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贾平凹《高兴》这部小说通过对城市拾荒者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写照,不仅真实地呈示出富足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另面贫困,而且透过农民工噬魂的遭遇,有力凸现并发掘底层农民工充满盘诘的精神困惑,从中表达作者对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中农民的真切关怀与城乡关系问题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2.
“他者”的浮沉:评贾平凹长篇小说新作《高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新作《高兴》塑造了一个具有新质的农民形象——刘高兴。他自觉认同城市,却遭到城市中国的拒绝。“垃圾伴生物”是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国”存在的隐喻性描述,无论是表层话语还是深层文化结构,刘高兴都是“城市中国”的他者。“最丑,也最俗”的五富是乡土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刘高兴作为城市的“先适者”,自觉地带领“五富们”进入城市生活之中。刘高兴追求的不是个体解放,而是一个群体的解放问题。拒绝个体超脱、追求群体解放的刘高兴形象使当代底层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揭示贾平凹对当代乡土中国农民整体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的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把笔探入到弱势群体里。作为一个正面展示城市收破烂者生存状态的小说作品,贾平凹的《高兴》源于乡土立场,直接带领读者直面繁荣都市最底层的现实,正视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反映现代“文明”人性的冷暖和复杂,透视挣扎者的孤独和飘零。小说不仅仅在于关注当下的热点——展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之痛,更重要的是对刘高兴这个挣扎者性格的展示、精神的透视和以刘高兴为代表的农民工在城市中位置的寻找。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城市底层人群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典型形象的塑造,古朴、本真的艺术表现三方面论述了贾平凹长篇新怍《高兴》的思想艺术,揭示了《高兴》在当前小说创作中的价值和开拓。  相似文献   

5.
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兴》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力作,是其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心血之作。笔者以细读作品的方法,从刘高兴的肾、高跟皮鞋、箫和名字四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分析《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一个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的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把笔探入到弱势群体里.作为一个正面展示城市收破烂者生存状态的小说作品,贾平凹的<高兴>源于乡土立场,直接带领读者直面繁荣都市最底层的现实.正视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反映现代"文明"人性的冷暖和复杂,透视挣扎者的孤独和飘零.小说不仅仅在于关注当下的热点--展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之痛,更重要的是对刘高兴这个挣扎者性格的展示、精神的透视和以刘高兴为代表的农民工在城市中位置的寻找.  相似文献   

7.
从《太平狗》看底层叙述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底层叙述成为当代文学最大主题,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太平狗》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在同类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笔下地狱般的城市在现实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无法作为“典型”;作者将农民工等同于道德的纯洁,更简化了这一群体丰富的心灵感受。《太平狗》暴露出对底层叙述的种种偏离,使得这篇小说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社会影响,引起更多人对农民工这一底层代表的关注,却无力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人物饮食中不同的习性、方式和观念,超出了食物本身的物理性因素,构成了不同主体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建构的符号文本。通过这个"文本"可以区隔农民工和城市上层人士的不同身份和地位。《高兴》等小说所体现的吃素嗜荤和吃素弃荤的饮食观念,分别表征着农民工和城市人士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宏大背景上,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对当代农民的命运以一种新的关系(视角)即农民与城市及由此生成所谓的农民工的尴尬身份进行原生态写真,及时还原了当代农民在传统身份(及其内涵文化)没落之后生存处境的尴尬、艰难和精神困境。《高兴》是贾平凹继《废都》《秦腔》之后再次对时代情绪深度把脉并给与准确传送的“社会记录”的写实之作。  相似文献   

10.
"底层写作"是21世纪初崛起的一股文学创作潮流,它把关注的对象限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特别是进城的农民工,通过描写他们进城前后以及在城市中的遭遇,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与指控,深刻地揭示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正在加大的无情现实,对底层民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底层写作"具有独特的文学品格,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残酷的真实,彰显出一种苦难美,对于我国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1 980个农民工为样本,通过方差分析,从分层分类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差异。研究表明,不同层级和类别的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程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目的、城市交际网络、流动模式、职业、收入水平等要素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具有影响,但务工年限及其差异对其城市融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措施的制订应该考虑农民工群体分层分类的现实,不能把农民工简单地作为一个同质性整体对待。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农民工阶层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农民工流动的规模每年已经超过1亿人。农民工占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很多地方已经超过50%。可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文章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测算了农民工对全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2005年,如果假设农民工劳动生产率与城市产业工人一样,则农民工对中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贡献占到这些产业产值的14.77%~24.35%,平均每年为19.98%;如果假设农民工劳动生产率低于城市产业工人,则农民工对中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贡献占到这些产业产值的1.67%~4.71%,平均每年为3.26%,而且贡献份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进城后,无论城市社会还是农民工自身都不能把进城农民作为城市的主人。鉴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在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完善城市融入机制迫在眉睫。政策上的制度体系异化、社会保障缺乏,社会上的歧视和排斥,自身 条件限制等问题的存在,威胁到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自身不断完善改进,进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市与农村对农民工的推、拉力作用。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变革,城市与农村对农民工进城的拉力和推力也正在发生变革,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况。总体上,城市对农民工的拉力和农村对农民工的推力仍起主要作用,促进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海、广州、深圳724份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农民工个体及务工特征变量中,性别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有一定影响,文化程度和务工收入影响显著;在城市融合因素中,参加社会活动、与同事和朋友的关系、与本地人和邻里的关系及本地人对农民工的友好态度均正向影响显著。婚姻状况、代际差异、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城市居住时间及自我认同状况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是城市的低成本生活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此居住。他们与原住民比邻而居,在户籍、社会保障、治安、子女教育、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农民工问题在“城中村”有了集中的体现。政府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从人本管理、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倡社会新风尚、增加投入等方面切实解决“城中村”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工》完全是站在农村、农民、农民工的立场看待、研究农村、农民、城市、城市人,以农村、农民、农民工的感受演绎故事。电视剧采取追踪的手法,从农村到城市,全景式地展示了农民在黄土地上的原生态、从农村移居城市成为农民工的再生态。《民工》从农民工的视角表现农民工,以农民工的思维思考、表达农民工问题,是让人能够进入故事中心的关键,也是电视剧震撼灵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与城市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城市融合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支持影响城市融合的四因素因果结构模型:配偶支持、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基于河北省272名城市农民工的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发现,除了配偶支持的作用未得到证实外,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的市民角色转换受到他们的先赋角色、主客观角色认同、角色扮演能力和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明确农民工角色转换的制约因素,能为促进农民工角色转换、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供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能否增强农民工留在打工城市的意愿和能力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途径之一。根据贵阳市农民工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个人综合特征、家庭特征和个人满意度对农民工留在打工城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所在地与打工地距离越近,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城市居住时间较长,全家迁移,住房条件越好,已婚,对收入水平越满意、对工作环境越满意的农民工,越倾向于长期留在打工城市。且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倾向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代际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