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臣民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顺从思想和"官本位"思想,造成臣民文化中人的主体性被抑制。公民文化是一种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以参与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政治文化。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只有以公民文化为价值取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完善法制和民主政治思想,发展市场经济,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合理借鉴与吸收西方公民文化,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公民文化是传统臣民和村民政治文化与现代理性参与政治文化的一种混合,尽管不同少数民族公民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多样性,但是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参与的被动性、公民文化的局限性、重视文化的象征性、政治情感认同的双重性等。这些特点体现了少数民族公民文化村民价值取向色彩比较浓厚,少数民族公民文化处在政治文化和政治结构相互整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公民文化是一种混合现代化与传统因素、目前正处于政治渗透过程中的政治文化,它正在或即将取代种族、传统、血统等价值观成为人类社会的认同价值,这种认同价值由于其"非排斥性"产生了具备和谐社会特点的理性、协商、妥协的平衡利益冲突方式.因此,公民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公民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理性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成熟的政治文化的推进,在传统臣民文化仍未消失而现代政治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培育并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变革与重构的复杂态势.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性、包容性的主导政治文化,成为加强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新型资源.发展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建构公民身份、维护公民权利,形成现代公民文化体系,是建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伴随着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而逐渐形成的,阿尔蒙德所指出的融合了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公民文化正是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理想土壤。西方公民文化传统中,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基于不同的自由概念而呈现出二元对峙,而社群主义和公民资格理论的崛起正是应对了自由主义公民观的现代性危机。虽然论战双方还没有一个输赢结果,但最终受益的是整个政治文化理论界,也为中国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试论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结构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剖析一国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了解该国政治体系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在精英和大众层面都存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文化三种类型的交织与分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应以发展和权利、民主、法治为核心理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为指向,探寻其整合与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现代性公民文化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对象的公民性,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是当代中国公民文化构建在价值、形式、实践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公民文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努力培养公民性,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构建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批判性分析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远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存在整体主义、等级制和人治主义的历史积弊。为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适应现代政治生活,实现政治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关系,培育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政治的责任感与实际参与的差距能有效保持政治精英权力与责任的平衡。该平衡是民主政治稳定的基本条件。民本思想勤政为民、尊重民意、关心民生等政治理念是公民文化的必备要素。用这些政治理念塑造对民负责的精英文化和民众信任政治精英的大众文化是民本思想当代价值的落脚点。融合了这两种政治文化的公民文化能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从主导政治文化社会整合难度加大、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将会长期存在、全球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冲击、网络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及相关学科发展滞后、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政治社会化渠道不完善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政治文化面临的挑战,此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的、法治的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外在特征是以经世致用为基本价值取向 ,探求治国的学问和方法 ;它凸现人的政治行为的价值目标 ,强调个体自觉的道德主体性 ,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上的一种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进程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使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政治文化并存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导统合作用。因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从坚持马列主义和党的领导、更新政治观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握好关系国家安全的政治问题、树立全球意识,创新政治思维、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宽容型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华森  鄢英 《南都学坛》2006,26(5):119-12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专制性、依附性、宗法性和人治性的特征。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的影响是正价值和负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的关系研究,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的思想基础;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变革趋势;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若干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权主义是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文化的整体概括。这一论断的提出,使得从学理的视角深入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惟一政体形式——君主政治成为可能。通过对诸子百家之学的历史定位,我们可以从源头上指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的性质与基本特征,梳理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题,指明在政治思想观念层面从传统向着近代转型的基本路径。这种理论概括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命运很有启迪意义。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看,王权主义具有某种极权主义的特征,并且表现在政治价值结构和政治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身并不含有现代化的因子,中华文化的现代化需要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而这正是我辈学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影响政治体制的改革进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呼唤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需要从体系文化、过程文化以及决策文化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并透过政治运行民主化、政治生产市场化、政治价值世俗化、政治录用社会化等基本路径,推动其不断发展,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其合生态的目标定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的、法治的、公民的政治文化,而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开放构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宏观生态条件,即它在与全球化生态系统的能量交流与变换中新陈代谢,在市场经济的生态场域中萌芽、孳生和成长,在开放的生态视野中塑造理性的政治价值判断。如果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其实现的微观生态途径则包括现代化取向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媒介引导和制度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