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吉诃德悖论是相互矛盾型悖论的代表,此类悖论都有涉及真假对错的命题,有设定标准和事实标准,本文用简明的形式符号清楚地证明,悖论的成因在于两条标准的相互矛盾.自相矛盾也是两条标准的相互矛盾,只不过它已明显指出了肯定和否定的同一对象.本文进一步指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区别,试图引入辩证矛盾来排除逻辑悖论,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不利于问题的严密讨论.逻辑矛盾完全可以在逻辑学范畴内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2.
悖论性语句是具有悖论性质的语句,特点是从其真可以推出其为假,从其假可以推出其为真;陈述是陈述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陈述句就有一个陈述;命题是反映对象事实的思维形式,特点是要么真要么假。悖论性语句构成了陈述与命题的区别之所在。真值承担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任一对象,如果是真值承担者,则它必须(i)′必须或者真或者假,不能既不真又不假;(ii)′必须或者不真或者不假,不能既真又假。悖论性语句不能符合真值承担者条件,因而陈述不能作为真值承担者;命题符合该条件,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3.
悖论作为特殊的逻辑矛盾,隐藏于人类的认识之中,不易为人类常规思维所察觉,而创造性思维作为最富活力和最具创造价值的思维类型,其整体思维过程与提出悖论的逻辑分析过程具有同步性,创造性思维对发现科学理论中存在的悖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悖论性语句是具有悖论性质的语句,特点是从其真可以推出其为假,从其假可以推出其为真;陈述是陈述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陈述句就有一个陈述;命题是反映对象事实的思维形式,特点是要么真要么假。悖论性语句构成了陈述与命题的区别之所在。真值承担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任一对象,如果是真值承担者,则它必须(i)’必须或者真或者假,不能既不真又不假;(ii),必须或者不真或者不假,不能既真又假。悖论性语句不能符合真值承担者条件,因而陈述不能作为真值承担者;命题符合该条件,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真值关系示意图,着重刻画了模态复合命题中模态联言命题、模态选言命题及其否定形式之间所存在的4个等值式、4个矛盾式和28个蕴涵式,这些等值式、矛盾式和蕴涵式都与人们的实际思维密切联系,均可借助自然语言的实例得到直观理解,并在思维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一) 逻辑矛盾是思维过程中违反普通逻辑矛盾律而产生的思维形式的结构混乱,它是把同一关系下的印“p”与“P”同时断定为真的逻辑错误。比如,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既肯定“曹操是大军事家”又否定“曹操是大军事家”,就是逻辑矛盾,其混乱的结构是“p∧P”。这种思维形式的结构,是正确思维不能允许的。  相似文献   

7.
启蒙理性遵循同一性逻辑。同一性意味着概念与实在的分离,且概念替代实在并拥有对实在的控制权。其结果,自我保存理性将内外自然彻底剥离,并实现了对自然的全面统治。否定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否定性,其核心即矛盾,矛盾双方具有向对立面转化的潜能。在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框架内,自然并非仅指同一性所赋予的外观——历史的维度,同时也具有原始自然的维度。自然是一种矛盾的存在,而且,它总是处于历史对它的否定与抵抗中,在具有反思性的否定中,自然获得了重建与救赎的可能。阿多诺的自然理论对破除自然与历史、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他对自然的理解具有观念性,且否定辩证法本身有一定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8.
一、悖论不矛盾吗?谢洪欣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4期上发表的《悖论的不可避免性和不矛盾性》一文中提出悖论不矛盾的观点,这对深入讨论悖论问题是有益的.但是,这种观点是否能够成立,我认为还是可以讨论的.谢洪欣同志认为悖论的定义应该是:“命题P是悖论,当且仅当P(?)(?)P(即P与其否定(?)P同值).”(《哲学研究》1982年第4期38页)他由证明“‘悖论是矛盾’是一个悖论”来证明“悻论不是矛盾”.请看他的论证一.“论证一:设P是悖论,即P(?)(?)P.(1)如果‘P(?)(?)P'是矛盾,则由于P与(?)P同值,可用P代替(?)P,即得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经常论述并否定“矛盾被证”(即“矛盾句被证明为真 ,矛盾事物可并世而立”)。前有张建军先生支持我的论点 ,但是似乎他对它仍未有彻底而全面的把握。近来陈波先生对它批判。我估计不少读者对我这论点仍未有充分的理解 ,现在作补充说明是有必要的 :当我说“矛盾被证”,我经常紧跟着便指出它们犯谬误 ,说前此的论证不能成立 ,挑战不了“不矛盾律”。所以一些读者的批判和误解 ,大概是“断章取义”所致 !再者 ,一般论者虽也否定“矛盾被证” ,但是他们忽视“亦此亦彼”悖论的挑战“不”律 ,而我们却正视和消解这个悖论 ,以更深层的理论来否定“矛盾被证”。  相似文献   

