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栻是南宋时期与朱熹、陆九渊、吕伯恭齐名的道学家。宋人陈亮曾指出:“乾道间东莱吕伯恭、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 (《陈亮集》卷二十一)《宋史·道学传》将朱熹与张栻并列,朱熹亦曾多次表示张栻的学说对他“多有启益”,“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南轩文集序》)可见,张栻的哲学在南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张栻的哲学对深入掌握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理学与心学的分野以及理学与事功学派的论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宋诗类选>及<无锡县志>中辑出<全宋诗>失载之窦纲其诗,并通过宋人文集勾勒出其人大致生平;同时对<全宋诗>所收苏绅诗歌亦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3.
张栻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及文学家。他在哲学、文学、教育尤其在理学领域贡献卓著,历来广受学者关注。近四十年来,学界涌现出一批张栻研究的重要成果,研究视角涉及张栻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张栻与湖湘学关系、张栻与朱熹交谊及其文学成就等。就研究现状而言,张栻研究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有一些不足,诸如师承关系、交游情况、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都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4.
张栻易学的基本架构是以太极为宇宙本体,太极函天、地、人三材之道为一。认为阴阳作为天之道,乃形而上者,非形而下,这是张栻与程朱等理学家的不同之处,体现了张栻易学的特色。更为精彩的是,张栻通过阐释《周易》而展开对道器关系的论述,提出了与其他理学家不同的器先道后说,这是张栻易学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朱子在<文集>、<语类>中有大量关于<尚书>的论述,并详细谟>数篇,为蔡沈<书集传>确立了注释的基本原则和体例.但比较朱子与蔡沈注释,二者在<尚书>训诂、义理和注疏体例上依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庐山远公话>是敦煌变文中唯一以"话"命名的作品,作为话本,其形式完备,时代远早于宋元话本,在文学史上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敦煌变文集>所收<庐山远公话>,由王庆菽根据S2073号卷子校录,其后潘重规、项楚、黄征、张涌泉等又作了精心的补校,使这部作品的面貌日益真实地显现出来.但重读此篇,比照各家校注,仍觉有可商榷之处,兹举一处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张栻对二程推崇备至,书中大量引述和发挥二程之言,宗奉二程的特点十分明显。同时,张栻对《论语》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表现出专注于阐发义理、追求义理连贯和意义圆通的特色。再者,《论语解》是张栻依托《论语》而大量发挥其理学思想的著作。在解说过程中,张栻将其理学观念熔铸于《论语》文本之中,赋予《论语》以鲜明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8.
张栻与宋孝宗关系不为学界所注意,文章利用现存史料分析张栻与宋孝宗关系之演变。隆兴初,宋孝宗起用张浚谋划北伐,张栻因此得以面见宋孝宗,并获宋孝宗信任,在宋孝宗与张浚之间充当联络员,往来传递军机,其间张栻还得到过宋高宗召见。乾道年间,张栻被宋孝宗召为侍讲,再次近距离接触宋孝宗,但张栻言行多触宋孝宗之逆鳞,两人关系走向疏离。此后张栻再未回到宋孝宗身边,其临终遗表也不能上达。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睡虎地汉简<算术>和<九章算术>、<张丘建算经>中的委输算题的特点,利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岳麓书院秦简<数>、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等材料提出推导其术文的复原方案.并用睡虎地秦律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探讨了这类算题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律令中的程.  相似文献   

