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从哲学的角度来阐述翻译里的九对重要且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可译与不可译、艺术与科学、内容与形式、原文与译文、作者读者与译者、理解与表达、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形似神似与化境等。通过讨论进一步说明没有矛盾就没有翻译,翻译的结果是译事范畴中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从而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翻译的相对性与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诗歌一类文本似不可译而必须译,广告一类文本却可能似可译而不能译。"可译"与"不可译",是基于由源文至目的语翻译难度而作出的判断;"必须译"与"不能译",乃至"怎样译",是根据翻译的社会需求而作出的决定。不同文体的社会需求各有特点,其翻译应采用不同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广告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研究:德国功能派译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功能派译论为理论支撑研究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功能派译论并非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英汉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都存在功能关联性特征,英汉广告互译中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上、意义上的流失、替换,因而弱化了目标广告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表达效果和劝诱功能,这就是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可译性限度存在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可译和不可译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连续体,随着语言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原来不可译的可能变得可译,有限度的翻译可能变得充分。  相似文献   

4.
以功能派译论为理论支撑研究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功能派译论并非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英汉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都存在功能关联性特征,英汉广告互译中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上、意义上的流失、替换,因而弱化了目标广告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表达效果和劝诱功能,这就是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可译性限度存在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可译和不可译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连续体,随着语言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原来不可译的可能变得可译,有限度的翻译可能变得充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零翻译"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为基础,通过区分"零翻译"与"不译"、"不可译",并界定若干"零翻译"形式.结合当今流行语发展及其各种译法,探讨跨文化视角下,"零翻译"在流行语翻译中的优化应用,以辩证的视角回应当前对"零翻译"的某些质疑.  相似文献   

6.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界一直存有争议的话题.然而,根据对可译性的理据和不可译论的错误根源的分析,少数暂时不可译的现象可定义为"难译".从文化层面上看"难译"有转化为"可译"的条件,包括译者的创造性劳动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沃尔特·本雅明提出的纯语言翻译观在形式与意义、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可译性等一些基本翻译问题上颠覆了传统观念:驳斥了"译意"的观点;消解了原作与译作的二元对立关系;悬置了"可译"与"不可译"二分。反传统的纯语言翻译观带给文学翻译这样的启示:文学翻译应重视形式的传译,摆脱意义的束缚,跳出语言的框囿,实现译作对原作的超越,把握可译性意味着强调语言的差异性,追求语言的互补性。译例的分析揭示了纯语言翻译观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实践表明:文学翻译中释放、转换纯语言、显示语言间的亲缘性、追求语言间的互补性是可能的。译者的天职正是完成语言间共生互补的伟大工作。  相似文献   

8.
二度创作:在诗歌翻译中如何接近原诗的风格神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诗歌的翻译一向争议颇多,这里涉及到诗歌是否可译的问题。应当说,诗歌有可翻译的部分,也有不可翻译的部分。一般说来,诗歌的内容是可译的,诗歌的形式一般是不可译的。通过翻译实践,并结合墨西哥诗人帕斯翻译的中国诗词,可进一步阐明我们对诗歌翻译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指出中西语言中存在的某些特殊语言形式,如回文诗、藏头诗、共鸣韵诗以及拆字句等,是很难译甚至是无法翻译的,属于不可译类或译犹未译类。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共性、人类思维形式的同一性以及文化的互相渗透性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换通道相通、双语可以互译。同时由于语义系统结构的相对性,文化障碍和语言的审美功能导致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然而,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不可译向可译性转化的趋向性。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深化,以及文化相互渗透的加深,不可译总是处于向可译的动态转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