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理语言学关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但对二语学习者能否像本土语者一样进行句子加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从现有的主要理论派别及其争论的介绍和简评入手,运用ERP技术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为佐证,对晚时二语学习者句子理解加工的未来研究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二语句子理解加工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二语习得研究的焦点逐渐开始转移到人脑是如何表征二语和加工二语,以及如何细化每一表征和加工步骤涉及的原理上。本文承袭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趋势,从语言体系和语言的使用者二维探究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二语过程中其母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1)L1是如何影响L2的学习;(2)随着L2的进展,L1对L2的迁移是如何减弱的。  相似文献   

3.
频率效应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研究各种二语习得理论对频率效应的论述及相关实证,力图探索频率效应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尽管频率不能解释所有语言学习现象,其效应却体现在二语习得的各个方面,频率应是二语习得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重点关注习得个别语言单位或者句子加工方面的问题,而且研究通常脱离社会研究个体.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二语言习得研究,基于社会文化背景,关注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时的语言使用策略,进而解读互动活动对学习者的语言意义构建能力、思维和认知的影响.我们以论证二语习得领域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定位为基础,探讨其核心研究理念,旨在为当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深化改革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语言输入的频率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们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本文在分析N.Ellis(2002a;2002b)所倡导的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的基础上,简要回顾语言输入在几个习得理论中的作用,探讨内隐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及语言输入频率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强调通过借鉴N.Ellis的二语习得观,在英语学习中应重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从标记理论和认知理论角度探究了母语的可迁移性问题,语言迁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旨在帮助二语学习者深入理解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在二语学习中充分发挥母语的促进作用,减少母语的干扰,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Vygotsky理论视角看翻译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作用从语言学和认知学的角度都有论述,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母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工具,作为中介促进了二语习得。维氏理论的三个重要原则,即中介、概念发展和最近发展区对二语习得过程具有解释力,而国外同行以此理论框架为基础进行的试验和研究,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和视角,为翻译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写作中的错误句子为语料,采用基于定量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句法迁移在学生特殊过渡时期的表现与作用,从而分析、阐明学生在二语习得中出现错误的内在原因.研究认为句法迁移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在过渡时期遇到不熟练或较复杂的语言输出时,更有可能求助于母语句法结构,他们在过渡时期的英语写作倾向于对母语句法结构的依赖,其二语习得呈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石化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于石化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文章综述不同时期对石化的定义及石化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并做些探讨,以求对石化现象在二语习得中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句子理解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语言学家跨语言研究的焦点,了解二语学习者的语句理解过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对汉英双语者在执行二语语义判断任务时进行适当的母语启动,检验母语语义启动在二语语句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积极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规律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汉英双语者来说,汉语语义启动对英语语句理解有显著作用,在准确率及反应时方面都有明显体现,且不同启动情况下的加工脑机制又明显不同,不启动的情况出现更为明显的激活.该研究结果支持以往词汇层面研究的部分结论,同时也指出了不同语系启动情况下句子层面带来的不同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语言的理解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复杂的过程.介绍了影响自然语言理解的诸因素及其作用,阐释了非语言因素参与语言理解过程两种可能的方式.介绍了具有模块性的系统的本质特征,讨论了模块理论及其对语言理解,特别是对句子加工过程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结果证明了句子句法加工过程的模块性,指出今后句子理解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句子加工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关注歧义句的处理过程.本文从分析影响句子加工的几个主要因素入手,讨论以英语为母语者以及其母语与英语为同一语系的ESL学习者处理含挂靠歧义的英语关系从句的认知过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贡献与局限的基础上,本文展望了以中国学生为对象开展相关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逻辑有着极强的对应规律,自然语言中的句子、句群尤其是复句,表现推理时形态丰富,功能多样。对复句与推理对应关系较详尽的归纳与分析,会使自然语言逻辑研究产生更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主题结构英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汉语与英语的句子似乎大多符合主语-谓语-宾语及修饰语-被修饰语这一语序,但实际上两种语言具有本质的差异。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而英语则是主语突出型语言,"主题-述题"结构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但英语很少使用主题结构,一些通过主题化生成的主题句也主要是为了某种语用或修辞目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15.
关系从句具有复杂的句法结构和丰富的类型学特征,它在认识人类语言能力及认知机制方面较其他句法结构相比具有更特殊的地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是唯一结合了SVO语序和中心词居后双重特点的语言,它的关系从句结构在句子加工的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厘清了目前学界比较重要的句子加工理论以及国内外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汉语关系从句独特的类型学特征及研究意义,并对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非平衡汉一英双语者完成显性图片命名任务,通过ERP实验研究了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问的转码耗损现象。行为数据分析发现:短准备间隔条件下,一语转码耗损比二语大;长准备间隔条件下,转码耗损对称。除一语重复外,其它条件下均存在准备间隔效应。此发现与一语重复效应理论一致。ERP数据分析发现:转码反应中,短准备间隔条件下的N2效应比长准备间隔条件下大,这说明短准备间隔条件下两种语言之间的冲突比长准备间隔条件下大。因此,短准备间隔条件下,需要克服更多的冲突,语码转换更困难,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7.
有关日语中的主语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既旧又新的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直到现在有关日语主语是否存在也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从教育的角度和世界各国语言的一般性出发,承认日语中存在主语。但是主语在句中的地位不像英语和汉语那样重要,按照日本人的语言习惯,经常被省略了。而且被省略的主语以人称代词最多,主要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8.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首先概述了主要的石化理论,然后阐述并分析了对学习者句法结构运用状况的问卷调查,最后针对如何避免和减少句法结构的石化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