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法律语言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法律语言中的抽象概念往往都可以通过隐喻来再现。以美国《公司法》中的“公司”概念为例,多方位分析探讨了法律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机制,并进一步阐释了隐喻在法律语言中的构建新概念、解释和推理功能。在法律领域,隐喻不但帮助人们理解抽象概念,而且还塑造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英汉法律隐喻的研究表明,英汉法律隐喻现象之间存在诸多异同之处,如隐喻词汇和文化内涵相似,隐喻理据相同,喻义不同;隐喻词汇(句)不同,隐喻理据、喻义和文化内涵相同;隐喻词汇、喻义和文化内涵不同,隐喻理据相似等。导致这些异同的根本原因是英汉两民族所处的文化语境不同。  相似文献   

3.
应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对法律推理中的隐喻进行论证,从认知角度对法律推理过程进行解读,探讨了运用隐喻认知指导法律推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隐喻在法律推理中的运用,以帮助人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法律推理活动中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4.
隐喻作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法律语言的影响也是深刻的。通过对法律术语隐喻剖析,我们根据隐喻术语始源域的概念特征对英语法律术语进行分类。对隐喻的认知分析后,我们发现法律英语术语隐喻同时也存在其局限性。据此,我们最后讨论隐喻对法律英语教学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喻作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法律语言的影响也很深刻。通过对法律术语隐喻剖析,我们根据隐喻术语始源域的概念特征对英语法律术语进行分类。对隐喻的认知分析后,我们发现法律英语术语隐喻同时也存在其局限性。据此,我们最后讨论隐喻对法律英语教学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语法隐喻视角来分析英汉法律互译,认为语法隐喻在法律语体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法律汉语英译过程中,对隐喻式的选择代表着一种语义选择,经过语法隐喻化后的译文与一致式译文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更为客观、精确、简洁地传递法律信息,有效实现目的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在法律英语汉译过程中,译者则需要将隐喻式表达"拆卸"为一致表达式以便充分理解原文中语法隐喻的深层意义,使译文不仅准确表达出原文语义而且也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7.
从英美法系法律隐喻的研究现状入手,通过对法律隐喻话语作用的阐述,分析了法律隐喻五个方面的说服功能,指出了其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官选择法律隐喻这种话语结构,其实就是拥有权利和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群体通过对话语的操纵,将自己对社会真实的解释和社会真实的特定意义加之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能力,因此法律是隐喻成为社会现实的重要语境,隐喻是实现法律话语说服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法律方法问题在21世纪初之所以会被提出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它具有三个逻辑前提,这就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法律化,法律问题的专业化、知识化,以及专业法律问题解决方式上的制度化.法律方法存在的第一个逻辑前提,就是法律的存在;法律作为一个专业化与知识领域的存在,则构成了法律方法存在的第二个逻辑前提,其标志性事件是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形成与法律职业化和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法律问题的专业化、知识化,则需要依赖特定的制度和技术开展工作,为专业化的法律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使法律人能够以专业技术解决法律问题,是法律方法形成的第三个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于中国海洋权益的法律保障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研究现状来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海洋权益的法律定义、我国管辖范围内海洋权益法律保障机制、我国和周边国家海域划界及岛屿归属相关法律问题等领域。但是从总体上讲,过于偏重于我国的既有权益和有争议权益,对于海洋事务新兴领域关注不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极地法律问题研究。在这些领域,很多理论问题有待明晰,各国相关权益均属待定状态,中国在法律及其他海洋事务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以极地问题为代表的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权益的界定与拓展应当成为我国海洋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成为法治建设的重心。这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提供并营造了珍贵的时代机遇。本年度,法律修辞学和法律语言学受到了更多关注。传统的法律方法研究(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越来越让位于贴近我国法律运行实践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法律方法的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学界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与延伸。我们应当抓住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方法论面临大发展之时代机遇,深入推进此研究。  相似文献   

11.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当下农村法制建设的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于农业立法、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法律意识、农村行政执法、农村司法和农村法律服务、农村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为此,亟待对农村法制建设进行新的构架:建立良法立法机制,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优良法制环境;建立法制型农村干部机制,适应新农村建设之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法制型农村基层干部;创新农村法治主体再造机制,提高广大农民法律意识,培养具有法律素质的新型农民;创立依法行政机制,加强农村行政执法,实现农村依法行政;完善司法和法律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法制机制,完善农村司法和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建立农村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完善农村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法律权威以法律认同为逻辑推演的起点,而法律认同又以法律具有权威为必要条件。法律权威与法律认同的良性互动以法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产生预期的法律实效为前提。法律在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缺乏实践权威导致公众对法律缺乏认同感,法律规范难以转化为民众公认的生活方式;公众对法律缺乏认同感、法治观念淡漠进而又削弱了法律权威。中国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乃是强化法律实践权威,提升公众法律认同感,使两者良性共契,及时摆脱目前互相弱化的恶性循环态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尚不健全,致使我们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法制观教育难以达到其目标要求。衔接机制的建立、互动机制的加强、高校教育机制的完善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安全,对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法律功能优势的解析,指出了中国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法律功能优势在实现过程中的不足与缺失.阐明应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完善节约型社会法律促进机制,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法律的功能优势,以法治保障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以法治现代化推进法律功能优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法人所有权与公司人格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所有权是公司法律人格的核心要素,作为公司人格核心的法人所有权的法律设置又是商品生产交换条件的法权要求。反之,法人所有权的缺损,则会引发“公司人格否定”机制的运作。而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构造的公司人格体制,因为法人组织体缺乏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缺憾。创建公司法人所有权与公有制并存的“双重所有权”体制,既有利于健全公司法律人格,也可以满足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要促进和谐性别关系的形成,需要建立和完善两性平等与发展的法律机制,激发和张扬两性活力和创造的法律机制,构筑和夯实两性协调利益的法律机制,建立和形成先进舆论引导的法律机制,构建和保证通畅表达两性诉求的法律机制,重建和确保夫妻生活诚实守信的法律机制,充分发挥法治在构建性别和谐中的机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的环境法专业人才集中在研究生层次.强化环境法制建设,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环境法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与层次化教育是环境法培养机制的核心.专科、本科、研究生各层次的环境法专门教育均为环境法制所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风险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风险监管的目的,增强风险监管的效果,必须建立风险防范法律机制.本文通过对外资银行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探讨,对风险防范法律机制进行了设计,并分析了法律机制中各制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国内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升温。关于法律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含义、主要内容及理论体系,法律解释研究的进展及研究走向,哲学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深刻影响等问题,学界提出了各种看法。尤其是,法律论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法治理论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方法的应用也离不开价值衡量(利益衡量)、法律推理等传统法律方法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法律机制较为复杂,包括形式上的合同机制以及实质上的公司组织机制与股东保护机制。在合同法、民法视野下分析增资扩股,造成仅关注增资扩股的形式机制与法律效果而忽略实质机制与过程特点的后果,这些思路并不妥当。中国公司法的规定影响了增资扩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限公司具有回避法定程序、擅自增资扩股的冲动,应当在立法上予以改进,以回应有限公司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