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走进乾陵     
乾陵,一个尘封千余年的唐代陵墓,营建在渭河之北的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车过乾县县城不久,便能远远望见公路左侧屹立着一座高大而顶部浑圆的石山,这便是梁山。据史书载,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以后唐代葬于关中的十九位帝王都依循此制,史称“唐十八陵”。在这“唐十八陵”中。乾陵不仅形成最完备、最典型的“因山为陵”的基本模式,而且独具特色。 乾陵的独特在于它是全国历史帝陵中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陵。他们分别代表两个王朝,即唐朝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代表大唐,武则天称帝后则代表大周,但又是夫妻关系。这种一陵合葬两…  相似文献   

2.
清代满蒙联姻政策的实施,使清代公主大量下嫁外藩蒙古地区(现在东北),而这些公主死后又大多葬在藩地,因而东北地区有大量公主陵存在。近年来考古发掘几座公主陵墓,为我们研究清代下嫁外藩公主丧葬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以这些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还原清下嫁外藩公主葬所、陵园、祭祀、停灵、葬法与葬具、葬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关于高句丽有“回葬”习俗的见解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长寿王迁都平壤前高旬丽并不存在回葬之俗,国王应以都城为“家”,死后不可能葬于远离都城的地方,虽然长寿王在生前曾为自己在故都国内城建筑陵墓(将军坟),但其死后却安葬于新都平壤。同样,国内城的“五盔坟”4号坟亦不是高建武之陵墓。至于用移居唐朝的高句丽上层人物的“回葬”来证明这是高句丽固有之俗,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移居唐朝的高句丽上层人物的“回葬”,是“入乡随俗”,泉献诚、泉毖之归葬于洛阳北邙“旧茔”,是唐人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佚名 《今日南国》2010,(14):40-41
第一次入棺:1908年 同治五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  相似文献   

5.
明朝的皇家陵园共有4处: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实际上,在湖北省钟祥市还有一处,即明显陵,只不过陵主朱生前没有做过皇帝。右元  相似文献   

6.
帝陵陪葬,始于西汉。唐自高祖献陵承袭此制,并于前期(以玄宗开元时葬睿宗于桥陵为界)呈现繁盛的景象,但到后期渐至衰微以致消失。这一现象可从下表中清楚地看出。  相似文献   

7.
转折点     
1409.6.20明十三陵开始营建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自永乐七年(1409年6月20日)修建长陵始,到清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时间长达200余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整个陵区共埋葬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陵区面积达4000公顷,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相似文献   

8.
辽陵及奉陵邑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境内,包括祖陵及祖州城、庆陵及庆州城,为辽代帝陵。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陵是大辽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贞烈皇太后、齐天太后陵寝,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2  相似文献   

9.
秦汉帝陵是当时社会在地下的再现,其发展变迁与当时秦汉社会密切相关。从秦始皇陵到西汉十一帝陵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规模巨大,厚葬严重。它们既是皇权至上的产物,又是统治者好大喜功价值观的体现。由于秦汉统治者把增长有限的经济力量用在了无限度的陵墓修建上,从而加速了秦汉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明显陵     
《可乐》2008,(10):2-2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明代帝陵,也是明代一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帝陵。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陵寝制度,是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而确立的,它是封建统治者作为推崇皇权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手段。历代帝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宣扬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往往不惜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营建陵寝,把他们生前纸醉金迷的生活带入死后的“另一世界”。因此,历代陵寝制度的变化,往往可以反映出每个朝代的兴衰。本文仅对唐宋陵寝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图从一个侧面,揭示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代历经二十一个皇帝,建有二十个帝陵,其中十八座建在西汉帝陵北隅陕西咸阳的二道原坂上,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元前210年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当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  相似文献   

13.
北魏陵寝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睿 《南都学坛》2009,29(1):41-42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迁都洛阳以后,北魏的陵寝建制受到了中原地区家族葬的影响,而通过对方山永固陵的研究可以看出,迁都洛阳以前,北魏帝陵的墓室结构就沿用了中原地区自汉以来的传统形制,在陵前立石殿、石碑、石兽、石阙的做法更是与东汉时期盛行的墓祭礼俗密切相关。但是,将墓地与佛寺结合起来,则是北魏陵寝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北宋陵寝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阴阳堪舆术影响甚盛,陵寝制度深受其影响。在择陵地和布局陵园时,严格遵循南高北低、东穹西垂的地势要求。祔葬的皇后和陪葬的皇室墓区位于帝陵的西北方,陵前石雕像的数目、位置固定,三重方上陵台寓意山陵。丰富的随葬品包含着实用器和明器两大类。此外 北宋还在陵区设有皇家寺院分别为先帝祈祷、追福。  相似文献   

15.
辽朝立国垂二百年,先后传了九帝,除世宗、景宗和天祚帝而外,其余六帝死后都葬在属于契丹本土的赤峰北部。长期以来,由于地望的偏僻和观念上的偏见,学界对辽陵的情况很少关注,除了十分有限的几篇考古调查报告,几乎不见有专文研究。发掘和清理北方民族在祖国历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不可忽略辽陵这一重要内容。故本文拟就赤峰境内的辽陵状况作一概述,以图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从来没有哪座花园像圆明园那样,承载了如此严峻的文化语义。它生前曾是皇帝私人享乐的喜剧,而在死后却转向了无尽的公共悲剧。从花园的废墟里,诞生了崭新的国族信念,它逾越满汉之间的深仇大恨,转型为一种全新的大中华国族主义,进而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核心价  相似文献   

17.
东汉光武帝原陵在今河南孟津县白河公社铁谢村的大冢,俗称“刘秀坟”。该冢在洛阳汉魏故城北面偏西,孟津老城西八华里,位于北邙山之阴,靠近黄河。陵墓西边的光武庙中,保存有《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祠碑》,说明从唐代以来已肯定该冢为原陵。近来有不少考古工作者,对这个确定的原陵,提出了否定意见,如陈长安先生的《洛阳邙山东汉陵试探》一文(《中原文物》一九八二年第三期),断定现在所说的“刘秀坟”并非原陵。他依据《帝王世纪》原陵在洛阳西北十五里的记载,以汉魏故城北边的大夏门为圆心,以晋代尺度的十五里为半径,在地图上画弧,用数学方法,把西北方向靠近弧线的刘家井大冢当作原陵。而且,他认为从来确定的“刘秀坟”实乃北魏孝文帝所筑之方泽坛。今年四月底,我参观过洛阳的东汉诸帝陵,作过实地的调查,同时对有关文献记载也曾作过探索,现在把我探索的结果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魏书》中方山、方岭的位置 ,即今大同市孤山 ,北魏孝文帝的陵墓 (高祖陵或长陵 )并不在洛阳 ,而可能与文明太皇太后陵 (永固陵 )同在孤山。据推测 ,上述两皇陵与方山石窟 (思远佛寺 )的故址 ,有可能被埋藏于孤山岩体的内部  相似文献   

19.
辽陵及奉陵邑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境内,包括祖陵及祖州城、庆陵及庆州城,为辽代帝陵。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从霍去病墓石刻看汉代的美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生前战功卓著,死后汉武帝为他举行了盛大葬礼,并赐以陪葬。据史载:“(霍)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长安至茂陵,为冢像祁连山。”颜师古注曰:“(霍墓)在茂陵旁,冢上有竖石,冢前有石人马者也。”这就是现存的霍去病墓石刻,墓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境内。汉武帝茂陵有陪葬墓多座,迄今为止只发现霍墓周围的“祁连山”上散置的这一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