10.
<正> 悖论是否违反逻辑规律?它与逻辑矛盾的区别何在?张建军同志认为,“悖论不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使然,但确确实实是以逻辑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孙启明同志认为“有些悖论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律所产生的”,“狭义悖论的病根在于违反同一律”,因而悖论就是一种不合乎逻辑规律的普通的逻辑矛盾。笔者认为,悖论既不是逻辑矛盾,也不是辩证矛盾,而是思维领域中介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之间的第三类矛盾。本文拟就此问题与张建军、孙启明等同志商榷,并期望能把悖论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圣彼得堡悖论是关于不确定性和无穷决策问题中令人头痛的一个.虽然效用递减论、风险厌恶论、效用上限论和结果上限论都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消解这一悖论的有益尝试,但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最终解决问题.圣彼得堡悖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思维系统自身的矛盾性和不完善性,要求我们在决策理论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建立起理论模型既源于实践又不同于实践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与次协调逻辑解悖方案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悖论观,二者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重大差异:(1)对悖论中所包含的矛盾认识不同;(2)解悖思路不同;(3)对悖论产生根源问题认识不同;(4)解悖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然而逻辑基本规律的现有表述并不科学。史天治提出了广义矛盾律,同时对逻辑基本规律进行了新的表述。新表述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式,二是客观规律,三是思维法则。同一律适用于词和命题,矛盾律和排中律仅适用于矛盾命题,广义矛盾律适用于互斥性命题。表达逻辑基本规律应以客观的语言形式(词和命题)为基础,而不是以主观的思想事物(概念、判断、推理)为基础。论文利用逻辑基本规律解决了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  相似文献   

14.
应把“自指代命题”从“自指命题”中区分出来,前者违反同一律,作代换还可能违反矛盾律,因此禁止使用自指代命题。对内容不明的自指命题作真假对错的评判,不可能给出确定的结论,但也不会出现矛盾。说谎者悖论是一个佯悖。它被称为悖论,是因为推理者混淆了思维的层次,构造了自指代命题并进行代换才导致矛盾。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所构造的自指代命题的可证性存在矛盾的双重标准,定理的证法中共用了矛盾的双重标准,其结论值得商榷。结论中的“不可判定”命题,现在有三种不同的错误解释:是非不可分辨的命题(三值)、是非可分辨但不确定的命题(二值)、除自指代命题之外的是非都不可证的其他命题,它们都不是哥德尔的证法所支持的结论。它导致“真理丧失说”和“数学丧失了确定性”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凯文·哈特的创作思想和后结构主义的批评理论是一致的。在他的诗篇中 ,熟知的日常生活体验被优雅的语言、妙曼的意象奇特地表达出来 ,浓郁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思辨到处可见 ,他力图表现的是矛盾、悖论 ,他孜孜不倦地寻求的是转折、突变等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社会在各自自发发展中始终没有走出所谓的“和谐”与“发展”的两难悖境,资本扩张更将整个人类推向覆毁险地。和谐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将中国传统和谐思维与现代化在时空新阈境中实现内在融汇,更是中国超越时代困境的特色之路,它表明中国解决国内、外矛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17.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 ,人们只有指出悖论产生的根源 ,才能找到消解它的正确方法。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前提中包含有思维混乱 ,事实上真正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现实 ,在前提中不包含思维混乱 ,就不会产生悖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理论创新机制可分为两类,即外在的实践促动机制和内在的逻辑演进机制。逻辑演进的作用机理是不断清理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使不同的命题之间趋于协调性、知识系统整体臻于严密性。悖论是一种关涉科学理论"硬核"的特殊的逻辑矛盾,解决悖论,可以引动科学理论实现质变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略论创新与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实施以创新为灵魂的科教兴国战略,还要请进"罗先生"(Logic)和"费先生"(Philosophy)。逻辑是科学理论对错的裁判,哲学是科学理论创新的教练。逻辑是思维对"质"的分辨,应重视逻辑学。逻辑学创新的若干成果:只要把矛盾律理解成思维的规则,就可认定理发师悖论、罗素悖论等一批悖论都是矛盾谬论。只要严格区分思维层次,可对排中律做出创新的解释,断定欧布里德悖论是佯悖,还可简化哥德尔定理的证明。用逻辑分析出天文学中的哈勃定律意味着宇宙间存在万有斥力,它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相互矛盾。当前,科学创新(不包括技术创新)既缺乏市场的激励机制,更缺乏评价的法律制度,创新者没有平等的对话和申辩的权利。应改变"运动员"当"裁判"的局面,建立保护科学发现发明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它的顺利实现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毛泽东基于矛盾学说提出的"弹钢琴"方法,实质上是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本质上蕴含了科学发展观对工作的原则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工作中运用"弹钢琴"方法就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