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经典,《故事新编》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书写方式,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学传统中的政治神话、文化偶像、英雄侠义崇拜等基本主题模式进行了无情消解,使个人性的文学主题不再充当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作用下的历史主题的附庸,彻底拆毁了二者之间根深蒂固并为历代知识分子和社会民众习焉不察的共谋关系,为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树立了典范,开创并标示着现代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另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2.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品,由于其创作时的复杂矛盾心态,而呈现出主题的多义性和矛盾性.一方面是启蒙式的深切的文明救赎,另一方面是意识到历史苦难本体后的无望、悲凉,是对巨大历史黑暗下的韧性生存的感喟.萧红主观上是想通过对麻木落后生活的展示达到国民性批判的目的,但又没有拘囿于理论观念,而是向生活深处挺进,趋向于对历史本体的接近,这就无形中形成了对启蒙主题的解构.本文通过对大泥坑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这一复杂的多层意蕴.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新英雄传奇主题话语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英雄传奇以讴歌工农兵新英雄人物为中心,展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历史的传奇式描写.它不仅以艺术的具象展示了不同革命历史阶段战争生活的壮丽图景,而且以历史的聚焦凸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主题.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新文学主流话语由启蒙话语向民族话语的重大转换,一方面昭示了新英雄传奇作为当代叙事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卡莱尔将英雄区分为六种形态,但他赋予英雄共同的品性,即诚实与真实;英雄是真实的,因而人类活动是英雄的历史,也是崇拜展开的历史;崇拜是人类活动的根本,英雄崇拜是人类活动的基石,因而世界历史即是英雄崇拜的历史,世界历史是道德的展示。因此,更恰当地说卡莱尔的英雄史观是一种以宗教形式存在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5.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创作 ,从内容到形式都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小说的定势认识 ,形成了独特的“博尔赫斯风格”。本文以侦探小说《叛徒和英雄的主题》为缺口 ,从“想象与侦探小说”、“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迷宫手法与迷宫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以来,英雄价值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英雄文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英雄的研究与描述仍然存在边界内涵不够清晰的现象,英雄研究的学术体系在历史纵向、结构横向、交叉融合各层面均有不足,话语体系在实证研究、基础研究、量性研究各方面均有欠缺。进一步明确英雄内涵,进行英雄因子量性研究,深入辨析英雄观念的内涵因子,可为进一步编制英雄量表提供基础性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性访谈,从四个方面进行英雄量性实证研究,在四个方面均有新的发现。第一,英雄类型认知与因子分析。发现抗疫英雄、民族英雄、革命英雄、平凡英雄、战斗英雄居前五位,英雄类型认知具有现实性、民族性、革命性、人民性的突出特点。第二,英雄品质认知与因子分析。开放式联想的结果显示,勇敢、奉献、爱国、开朗、乐观居于前列,在继承革命英雄主义英雄观恒定品质的同时,又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新的品质特征。第三,英雄叙事认知与因子分析。通过不同类型具体案例的英雄叙事研究发现,英雄正能量不断积累,负能量不断消减和转化,但也要注意到对部分问题保持中立不做评价的观望者占比不低,加强英雄主义教育、强化教育效果仍然任重而道远。第四,英雄的传播认知与因子分析。英雄文化传播途径和影响渠道发生了较大变化,传媒影响崛起,自主观念增强,学校影响降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英雄类型与时俱进,平凡英雄成为主流;第二,英雄品质不忘初心,勇敢奉献成为主题;第三,英雄叙事突显是非,中国故事感动中国;第四,英雄传播自主认知,社会合力强化效果。提出关于英雄研究的四点建议:第一,强化英雄历史研究,彰显英雄正气力量;第二,强化英雄本体研究,构建英雄因子体系;第三,强化英雄叙事研究,讲好英雄动人故事;第四,强化英雄传播研究,赓续红色英雄传统。  相似文献   

