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华书局1988年版《北朝四史人名索引》(以下简称《索引》)有脱漏人名。按《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89,2924页有“孙僧化、僧化”凡三处。《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卷91,1954页有“孙僧化、僧化”二处,1955页有“僧化”一处。僧化,系北魏时人,有传。(<索引》上册455页,四角号码2826。“僧”下,未见“僧化”  相似文献   

2.
胡大海,生年不详,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生前系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中的杰出将领。关于胡大海之籍贯,《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均作“濠州虹(今江苏泗洪东南)人”。笔者对此有异议.一、“濠州”应作“泗州”胡大海之籍贯,《明史》(中华书局点校长)卷一三三,页三八七八《圳大海f号》:“胡大海,字通甫,虹人。”知胡大海是元末虹县人。据《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五九,负一四一六、页一四  相似文献   

3.
张问陶《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点校本收录了《船山诗草》二十卷和《补遗》六卷,在出版说明中,编者云:"张问陶《船山诗草》以外的作品,我们未及广泛搜集。"的确,《船山诗草》并未囊括张问陶的所有作品,我在浏览文献时,  相似文献   

4.
近读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北史》之《江式传》,发现几处点校失误。现依次列出,以就教于方家。一、《魏书》第1961页末行: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点校本《北史》之《江式传》如此,1958年版严氏《全后魏文》卷四十...  相似文献   

5.
清昭梿著《啸亭杂录》(阿英芳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笫一版),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清代文人笔记。该书《土尔扈特来降》一则言及乾隆三十六年(1771)卫特奇拉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社国事时谓:“上(乾隆帝)闻之,命舒文襄公摄伊犁将军篆,往为安置。或疑其中有叛人,舍楞请上勿纳。上曰:‘远人来降,岂可扼绝?’”这段话中的“或疑其中有叛  相似文献   

6.
侯苞、侯包、侯芭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韩诗翼要》十卷,武英殿本题侯芭撰,中华书局点校本题侯苞撰。《旧唐书·经籍志》亦著录此书,题卜商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韩诗》,卜商《集序》二卷又《翼要》十卷”。《经义考》作“侯氏包《韩诗翼要》,《隋志》...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卷50《梁节王畅传》载:“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中华书局点校本将其点为:“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以下简称之为“首句”)。视“梁相”为豫州刺史之名,加诸人名号。《后汉书集节》标点亦然。考之有关史载,知此种点法可商,兹分三点辨下。 第一、《后汉书》卷42《东海恭王强传》:“豫州刺史鲁相奏请诛(东海王)政。”此句与“首句”之结构基本相同,但中华书局点校本于此处未视“鲁相”为豫州刺史之名,而是在“豫州刺史”、“鲁相”之间加了顿号,此种点法得之。又《后汉书》卷50《乐成靖王党传》:“冀州刺史与国相举奏(乐成王)葨罪至不道”。此句与“首句”之结构亦基本相同,惟此句在“冀州刺史”,“国相”之间有一连词“与”字,而“首句”在“豫州刺史”、“梁相”之间未有连词。  相似文献   

8.
对于《史记》的点校,中华书局曾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于是才有了1959年版十卷本《史记》。但是,在翻阅《史记》过程中,仍时或发现其中的一些错误被疏漏。本文所列举的十卷本校勘疏漏,大多为龙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史记龟注考证校补》、陈直《史记新证》、梁玉绳《史记志疑》等未发现。偶有被发现者,倘觉其未加考论,仍有考论的必要。现在姑且冒昧将其列举出来,以冀商讨。  相似文献   

9.
《唐会要》卷七八《诸史中·节度使》(中华书局1955年标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本同)载:  相似文献   

10.
《大同书》手稿南北合璧及著书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书》是康有为的代表作,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是书甲、乙两部最初刊布在1913年《不忍》杂志,继而长兴书局将此两部刊印成单印本,书名《大同书》。康有为自序:“此书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今先印甲乙两部,盖已印《不忍》,取而印之,余则尚有待也。”至1935年其弟子钱定安才将全稿交中华书局出版。钱定安序曰:“……是书凡十卷,前二卷早已印行,余均草稿。在甲戌,由武进蒋竹庄先生之介,获交舒君新城于中华书局谋梓以行世,盖距先生之卒已七易寒暑矣。安定抚坠绪之茫茫,独怆然而涕下,爰为校订其书。既竣,并为钩元提要,弁言简端,以告世之读是书者。”1956年古籍出版社重印《大同书》,出版说明云:“这次重印,除上述各本外,又从著者家族那里借到一种抄本。我们参照各本和上下文义,对于最显著的错误加了一些订正。”表明当时主要以家藏抄本为主与已刊本互校后印出。  相似文献   

