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对一个农业产业化由兴到衰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反思,认为要确保农业产业化得到积极地、持续地发展,必须建立和建全利益机制,真正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并就健全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合同式利益机制是龙头企业与农户连接的主要形式。文章以丰润县奶业产业化的实践为例 ,重点探讨了合同式利益机制的形式、内容和特点 ,以及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农户利益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发点,其核心问题是利益机制,即经济利益的创造与分配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联结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该文认为,建立有效确保农户经济权益的利益联结机制能促进当前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中 ,农户收益的偏低不仅不利于产业经营组织的稳定 ,而且严重挫伤农户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农户收益偏低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过逾行为、龙头企业区域“割据”和农户势单力薄 ,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合理化的真正“推动力”,政府应恰当地引导、协调和干预 ,打破龙头企业的区域“割据”状态 ,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壮大农户实力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创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认为,近年来江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要素投入效果不断改善,创业绩效不断提高。但是,农业产也化创业总体绩效仍然偏低,地区间农业产业化创业绩效差异较大,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的技术效率和产出效益偏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范围内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目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对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农户对产业龙头企业的认知不足、农户与农业企业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农业企业的技术推广与培训缺失、农户与企业的合作方式1单一等问题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通过多途径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实认知,构建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兼业化和农业规模化互动发展,依托服务、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通过利益引导、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农民无法从“公司+农户”中受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以“公司+农户”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与农民增收乏力之间的矛盾,文章以江西省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家庭经营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龙头企业实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目前农民无法受益的原因:以妇女和老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村“空心化”现状使得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偏小;农民和公司的主体地位不对称,农民难以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分配,农户和公司之间是松散型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龙头企业普遍是小企业,生存的压力已经令其自顾不暇,即使有心也无力让为数众多的农户参与到有限利润的分配中来.  相似文献   

8.
在激烈的饲料行业竞争中,实施以农业企业化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是饲料企业避免掉进企业发展的战略转移陷阱,实现 21世纪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资金、原料和土地等资源规模化、企业产品数量规模化,建立农业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机制,农户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成为龙头企业的初级生产车间,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利益机制把若干初级生产车间连结成适度规模的饲养业、种植业农业生产基地和产品市场;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可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产业群,实现将微小分散的家庭经营与企业规模化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带动农户真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农业进入市场的能力,参与国际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赢得企业规模化发展,提高企业、农户以及大农业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认为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化总体实力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带动农户能力增强、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品牌产品增多,但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应通过树立从发展中求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快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0.
由佩鲁提出并由他与其追随者发展完善的发展极理论,旨在分析与处理处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状态下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它强调资源配置应集中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和产业部门,并由此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成长.发展极理论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指导和战略形成具有有益的借鉴意义.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的发展极,需要三方面形成条件并且有三方面作用,同时在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三大效应.基于发展极理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政策建议是,突出发展极龙头企业建设,遵循发展极龙头企业市场选立原则,政府为市场选择创造外部条件,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注重资本运营,加强技术创新与扩散以及注重农业企业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