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20多年来我国关于公众科学素质的测定和科学普及的目标设定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调查和理论观点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国内科学素质测定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普及的目标是不合理且不可行的,当前科学普及需要关注的是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和协商,积极寻求二者相互的理解与共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审思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科学素质的内涵演变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审思,并从构建科学教育体系和加强社会化科学普及工作两个维度,提出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对中国教育"拯救孩子"的呼声和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的呼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教育缺少教育科学普及。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教育科学化",实现教育创新依赖于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科学首先要在学校普及,教育科研是学校普及教育科学的最佳选择,教育科学普及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扩散等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5.
任鸿隽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贯穿其推广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在于实现“科学救国”。而且其科学救国思想的演变又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本文将其思想演变的历程划分为科学宣传和科学启蒙、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科学立国和科学建国三个阶段,以期能完整地勾勒出其思想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9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普与教育委)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研究支撑中心、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和《科学与社会》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六届科学教育论坛"塑造未来人才竞争的基石:我国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在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通过活动开发青少年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该文从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土壤;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四个方面,阐述与探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学素质低下一直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意识到这一点,开始逐步重视对农民科学素质的研究工作。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和依据,如何科学准确地测量农民的科学素质是研究工作的首要问题。我国现行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中还存在着缺乏专用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忽略农民的异质性、测评方法降低结果的科学性、单一视角的设计影响测评的全面性等不足。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综合性、稳定性和与时俱进等5个原则。在界定中国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探讨并建构了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理是科学,是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更重要的生产力。根据高校科管人员在科研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对高校科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包括思想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科学精神的影响,以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科学精神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科学精神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个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普及是将人类社会智识活动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普遍推广、传播和宣传,使广大社会民众以最便捷方式、最广泛程度、最小成本地予以认知、接受、认可和促进的系列行为。社会科学普及立法意义重大,尤其是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工作面临着缺乏政府主导、资金投入不足、社会科学普及力量薄弱且组织协调不充分、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备等诸多难题。应充分阐明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困境的成因,并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社会科学普及的资金及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间的协调机制、完善社会科学普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社会科学普及的宣传形式并与新媒体紧密结合等方面,提出解决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的有效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科学传播发展中受众的主体性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从传统的科学普及到现代的科学传播,受众在科学传播发展中从单向的、被动的接受与理解到双向互动、主动参与,受众的主体性发生了根本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素质及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素质是科技活动主体在从事科技活动并在认识和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形成的稳定的品质 ,这些品质是个体进一步从事科技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研究科技素质 ,应分析其结构 ,以便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评价标准 ,确立科技教育的目标。本文根据个体从事科技活动所必须认识和处理的几种关系 ,把科技素质分为科技知识、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科技道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科教兴国"背景下,我国政府加大了科学教育相关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从素质教育、科学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多维度地展开部署。尽管如此,广大社会对于科学教育的成效仍然广为诟病。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分析科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指出多维度加大科学教育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加强跨部门整合是解决我国科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科技文化重心迅速向西南、西北大后方转移,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全国性科技社团纷纷内迁,随着大后方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些新的科技社团又陆续建立起来.中国的科技社团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沉寂之后,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又在大后方逐步活跃起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社团为纽带,通过联合或独立地举办学术年会、出版科学杂志、开展科学讲座、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克服了各种艰难困苦,积极推进科学交流、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努力加强科技为抗战服务、为大后方建设服务,对推进大后方的经济开发、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工程本身包括非技术成分,技术中含有非科学因素,现代工程技术活动是一种内涵着人文精神的社会文化创新活动、一项社会化的经济活动.高等工程专业教育在加强学生的科学、技术等专业素质基础上,还要重视其管理、系统化集成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加大人文社科含量,在一般科学学科、专业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间最合理地分配学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力促哲学、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的跟进,以切实提升高等工程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试论科学素质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科学素质的构成要素,认为科学素质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科学方法和品质四个方面,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在科学素质中,知识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科学发现的源泉,方法是科学发现的杠杆,而品质是科学素质的非智力因素,对科学素质的培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科学教育存在着外来性、工具性、专业性和指令性等问题,导致我们重科学的知识层面而轻精神层面,而在知识方面又受限于专业范围和技能训练。科学教育应重视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尤其要超越工具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学生干部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 ,是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活动的决定因素 ,应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 ,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进行。要从转变观念入手 ,健全可行的运行机制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加强指导和管理 ,需要多方面配合。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中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一方面对科学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其中蕴含着科学传播契机。新媒体环境中,科学传播以科学普及为主的传统的静态、线性常规途径已经不适于形势发展,而以突发公共事件为载体的科学传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文章结合新媒体环境,从技术条件、事件载体、阐释机遇和公众需求等方面探讨了突发公共事件作为科学传播载体的现实可能性,"危"中求"机",提出与消极应对相反的思路,倡导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正向科学传播,为新的科学传播路径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