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会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三大基本精神,即改造世界的革命精神、整体辩证思维精神、面向现实的实践精神。这三大基本精神孕育着社会工程思维与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社会工程的探索与创新,社会工程范式是大科学时代马克思主义把握世界的一种新的方式,它吸取并反映了现代科学众多知识成果与方法。分析指出,社会工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和发展的新领域,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哲学思想的发展紧密联系;但是自1978年至今,中国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已经使用了30年,其中有关“科学”的论述很不充分,至于“技术”与“工程”的活动的理论概括内容更是一片空白;工程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社会工程哲学更是需要开拓的新的学术领域;研究社会工程哲学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理论内容、理论立场、理论方法上具有内在的承接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分析”是“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弗洛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基础,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宏大理论视野,将传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个体心理分析发展为社会心理分析,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共同心理问题的表征、本质与救治路径。“社会心理分析”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应用,也是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扬弃和发展,这一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包括思想资源的整合性、理论成果的交叉性、价值意义的现实性。对其理论特质的学术梳理,可以拓展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的视野,促进我国心理学科走出西方文化霸权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亦可为构建积极健康、理性和平的社会心态给予启示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民众社会心理建构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建构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扩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力的现实迫切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社会心理,用浸透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社会心理回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中国化,为国人构建起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新的社会心理氛围,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原理,强调目标和过程统一;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有机体原理,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强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既注重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又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本质,既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又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实践理性的凝聚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管理是党自十六大以来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升华。胡锦涛同志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厚的科学素养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高度关注信息网络技术和虚拟社会的发展,在深刻洞察互联网发展态势和我国虚拟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根本任务、目的、管理的路径,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认识,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虚拟社会管理思想。胡锦涛同志虚拟社会管理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管理理论的时代化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和满足各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哲学认识论———“理论———实践”的新课题。关于社会工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可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项社会工程的研究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原理,是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这些思想对今天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中国设计建立起来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在当代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于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关于各国、各民族都必须对外开放,在互相学习与借鉴中求得发展的观点;关于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关于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对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认定个人性格是建立在人与社会互动的基础之上的,由此他把社会性格看作是一个团体绝大多数的性格结构的核心.社会性格的形成是文化、教育、家庭及社会的无意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性格在弗洛姆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弗洛姆的理论、经验研究,更重要的是为他评判社会奠定了基础.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既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格论,也弥补了马克思理论的不足,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思路.但他过于注重心理的作用,从而偏离了马克思思想的原意.  相似文献   

15.
生存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向度。“传统哲学”,由于其实体性思维方式 ,从而导致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形而上学”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关系性思维方式 ,亦即实践思维方式 ,从而表现出其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生存论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通过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得到初步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是通过其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类存在方式而最终确立的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社会保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保障的发展前提、适度发展原则、价值取向以及实践理性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基本精神,又对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实于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引领。"引领生活"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哲学精神,也体现了其对生活历史性的深邃理解和对生活现实性的当代把握。马克思主义对生活的引领是通过为现代生活确立价值导向、为现实社会生活矛盾的化解提供价值标准、为处理现代生活发展困境提供了价值选择方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平台、为社会生活指明了共同的价值理想而实现的,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此,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三大理论成果,并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建设;再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不但要组织编写全面反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教材,而且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同时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确立马克思理论"微观基础"时,通过重释马克思的原典,承认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客观要素"的价值,并有限地体现出其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客体动力观"的"回归";通过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主客体要素统一性的阐发,表达了其关于社会发展动力是主体与客体双重要素推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