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家族企业渐进式的职业化变革受到家族主义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本文考察了家族主义文化对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离职继任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家族主义文化越浓厚,职业经理人离职后企业越倾向于重新聘回家族经理人,且优先家庭核心圈层成员;职业经理人任期内代理成本高或处于非高技术行业环境的家族企业,家族主义文化更容易驱使企业重回家族化治理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式制度在家族主义文化与职业经理人离职继任关系中起到抑制作用,这意味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影响职业经理人离职继任中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理解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2-200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CEO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家族控制和职业化经营特征对不同类型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家族所有权与管理层的分离以及家族控制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和家族CEO企业,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的家族企业中,代理问题较低,CEO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公司治理效率较高.家族职业化治理效率的实现机制主要是所有权监督和董事席位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较差的经营业绩期间,CEO变更决策所导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公司价值.上述研究结论说明,在CEO变更的情境中,家族控制特征降低职业化经营的家族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加重家族成员担任CEO的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核心员工的离职创业行为与家族制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关于家族企业形成原因的研究,基本都是从文化、观念、习俗这些社会资本元素出发,本文则试图从转型制度特征下核心员工离职创业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形成进行一个新的解释.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载体,本文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相对薄弱、社会创业壁垒逐步降低、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等制度因素的背景下,为了防范企业核心员工离职创业导致在同一行业内形成新的竞争,在位企业往往会采取家族性治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家族企业大逐渐进入从第一代向第二代传递的高峰期,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目前,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认为隶族应该子承父业;另一种态度认为家族企业应该引入职业经理人,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该文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和激励所存在的障碍,由此说明引入职业经理人并不适合我国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5.
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   总被引:131,自引:1,他引:130  
经理人市场是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本市场 ,在一定意义上 ,这是一个“职业”企业家的雇佣市场。家族企业的高速成长带来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增长 ,但在不少情况下 ,经理人的引入是不成功的。企业和经理人双方的家族主义取向导致双方缺乏相互信任 ,家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的“隐私”经营给企业从外部引入经理人带来风险。同时 ,经理人的非职业性 ,或在自己创业与作为经理人之间转移的成本很低 ,导致经理人市场的不稳定性。但在竞争和国际化中 ,对传统家族企业的改造势在必行 ,但在经理人引入上是谨慎的 ,较为普遍的模式是家族和经理人共同分割企业的控制权 ,这一模式在这里被称之为“折中治理”。  相似文献   

6.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本文研究家族企业CEO更换过程中的利他主义行为。基于CEO更换附近的大清洗行为,本文研究发现家族企业CEO更换过程中存在利他主义,体现为离任CEO在离任前通过多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为继任CEO制造"秘密储备"。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CEO更换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利他主义,家族成员内部权力交接时,离任CEO的利他主义行为最为明显,其次是职业经理人传家族成员。而家族成员传职业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传职业经理人时,主要体现为继任CEO在更换当年的大清洗行为。本文的结论对家族企业CEO更换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也有助于资本市场投资者理解和认识家族企业CEO更换附近的大清洗行为。  相似文献   

7.
刘军 《经营管理者》2009,(18):78-78
中国的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还是在刺激消费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民营企业普遍采取的家族管理模式却被主流经济学视为日渐衰弱的组织形式,并且最终要被职业经理人控制,以委托-代理机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所取代。但是基于中国现有家族企业的现状、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发达的现实,中国的民营企业陷入了一种管理上的困难局面。本文就将结合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对于家族企业制度存在的可能性、必要性做出分析,试图证明家族企业制度对于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家族企业通常采用泛家族化治理模式,但是家族企业未来必然还是向现代企业演进,这一过程由于缺乏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持而陷阱重重,因此建立健全的职业经理规范制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世权  杨斌 《管理学报》2009,6(12):1702-1708
针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成长难题,基于所有权控制视角,深入考察了日本三井从其创业到财阀生成这段时间内的成长历程。研究表明,三井财阀从创业到发展,得益于对所有权控制上3个层面问题的有效解决,即通过“总有制”实现了“分家不分业”,确保了三井公司在资金短缺情况下的健康发展;将所有权制衡理念植入家族成员的所有权分配之中,抑制了家族领导人可能的“私人利益”动机过强,或者“经营短视”所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基于信任的充分授权和作为“家族治理结构”的“大元方”的建立,为协调家族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关系建立了保障。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所有权控制创新是解决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及分配、所有权结构以及两权分离下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应看到,所有权控制创新在理论上还面临着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信任机制构建等诸多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家族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也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对于家族控制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理论界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评价.本文借助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以"对价"这个囊括公司表现、市场评价、投资 者预期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指标为切入点,利用该指标的综合性与预期性优势,重新审视家族控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以2006年底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家族控制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市场给予良好的评价,其在全流通过程中支付的成本较低;对家族分样本进一步分析得出,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比买壳上市的家族企业总体表现更好;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比家族成员直接参加管理的上市公司市场评价更高.  相似文献   