7.
《贝奥武普》是英国中世纪的民族史诗,而《东海黄公》堪称为中国戏曲的发端。两部作品的文学体裁形式不同,叙事对象也不同,一个是英雄宏大叙事,另一个从英雄叙事流变为滑稽形象讽喻叙事。通过对故事情节、叙事主题、原型意象、创作语言和创作动机等方面的跨文化对位比较,可以揭示出中西方共有的一些文学叙事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英雄传奇的主题话语是一种多维性的意义结构。从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看 ,新英雄传奇是一种“拥有本身话语类型的叙事陈述” ,积极参与了当代社会的新型意识形态建构。它不仅展开了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历史合法性的具象“论证” ,构建了革命历史的元话语 ,而且以新英雄人物形象等载体 ,建构了革命者的人生价值体系 ,为民众提供了生活的价值范型 ,并以叙事的形式演绎了种种革命理念 ,由此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话语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时期,山东文学呈现了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自然融合,表现平民英雄,歌颂平民英雄,形成了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齐鲁英雄豪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英雄豪杰,也是山东作家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区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英雄最初是以创世者的面目出现的,一般在社会出现重大转折和危机的时候出现,说明"时势造英雄"有着其历史合理性。英雄具有相同创世或救世的能力恰好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对英雄的设想,表明英雄还应具备合目的性的特征。因此,时势并不直接创造英雄,在时势和英雄之间存在着英雄观念这样一个中间环节。英雄是合规律和合目的的存在,当应时而生的某个人吻合了人们的英雄观念的时候,他就成为英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署名文章、重要讲话、新年贺词中多次论及英雄,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立意深远的新时代英雄观。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英雄思想的理论沃土,承继于中华英雄文化的历史流变,发展于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现实需要。它通过高度凝练英雄品格、科学厘定英雄主体、全面阐发英雄意义、系统推进英雄传承,为马克思主义英雄思想创新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实底气,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汇聚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神话的一支,感生神话反映了各个民族在其童年时期对女性及其生育行为的独特认知。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中感生主题原型包括崇拜英雄原型和圣洁母体原型。其中崇拜英雄的主题是一种男性自我美化的表现。男性中心文化在将女性推向污浊化的深渊时又不遗余力地将其圣洁化,以烘托男性英雄的神圣与崇高。  相似文献   

13.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11,31(2):53-58
20世纪下半叶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伴随时代的变化而逐步走向深化。对革命历史战争的认识上,表现出由革命历史观强调表现历史本质向历史原色转化的特征。在英雄性的开掘上表现出超越革命英雄话语的规约,从文化的视角烛照英雄性和人性因子,同时开掘英雄的世俗性内涵的创作特色。由此使当代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在历史观和英雄性上表现出继承中又有突破与超越的探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军旅学二十余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和平军营生活"人学"内涵与消解英雄、消解平庸与社会转型带来的英雄主题变异等阶段。  相似文献   

15.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崇尚圣贤救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高度评价与推崇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共产党员应该具有英雄的精神品格。毛泽东的英雄观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塑造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传统。新时代重温毛泽东的英雄观,有利于我们缅怀英雄、维护英雄、争做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历史观有3个特征唯心性、客观性和辩证性.唯心性使他把英雄和群众对立起来,抬高英雄和贬低群众,因此他的历史观无疑是英雄史观.客观性使他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生产劳动的积极意义,承认英雄活动的历史制约性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因而他的英雄史观中包含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辩证性使他论述了英雄和群众、英雄和时代、动机和结果、自由与必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因而他的英雄史观独具特色,成为唯物史观的直接理论前阶.  相似文献   

17.
当代长篇小说,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独占风流,其数量之最,质量之高,有目共睹。而革命的历史,当是英雄的历史,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成就,往往就是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英雄造就了作品,英雄使作品生辉,作品与英雄齐名。近几年来,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在英雄人物塑造方面,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显示了某些新的特点。认真研究、探讨这些新特点,对于英雄人物塑造的进一步创新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尘埃落定》的史诗题材和史诗风格入手,通过《格萨尔王传》与《尘埃落定》的比较,阐释了《尘埃落定》所体现出来的弃子身世、成长与业绩、难题考验、英雄之死等英雄主题,注解凝结在作家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  相似文献   

19.
作为何顿“抗战三部曲”收官之作的《黄埔四期》,在叙事主题上与《湖南骡子》《来生再见》一脉相承,其不醉心于英雄传奇,而是突出战争的残酷与惨烈,强调对战争的反思与批判;作品试图以文学的方式来填 补历史的空白,提醒公众牢记被遗忘与遮蔽的历史,为中国的战争文学创造了全新的叙事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英雄文化源远流长,而英雄文化研究却起步甚晚,与丰富的英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自步入21世纪,英雄叙事在大众文化领域大放异彩,加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雄文化,引发学术界对英雄文化的热切关注。基于CSSCI期刊论文对有效文献的时间分布、主要议题及高被引论文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第一,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成果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时间上看,2013—2017年侧重于对文艺作品中英雄文化与英雄形象的阐述,201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新时代英雄文化、英雄理论与制度等则成为研究的热点。第二,这一领域目前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一是关于英雄及其概念群的本体性探索, "英雄" "英雄文化" "英雄主义" "英雄精神" "英雄形象" "英雄叙事"等概念的阐释正在逐步完善中;二是对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研究,包括其生成逻辑、发展历程、自身特色等整体性考察,抗战时期劳动英雄与新时代人民英雄等阶段性研究,以及主要领导人英雄观的重点研究;三是有关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书写的分析,抗疫英雄、超级英雄等形象体现出"英雄"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与新内涵,新时代英雄书写的"人民性" "个性化" "崇高性""日常性"等特征得到重视;四是对历史与当下英雄整体或英雄个体的论述。第三,从这一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文化、法学、电影与文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英雄文化研究最为热门。总体来看,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深刻把握时代主题,汇聚研究力量,并以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关切,自觉将研究汇入时代洪流,突出实践价值;同时在多元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彰显平凡英雄的时代取向,并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革命英雄文化的传承,文化产业创造等方面努力探索自身特色,构建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