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皇权政治复归、士族政治势力逐渐被边缘化的南朝,士族文人为维护其门第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向学术文化的深广处开掘,博学融通,试图以繁密、新奇的使事用典建构文学的防线,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诗以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2.
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对南朝文学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促使了士族士人集中精力从事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二是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促使南朝皇族与士族在文学上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高度兴盛并快速发展的时代,其中,陈郡袁氏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家学门风特征。如思想方面,深受儒家学术影响,在文学创作、行为方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儒家风范。袁氏家族成员多博学好文,著书立说者不绝于史书,在文学、史学及才艺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陈郡袁氏世代忠贞,并依赖其渊博的家学、优良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处身立事原则,在众多林立的高门大族之中独树一帜,稳立于东晋南朝政治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东晋南朝门阀士族陈郡谢氏中的谢玄、谢灵运祖孙在会稽郡始宁县营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庄园——始宁墅(本文称始宁庄园)。根据笔者实地考察,其址主要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县江东乡、幸福乡一带,面积约为30多平方公里。始宁庄园是中国封建社会士族庄园的典型,它充分反映了东晋南朝士族庄园的社会经济结构、生产经营水平,以及阶级结构变化等。其经营规模之大,经济史专家傅筑夫教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中称“连古罗马帝国的大种植园相形之下也望尘莫及”。此外,风景秀丽的始宁庄园(位于剡溪之滨)还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之一。鉴于此,笔者根据谢灵运《山居赋》等之所载,特对陈郡谢氏徙居会稽郡始末、谢玄谢灵运对始宁庄园的经营及始宁庄园的盛衰状况等作一粗浅的介绍,敬请专家、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阳翟褚氏起源于春秋时代 ,乃以官为氏 ,是由褚师氏演变而来。汉代褚氏以经学、文学显。两晋之际 ,褚氏由阳翟移居丹杨。东晋时期 ,褚裒崭露头角 ,并以外戚身份进入权力中枢 ,成为高门士族。南朝时期 ,褚渊在宋齐交替之际扮演了重要角色 ,褚氏继续保持高门文化士族的地位 ,并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家风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膨胀 ,导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河南是士族较为集中的地区 ,浓厚的门第观念及推崇个性才情的时代风尚 ,促成士族对文化的垄断。特别是东晋以来河南士族大批南迁 ,侨居的身份及以后寒庶力量的崛起 ,使文学的家族性特点得到加强。这不仅体现在文学之士累世而出 ,而且还表现为创作上的共性特征 ,以至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族文学集团。陈郡谢氏便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颜氏家训》一书记载了大量萧梁、北齐时期士族阶层的风俗事象,其风俗演变的特征有着显著的南北差异:南方士风呈现女性化、病态化,弥漫着阴柔、迂诞浮华之风;北方则尚武之风盛行,士风雄健豪放。中原士族部分地接受了鲜卑族的文化及习俗,鲜卑化倾向已成为中原风俗演变的主流。此外,南北士族在语言、称谓、婚姻、嫡庶、游艺等方面的习俗也有诸多差异。南北朝时期,尤其在江南,玄学、佛教、道教兴盛,儒学地位日益削弱,引起士族阶层在宗教、信仰、祭祀等方面的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南北士族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不同,反映了南北士族的发展不同步,当南朝士族走向衰亡之际,北朝士族却显示出了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南朝门阀士族先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刘裕废晋时,士族开始衰落,寒门庶族逐渐兴起,造成士庶不分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魏晋六朝之际,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渐趋衰落,武兴沈氏逐步兴起,这代表了当时门阀士族发展之大势。王融、谢月兆和沈约以贵公子身份相号召,文人影从,永明体新诗的创作成为南朝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沈约与谢月兆对永明新体诗的贡献向来为学界所认可,而王融因理论不显、创作不著而被学人所忽略。实际上,王融对永明体有首创之功,他对永明声律论的贡献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0.
从籍贯来看,东魏文士中山东士族是主力,其次是汉化少数民族士族,再次是关中士族、地方士族和非士族,最后是南来士族。东魏文士籍贯分布的不平衡是政治形势造成的。东魏是北魏后期文学成果的集中时期,也是对南朝宋齐文学因素的消化时期,同时也为北齐文学达到北朝文学的顶峰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东魏是北朝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强化言说技术进而遮蔽言说主体,是南朝诗歌"技艺化"的直观表现;"技艺化"的深层意味在于,在士族"话语权"导向下的文化机制中,南朝文人之所以对诗歌创作趋之若骛,主要在其标榜风流、彰显才学、玩赏娱乐等文化技艺功能,而不是传统诗歌感物吟志的抒情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南朝正史的记载中,有一种十分明显的现象,即南朝士族中,尤其是武将出身的士族在崇尚文学的时风感染下,逐渐向文士家族转变,如到氏、张氏、沈氏、柳氏等,同时南朝帝王本身的形象转变也是一个实证。帝王与宗室对文学的提倡促成了文学兴盛,但也造成时人鄙视武风、不堪武职的习气。  相似文献   

