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景点名称是景点信息的浓缩,在对外展现旅游景区文化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景点名称的英译是公示语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没有像公示语英译问题那样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安徽省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三大旅游风景区,收集真实的双语景点名称,从描写翻译研究的视角,描述剖析景点名称的英译,与原文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得出规律启示,以期丰富景点名称英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景点名称是特定景点的标志,不仅表达了建筑用途,而且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而佛教景点名称更是承载了丰富的佛教特色文化.翻译时既要准确理解源语基本信息,又要传达其特定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分析佛教旅游景点名称的结构与分类入手,同时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结合衡阳佛教旅游景点名称的实践材料详细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英译,翻译对,音译加注释,梵语加注释.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景点名称,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达到的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3.
景点导游词的英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本不仅要保留景点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要使海外游客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景点导游词英译时译者应注重语境的作用,把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和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景点导游词英译中,以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语境,从而达到语用等效翻译.以北京旅游资源为例,试图对导游词英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例举了庐山风景名胜英译名的不统一和误译现象,提出了应规范景点名称英译的建议,强调景点名称的英译应遵循旅游文体翻译的通用规则,并对庐山著名景点名称作了英译.  相似文献   

5.
介绍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归纳景点名称的特点和功能及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实例阐述景点名称英译的具体方法,并推荐最利于传播中国文化的译法,以期提高译名质量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从而提升旅游景点形象,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角度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归纳景点名称的特点和功能及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实例阐述景点名称英译的具体方法,并推荐最利于传播中国文化的译法,以期提高译名质量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从而提升旅游景点形象,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城市景点名称和道路名称的英译为实例,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直译、意译和音译。指出译者无论采取哪一种翻译手段,都应该考虑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译语读者的接受度,同时应该使景点名称和道路名称的译文达到规范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景点介绍的英译对展示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海外游客起着重要作用。运用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对张家界景点介绍的文化术语英译进行了探讨,发现现有的译文存在文化术语误译等问题,并建议采用注释性增译、音译加意译等翻译策略对其进行改译。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点介绍材料的英译一般不是语言层次的忠实。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这种翻译的不忠实性是旅游宣传材料的文体特性、语言、文化和审美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文化资本、旅游资源输出和吸引更多游客的特定目的,"不忠"式的变译实践和方法论正在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成为一种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译方法是景点资源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点介绍材料的英译一般不是语言层次的忠实。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这种翻译的不忠实性是旅游宣传材料的文体特性、语言、文化和审美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文化资本、旅游资源输出和吸引更多游客的特定目的,“不忠”式的变译实践和方法论正在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成为一种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译方法是景点资源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照应下的英汉姓名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联理论,文章探讨了英汉姓名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传递时出现的文化缺省现象,总结了英汉姓名翻译中导致文化缺省的因素。文化缺省应该补偿,补偿方式应灵活选择,以寻找最佳关联,传达原文意图,尽力使译文受体欣赏到原语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旅游翻译实践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旨在提供信息、感染读者、召唤游客,但其目的性的实现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感受。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对旅游翻译有着重要启示。文章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从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心理三方面探讨海南旅游景点英译中译者对译文读者关照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具感召力,达到向国外游客宣传中华灿烂文化的目的,实现更具积极意义的读者关照。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内涵与旅游翻译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中外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其中,旅游翻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5.
从“三维”即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角度出发,对丽江世界遗产景区的英译文进行举隅解读,探讨外宣翻译的“三维”转换。译者在产生译文时,在交际维上应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在文化维上应突出文化内涵,在语言维上应注重语言形式和修辞的转换,以此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究在翻译旅游景点的文化信息过程中前意识、潜意识和有意识删减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以地方性旅游景点的翻译为例进行详细论述,力求在旅游景点的翻译过程中找到一条避免意识性删减文化信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名胜古迹景介翻译是向国外宣传我国文化和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景介英文翻译的目的,除了向外宾传递信息外,更要诱发潜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激发其产生去目的地旅游的欲望。因此,要翻译好一篇景点介绍,译者要寻求合适的翻译策略与原则。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以河北省旅游景点介绍为例,探讨名胜古迹汉英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