11.
国美"黄陈之争"发人深省,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家族企业管理人的权力之争,更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族管理模式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博弈。经济体制转轨期间,家族管理模式的发展弊端逐渐显现,家族制改革刻不容缓。在家族管理模式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并促进两者的协调和融合,是解决国美之争,进而推动民营企业家族制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家族企业又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家族企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的职业环境,我国的职业经理人机制还很不成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以及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来消除家族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方面的瓶颈,是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就国美“黄陈之争 ”透视我国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所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家族企业的角度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其对我国家族企业的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与企业主关系亲近会让经理人获得更多授权吗?本文借助边界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逻辑,强调家族涉入管理会影响企业主边界行为策略,进而影响控制权配置行为。基于双样本和两重测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家族涉入管理与企业主集权程度正相关,而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企业主与经理关系亲近就会向后者更多授权的命题,仅在家族不涉入管理的情况下成立,在家族涉入管理的情况下并不成立。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家族涉入管理容易诱导企业主将家长身份与企业家身份一体化,把职业经理也纳入家长式集权管理之下,即使他们与企业主之间建立起泛家族化的亲近关系,也不易获得企业主的更多授权。  相似文献   

14.
"亲属抱团"的家族化治理模式在中国家族企业中广泛存在,这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宗族观念下的文化现象。本文利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籍贯地族谱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家族化治理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宗族观念越强,其亲属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并且证实,宗族文化内含的亲属间信任及团结互惠是两条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宗族观念越强,亲属参与的差序格局愈明显;此外,宗族文化的影响在宗族影响力越大、外部监管环境越差时更突出,当实际控制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拥有海外经历时则被削弱。最后本文发现,在宗族文化的影响下,亲属参与对股东与管理层间代理成本的缓解作用得到加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成长性和市场表现。本研究为理解在正式制度有待完善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增长奇迹提供了来自传统文化视角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晓文 《经理人》2006,(2):104-104
许多职业经理人进人家族企业, 大都是临危受命,对他们的业缋,家族核心人员的心理承受期限一般都是一年。纵观中国家族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职业经理人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频频跳槽者却屡见不鲜。那么,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说,人职家族企业后,如何应对关系错综复杂的家族势力,让自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创业家族的成长发展的角度综述2007年11月在浙江杭州-慈溪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家族企业往往起源于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创业活动,成功的家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转变成为创业家族,探索中外创业家族的成长轨迹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事实,其中包括家庭—家族结构与人际关系网络在家族企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家族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的转型,家族企业向创业家族转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与组织学习等。迄今为止,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依然是一个尚待深入开发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大多表现为家族化管理,而家族化管理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重合。由于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大股东与家族高管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多维的、长期的,利他行为和相互信任使家族成员具有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家族高管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较少。  相似文献   

18.
如何引进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家族企业,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家族企业继承中职业经理人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便更好的管理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制度同构理论,探究家族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嵌入到国内和国外互不兼容、甚至相互冲突的制度逻辑时对其治理结构的影响,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给家族企业带来制度同构压力,进而影响其职业化管理水平。运用中国沪深上市家族企业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广度越大,高管团队的职业化水平越高;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制度距离会增强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职业化管理的促进作用;企业所在地区的外商投资水平则会削弱家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提升职业化管理的动力。通过研究组织同时嵌入不同制度逻辑时对治理结构的影响,深化制度同构行为的分析框架,对家族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和治理转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跃进 《管理评论》2004,16(1):31-34,14
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通常是通过家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完成的,因此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就常常被看作是家族企业社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自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率先发行股票挂牌上市,开我国家族企业直接上市的先河之后,直接上市的家族公司已经有20多家。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特别的板块。我国目前的这种结合是推进了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进程.还是强化了家族化的色彩。这是我们应当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别从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收益分配以及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家族企业上市之后的情况.得出了家族私人利益得到强化的结论,并且指出必须从建立新上市公司股票的全流通以及控制家族控制股份比重等措施解决这个影响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