10.
吴师道乃元代颇有成就的大学者,在学术史、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且于文学亦有造诣.可惜历来很少有人涉及,其文集后世流传不广,影响了吴师道的学术价值.本文对<吴礼部文集>的版本源流作出考述,釐清其系统,认为<吴礼部文集>有四个版本系统.是书元刻本,乃世间仅存者,本有脱叶,今入藏日本静嘉堂文库.乃后世诸多钞本之祖本.流传颇广者,乃王士稹写本.明棉纸蓝格写本,与元刻本不同,出自原稿,竟体完整,又以吴氏所藏家稿校定,又经傅增湘校勘,不独在各钞本之上,抑更在元刻之上,今收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全元文>第三四册收录吴师道文十七卷,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礼部集>为底本,未能吸收前人的校勘成果,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是《东莱标注三苏文集》之一种,是人们熟知的苏辙文选本,但是,论苏辙文者几无人对其作过研究。据书前目录,全文二十二巷,共收文276篇,今存一至十五卷,文179篇。所存较《苏辙集》多127字,简145字;多9句,简11句;可校勘367字句,乙正14处字句,字句的转换29处,佚文2处;差异多达七百多处;又多与早出的宋刻本相同,且后出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也从而相同;所选较他选本有64篇文章是独选。《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是一个颇有价值的苏辙文选本,在文献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庄子阙误》载录唐至北宋中期《庄子》八种版本的异文,对探讨监本《庄子》的形成和影响、唐宋《庄子》的流传与演变及《庄子注疏》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蒋门马认为诸本异文皆是据郭注成疏、句法文意“篡改”或“增补”而造成的讹误,不足为据;将其与敦煌写本和高山寺钞本对比,发现异文中有一部分是有来源的,不是抄校者的篡改。梳理诸本之间的关系,发现天台本与监本属于同一系统,张潜夫本是以监本系统的本子为底本而成,文如海本与众本都有共同异文,可能曾参校众本,张君房所校三本则互有参考。《庄子阙误》在记录诸本异文时有不少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包括《庄子校诠》在内的各点校本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遗漏的异文见于《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研究和点校时需要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黄羿所编撰的《花庵词选》是宋代极为重要的一部词选,分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两部分,历来刊本较为复杂,或一选单行,或两选合刻。文章从单行本和合刻本入手,梳理和分析了《花庵词选》的历代刊本,介绍了各种刊本的相关内容及流传关系,为深入研究《花庵词选》的版本目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郑永晓 《南都学坛》2006,26(3):59-63
黄庭坚诗文在宋代的传播与刊刻是有关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对解释黄庭坚在宋代的巨大影响和后来江西诗派的确立极为重要。黄庭坚投师于苏轼之前,在诗坛上已颇有声名。成为苏门弟子后,更加速了黄诗的传播过程。南宋以后,黄庭坚诗文集的编纂与注释基本完成,各种刻本流行开来。在黄庭坚文集的编纂、刊刻过程中,家族、姻亲等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轼<论语说>明代已佚,清末张佩伦曾有辑本,但未传下来.1992年卿三祥、马德富二先生又重作辑遗,是目前较完整的<论语说>辑本.本文在卿、马二氏所辑外,补充辑录了<论语说>遗说10余条,可补文献不足之缺.  相似文献   

16.
苏词研究是近世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有关苏轼词集的编刻整理累计有二十余种。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苏轼词集校注》,在参考传世苏词各重要版本和近期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词集作校勘、注释、编年、集评、辨疑等文献整理工作,在各个领域均进行了新的探索。撮其要者,在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这就是:意象词旨的深微探析、编年本事的精细考订、词语注释的准确追寻。  相似文献   

17.
北宋蜀学三教融合的思想倾向通过龙昌期、章詧(chá)、三苏、张商英等人融合各家,兼用佛老,重视儒学的治学实践体现出来,反映了北宋巴蜀地方文化的重要特色。为蜀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思想环境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石昌渝先生<〈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考>一文提出的几个内证--宋、明土兵制度、银元作为货币流通使用的时间以及子母炮出现的年代等问题进行文献核查和考证,可以发现石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考证均存在史实错误,因而,根据这些"内证"推导得出的"<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春秋摘微>是中唐诗人卢仝精研<春秋>之著作,但对其流传与著录情况长期以来失于系统研究.据现有文献考证,<春秋摘微>唐代即有流传,但不见著录.宋著录有四卷本、不分卷本和一卷本三种情况;元著录有四卷本和一卷本两种情况;明<永乐大典>中间接收录<春秋摘微>六十二事;清李邦黻从中辑出编为一卷.是知历经朝代更迭,<春秋摘微>之四卷本、不分卷本和一卷本系统,先后不传,所存者唯清李氏辑本.  相似文献   

20.
《历代地理指掌图》作者之争及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代地理指掌图>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国历史地图集,旧题苏轼著,虽有人怀疑系伪托,但正面材料不够充分,至今尚无定论.笔者从该书的文风、内容、版本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进一步肯定了伪托说,另外,还从四川地方文献中找到一些材料,证明真正作者是北宋巴县人税安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