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将要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一、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疆域;二、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三、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来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即将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1)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领域;(2)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3)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析马克思恩格斯悲剧内在根源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确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悲剧内在根源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讨论了他们关于“置于两方面之间”的悲剧观念  相似文献   

4.
由车尔尼雪夫斯基开创到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成熟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理论发展的另一走向,即从外部寻找悲剧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车尔尼雪夫斯基扭转从悲剧人物自身寻找悲剧产生原因的倾向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地从社会历史的方面挖掘了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悲剧美探索     
历代美学家都就悲剧这一重要美学范畴作出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在悲剧理论史上竖起了新的丰碑.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悲剧,这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要认真研究悲剧艺术规律,总结新时期创作经验,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悲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科技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视野下科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讨论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外在价值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具有的内在契合性.提出应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为理论依据,认识科技的本质属性,注重科技的人文价值;关注科技的价值特性,把握科技的价值导向;树立生态化的科技观,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人性化,恢复科技本质.  相似文献   

7.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悲剧作为艺术形式,决非空洞干瘪的外壳。它是一种预成的范型,是对人类艺术实践中所积淀和储存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经验的抽象化凝结,是审美规范与社会历史的规定性的有机统一。这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的一系列论述中所显示出的深刻内涵。马恩的悲剧观来自于他们高度重视形式,强调形式与内容辩证统一、相互转化的思想。而迄今为止被看作马克思主义正统的关于内容决定形式的那一套理论,实际上是列宁提出,斯大林发展完善的,与马恩的观点有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简别自亚理斯多德以来的悲剧人物观。不同于亚氏的悲剧人物“好人”观和黑格尔的英雄时代文艺观,本文从自然界对人类的外在压力方面分析了英雄人物作为悲剧主角的必然性。并比较了黑格尔的世界理念冲突说(本文称之为悲剧理论中的神人相应思想)和中国的天人合一理论中的川页天、法自然思想,指出了两种观念存在着领域上、目的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萧红小说中展示的婚恋悲剧现象,凝聚了作家的审美情感与生命体验.本文试图从“男性压迫”、“女人意识”这两个外在和内在的破坏性因素来剖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挖掘悲剧更为深层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在<麦克白>中,女巫及其预言贯穿全剧始终,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悲剧气氛.女巫是麦克白心灵的魔鬼,是其内在私欲的外在表现;女巫的预言则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冲突,昭示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雷雨》以错位的家庭角色的冲突为表征,从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人的内在欲望两个方面探究了人的悲剧性存在.作品中,由周、鲁两家构成的这张命运之网有着极大的破坏性,极具毁灭性与悲剧性,这种破坏性冲突力量的形成根源于剧中人物家庭角色的错位.错位的家庭角色成为剧作组织冲突线、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以及塑造人物性格、探究人性奥秘、开掘人生悲剧性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视“悲剧”为“艺术皇冠”不同,温柔敦厚的儒雅气质和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导致中国悲剧学长久缓行在直觉水平。然20世纪中国的现实和艺术,充满悲剧意味,作为民族现代悲剧美学家的陈瘦竹,富有创见地将古今中外悲剧艺术相接通,予以知性和情感观照。他以崇高为悲剧之本质内涵,依此透析英雄悲剧、平凡人物的悲剧和错误造成的悲剧三者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并强调悲剧中乐观豪迈的因素。晚年的陈瘦竹潜心研究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等悲剧理论,全面阐发现代化潮流给悲剧艺术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揭示现代悲剧新趋势,比如以悲剧崇高征服和超越苦难,悲喜因素的混同交融和“富有诗的目的”等。陈瘦竹坚持从现实关切、社会冲突中寻求悲、悲剧和悲剧快感的合理解答,作为一个“世界主义者”,他鄙弃偏于一隅的闭门造车,主张“东张西望”“兼收并蓄”,可信性、科学性是陈瘦竹悲剧美学的重要出发点,由此他实现对现代悲剧美学原则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俄狄浦斯王》和《还乡》两部不同时代的悲剧作品为代表,从主题、悲剧效果、悲剧成因、悲剧主人公身份以及悲剧表现手段等方面探讨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民初言情小说的悲剧可分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其悲剧意识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和故事结局之中 ;民初言情小说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美学追求有关 ,又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悲剧意识,人们马上想到它是对悲剧性现实的反映,但现实的悲剧性并不一定总会随之产生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悲剧意识,真正的悲剧意识是建立在对悲剧性现实的理性把握和一定的文化背景基础之上的。具有深沉而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的悲剧意识亦如此,同时又赋予了悲剧意识新的内容,即蕴涵在具体而现实的爱情和社会理想悲剧中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叔本华的悲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现代最早引进的西方悲剧理论是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而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围绕人类所受的痛苦并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展开的。这种痛苦的摆脱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叔本华更强调人类的悲剧命运,个体只是体现了这种悲剧命运。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没有善恶分别的。  相似文献   

18.
从《欢乐之家》窥伊迪丝·华顿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欢乐之家》为底本,对伊迪丝.华顿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辩证地总结了她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和其带有的自然主义色彩,并结合小说女主人公的经历,论证了伊迪丝对生命悲剧性的深刻体验与见解、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悲剧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考察:贾府的悲剧、大观园的悲剧和贾宝玉的悲剧。这三层悲剧的性质不尽相同,它们一起所形成的悲剧意蕴,表明了悲剧的普遍性质  相似文献   

20.
《史记》的悲剧性历来为世人所称叹,但对其悲剧的界定,多体现在悲壮人物身上,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为基本特点,以惨烈的结局深化悲剧主题。基于黑格尔对悲剧的诠释,力图从冲突对立的矛盾双方入手,于双方的对立依存关系里寻求悖论的依据;且以刘邦为悲剧原形,以世人对其"无耻"和"大度"的评价为着眼点,既揭示其成功来源于"无耻"和"大度",又指出其失败亦归结于"无耻"和"大度",进而探讨个体在无法调和的悖论中所彰显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