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实施岗前培训制度、双月小论文制度,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与学术创新论坛,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和重视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培养等途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加强林业院校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严把生源质量关;完善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健全研究生的创新体制,加强创新管理;将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浅议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学校校园创新氛围、研究生导师的培养与考核、创新的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能为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启迪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与研究生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生是未来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研究生培养必须以创新教育为主导。本文立足于知识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和信息社会学习的基本要求 ,分析了创新教育和研究生培养的关系 ,提出研究生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研究生创新教育核心的观点。本文详细探讨和分析了研究生学术活动对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 ,并为在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如何推进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 ,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作者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入手 ,着重对如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一是需要形成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理念,构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指导方法、教材教案和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是加强研究生的"古今通识"教育;四是创建"跨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平台;五是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鼓励和尊重创新的环境与制度;六是持续不断地检验、推广和应用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经验.在以上几个方面之中,搞好"四个结合"尤为重要:一是学科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相结合,二是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三是科学研究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四是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对研究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具体做法,通过精品课程与教材、导师队伍、优秀博士生培养等五大体系的建设,优化了研究生的培养环境,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领导重视、制度保障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总结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经验,对如何进一步实施创新工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新时代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但当前研究生创新创业育人存在研究生培养重创新轻创业、跨学科“双创”团队组建困难、科研与“双创”冲突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成都理工大学提出了加强构建创新创业课程群落与竞赛育人协同培养模式、建设优秀“双创”导师队伍、搭建“双创”赛事与实体平台基地、营造“双创”文化环境和探索长效机制等研究生创新创业育人“三三三一”模式,有效地提升了研究生就业创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品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其关键环节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持续科研创新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中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培养缺乏、研究生导师责任心不强、研究生培养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借鉴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应着重开展研究方法论培养、加大校际和校企合作力度以及从系统工程角度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提高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跨学科录取研究生状况、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及招收、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利弊全面考查和客观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研究成果、实施方案及实践成效的梳理,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具有三大方面的优势;从国内外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招收和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殊意义;构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应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平台以及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等方面着力;应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与跨学科科学研究相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培育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结合、校内跨学科导师指导与校外跨学科导师指导相结合以及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要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学术经历的师资队伍;以科研任务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方法,将研究生尽快带入科研第一线;继续优化、深化和完善"跨学科研究生论坛",使研究生在辩论中产生问题意识。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二是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三是指导教师在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知识创新与物质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惟有人类才具有的、旨在创造新东西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自觉活动.创新基本分为物质创新与精神创新两类.科学技术既是知识创新的产物,又是物质创新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产权保护贯串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的重要法律保证。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与集群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组织是技术创新运作与管理的主要内客,基于单个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劣势,集群式创新是中小企业能够将技术创新活力和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性有效结合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集群式创新也会出现新的特征,因此,我们应当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加强集群式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创新文化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高等学校在坚持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大力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完善创新的制度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创新文化与创新体系建设共同推进,相辅相成,全面提升高水平大学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素质之一。石油院校要加强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宽口径就业,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以培养其自主的创新意识;其次要重视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最后,还要建设一只创新型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师带动学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大学生学习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 的创 新 是教 育 的创 新的 重 要方 面。传 统 的教 育 理念 和方 式给 大 学生 的 学习 带来 了学 习 的观 念 、方 式、层 次 、心态 等有碍 于学 习 创新 的诸 多 问题 :注 重知 识 目标 ,忽 视 方法 目标 ;注 重求 同 思维 ,忽 视 求异 思维 ;注 重 接受 学习 ,忽 视 发现 学 习;注 重急功 近利 ,忽 视 求真 务实 。 为此 ,大 学生 学 习改 革 的要 务,就在 于确 立 学生 的 主体 地位 ,提 高 学生 以自 主 性、迁移 性、质 疑性 、创新性 等为 主 要特 征的 自 主学 习 能力 和创 造学 习 能力 。  相似文献   

17.
刍议高校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进程中,高校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在实践中,高校创新教育必须把握五条原则:集中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原则相结合;坚持民主性原则;体现实践性原则;贯穿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但由于高校创新教育存在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软、硬件环境建设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实践中出现一些瓶颈问题。因此,总的来说高校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管理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内涵,即从“知识发酵”模型的角度看,创新生态系统实际上是要求创新知识母体的知识“完备性”。创新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企业间的知识互补,而且也包括企业内部各部分知识的协调。本文从知识的获取渠道和创新所需知识的性质出发,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管理的4种模式,对企业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提出了渐进式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章就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内涵、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以及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中应处理好的几对矛盾——“规范与创新”“失败与创新”“发展与创新”等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该文从哲学的高度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有意识地对发展、创新及其本质和规律进行思考。创新和发展是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都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规律的科学总结、概括,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方式与手段;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动力和现实需要,发展是创新的路向、目标和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研究创新问题的理论基石,同时,创新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