13.
研究南朝士族文学,不可不关注沈约。从史料可知,具有强烈士族门第观的沈约,在政坛和文坛上都表现出复杂性。作为政治人物,他是不足道的;但是,在文坛上,沈约的文学活动及他对南朝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应予肯定的。事实说明,他作为那一特定时期的文坛领袖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4.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王大建东晋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学校教育不够发达,但文化事业仍比较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各类文化人才。究其原因,土族家学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就东晋南朝土族家学的内容、形式、特...  相似文献   

15.
襄阳地区的武力豪族是支撑南朝宋、齐、梁三代的重要军事力量,其主要由秦陇、河洛的侨寓士族和汉水流域的土著豪族组成。其代表人物多凭藉武力勋功进仕,有的位列朝廷显职。不过,在崇尚士族门第的南朝社会,作为门风尚武的晚渡士族和地方土著豪族雍州豪族的社会地位偏低,其入仕道路不畅。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了这个地域势力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卜宪群 《南都学坛》2004,24(3):19-23
士族的衰落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既要从宏观上考察,更要从微观上细究。从总体上来看,东晋,特别是南朝,侨姓士族的衰落是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的结果。然而士族内部的分化与瓦解也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士族内部的分化与瓦解是指士族各族之间,同族不同房支之间,同一房支不同家庭之间升降互有不同,衰落也有早晚之异,不能以郡望统而论之。  相似文献   

17.
论中古士族者,往往以为唐后期士族政治、经济特权丧失几尽,因而是一个腐朽落后的社会政治势力。如果我们把唐后期士族放在当时最大的政治漩涡——藩镇割据、引入注目的经济趋向——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去探索和考察,便可发现上述观点至少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8.
东晋士族的衰落及其对文化史的影响陈明陈寅恪先生认为,“南朝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东晋,二为宋、齐、梁,三为陈。东晋为北来士族与江东士族协力所建,宋、齐、梁由北来中层阶级的楚子与南北士族共同维持,陈则为北来下等阶级(经土断后亦列为南人)与南方土著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东晋高门士族的衰弱,孝武帝时期一度"政由己出",皇权有所强化。孝武帝以其弟司马道子执掌朝廷中枢军政大权。孝武帝与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之间尽管存在着争权夺利的斗争,但其压制高门士族的政策是一致的,他们利用具有外戚身份的太原王氏,排挤、压制在淝水之战中立有殊勋的陈郡谢氏家族,显示出皇权与门阀政治的内在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20.
南朝齐梁时期 ,皇权政治取代了门阀政治。齐梁君主对门阀士族的基本态度是 :改朝换代之际 ,利用门阀士族来装点门面 ;让他们充当御用文人 ,以满足自己对文采辞章的偏爱 ,仅此而已。与此同时 ,门阀士族政治、经济地位则一落千丈 ,代之而起的是寒人对中央、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权力的全面控制。士族也曾试图改变这种生存处境 ,然而进退失据 ,应变无方 ,自处乏术 ,最终走完了自己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