中共在革命危急关头一再错误估计形势,苏维埃政权建设几度陷入困境,最终无法立足苏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出土的有关"社、稷"祭祷的简文,证明卜辞中的"兇"当释为"稷"而非"叢",稷与社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神灵,而不是郑玄所称的"原隰之神"。社、稷皆有坛。"社稷"一语既是诸侯国家政权的代称,又是天下的代称。"社稷"一语的合称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而非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中共领导集体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一个历史过程 ,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毛泽东在中共领导集体核心地位的确立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 :第一 ,毛泽东具有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 ;第二 ,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手 ;第三 ,毛泽东具有追求真理的顽强革命精神 ;第四 ,毛泽东善于争取团结多数 ,赢得众人的支持 ;第五 ,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赞同 ;第六 ,毛泽东具有卓越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费正清不仅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同时也是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观察思考,费正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识几经变化:新中国成立前,迷恋与赞赏中共革命;新中国建立初期,拒绝与仇视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进入1950年代中后期,对中共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持不确定与批判的态度;中关关系解冻后,则转变为承认并理解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费正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识的嬗变,启示我们必须正确、理性的看待西方学者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全文共四个部分:一、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认为它应包括革命发生的时代、领导权、动力、对象、前途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点。二、认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应和革命前途紧密相联,而中共四大所强调的无产阶级领导权仅仅是政治领导权,因此以四大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的标志显然是不合适的。三、认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形成应以全党共识为标志,这个共识形成于1927年春。因此,以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的标志似可商榷。四、认为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受到共产国际理论指导的制约,共产国际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是在1926年底,因此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不可能在此之前,它只能形成于1927年春。  相似文献   

19.
2021年6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稷下学宫?社会发展与中国社会学溯源高峰论坛在山东淄博齐盛国际宾馆国际会议厅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多所院校的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中国社会学溯源、群学理论、荀子思想、稷下学宫等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上午的会议,共安排了四位专家做了主旨发言.景天魁指出稷下学宫在中国文化史、世界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稷下学宫不仅是战国时期的高等学府,更是光耀千秋的中华文明典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解决21世纪人类命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传统的乡村社会流动,1937—1949年冀中乡村的社会流动是中共革命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这种政治外力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跟西方社会学语境下的社会流动也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这种社会流动的运行所彰显出的并不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同时也凸显出了中共革命下冀中乡村社会的开放程度之高。在中共革命所主导的社会流动机制中,冀中乡村的地主和农民还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理性,使中共革命的实践一度变成了世俗化的社会运行,地主和农民所选择的实际路径就具有很明显的博弈性质和理性色彩,是一种在综合思考中共政策、地方环境及自身条件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