11.
[媚痴、抹达]《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点校本)卷一五《龙境伦禅师》:“师曰:‘作么生是黄云郎当媚痴抹达为人一句?’僧无对。”(948页)庚案:“郎当”,言疲惫不振貌。“媚痴抹达”则颇费解。考《容斋随笔·四笔》卷一:“柔词馆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亦曰‘迷嬉’。中心有愧见诸颜面者,谓之‘缅’。……虽为俚言,然其说皆有所本。《列子》云:‘墨尿、单至、蝉、憋四人相与游于世。’又云:明、唾倭、勇敢、怯疑四人亦相与游。’张湛注曰:”墨音眉,屎,敕夷反。《方言》:江淮之间谓之无赖。眼音缅,音殓,《…  相似文献   

12.
(1) 该书卷一三四第一三五六页(中华书局版)“房彦藻”条云:“彦藻事李密,为右长史,后从密归唐。”今按:《通鉴》卷一八五第五七七四页(中华书局版)载,武德元年二月,“李密遣房彦藻、郑颋等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彦藻还,至卫州,贼帅还王德仁邀杀之。”然两《唐书·高祖本纪》、《通鉴》卷一八六第五八一六页俱载,武德元年十月,李密率众降唐。此时,房彦藻已亡八个月,岂有“随李密归唐”之理;故,上引史书均未言及此事。清编《全唐文》的编纂者,未细检史料,铸成大错,须当厘正:房彦藻死于李密归唐之前。  相似文献   

13.
一、高太尉——“圆社高二” 高俅在北宋实有其人。《东京梦华录》卷十“车驾宿大庆殿”条,写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是夜内殿仪卫之外,又有裹锦缘小帽、锦络缝宽衫兵士”十余人一队共十数队守卫。每队“各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曰:‘是。’又曰:‘是甚人?’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俅。’更互喝叫不停。”又《靖康要录》卷七载高俅死后臣僚上言:“高俅初由  相似文献   

14.
补白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卷一三六《李光弼传》附白元光传载:白元光字元光,其先突蹶人。父道生,历宁、朔州刺史。……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四年四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明史》 (以下简称“点校本”)。这部书系采用前此最好的版本,即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武英殿本为底本,进行标点、分段,并且作了校勘,订正了“殿本”中大量的错误。因此,在目前流传的《明史》各种版本中,“点校本”可算是最好的本子了。但是,笔者阅读“点校本”时,发现点校者对“殿本”的一部分错误,尚未予以勘正;而且有的地方标点不当,致使词句含义与史  相似文献   

16.
宋赵明诚《金石录》卷十四“汉巴官铁量铭”注云: 此盆色类丹砂。鲁直石刻云:“其一曰秦刀,巴官三百五十戊,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余绍兴庚午岁亲见之,今在巫山县治,韩晖仲云。《金石录》传世宋本有两种:一是全本三十卷,现藏北京图书馆;一是残本十卷(自卷十一至卷二十),旧藏滂喜斋潘氏,现藏上海图书馆。全本书中版心刻工姓名有胡珏、徐亮、胡刚,宋淳熙三年(1176)曾刻舒州公使库本《大易粹言》,龙舒就是舒  相似文献   

17.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石渠余纪》点校本的点校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以其卷一、卷二中的部分篇目为例予以说明并订正。  相似文献   

18.
与高平叔编辑、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七卷本《蔡元培全集》相比,由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十八卷注释本《蔡元培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其中文集(第 1~8卷、第18卷续编)、译著(第9卷)、函电(第10~14卷)、日记(第 15~17 卷)单列成卷,内容增幅较  相似文献   

19.
《史记·龟策列传》:“命曰横吉安……居官家室皆吉。”(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第3242页)标点有误。按:此段文字前面有“卜居官尚吉不。”“卜居室家吉不吉。”此段文字后面有“命曰首仰足肣有内无外……居官有忧。居家多灾。”  相似文献   

20.
沈约籍贯考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活动于南朝宋、齐、梁间,著有《晋书》一百二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梁纪》十四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四声谱》等,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已散佚,传世明刻本《沈隐侯集》十六卷,《沈休文集》四卷,辑沈约诗文四百余篇,《四库全书》均未著录,不失为研究沈约之重要资料,但系后人辑录,非原集面貌;现存比较完整的只有《宋书》一百卷(亦有缺佚),为史家所重视,明万历间刻印的南监本二十一史、北监本二十一史,崇祯间毛晋汲古阁刻印的十七史,清乾隆间武英殿刻印的二十四史,都包括《宋书》在内,近年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组重新点校出版了二十四史,流传则日渐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