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浯溪石刻《大唐中兴颂》包含文学、史学、金石学的三大要素,同时满足了宋代士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在宋代引发文人广泛兴趣。北宋诗人题《中兴颂》诗共计七首,可分为两大类型:在场的怀古和不在场的咏史。《唐鉴》对北宋诗人《中兴颂》诗中史评具有影响,而七首诗歌之间也存在互文性。同一石刻文本被诗人们任意地、多元地联想想象,演绎发挥,这符合中西方阐释学的一般原理和中国阐释学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 元结《大唐中兴颂》引起的议论 浯溪,在湖南省祁阳县县城南三里湘江东岸、湘桂公路祁阳大桥南端,为著名风景区;“浯溪碑林”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唐诗人、古文运动“有力的先行者”元结居此,在天生石上题刻“七铭”一诗以后,又请当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来浯溪,大书《大唐中兴颂》刻于磨崖。自唐迄今,历代续有题刻,共达498碑之多。这就是“浯溪碑林”。最近,湖南省文化厅:文物处和浯溪文物管理处联合出版的《浯溪碑林》,就是从其中选出的精华部分。 浯溪碑林既是“书林”,又是“诗海”;实际上书法只是“外衣”,诗才是它的“灵魂。”我们固然喜爱它的书法美,更应该欣赏它的诗歌美。浯溪碑林的诗,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水石诗,即写景抒情诗,我们已在《浯溪的水石》一文中加以评价;另一类是议论诗,即本文所要评价的,这是浯溪碑林的特色,是国内别的碑林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两年新出《湖湘碑刻一浯溪卷》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减编)》二书,均公布有清代越南使者在湖南永州浯溪的纪咏诗。燕行文献中保留有关浯溪、永州、潇湘等纪咏诗甚多,对于永州本地学者近年所作专题诗的整理有极好的补充作用。水州浯溪所见越南使者诗刻共五首,其中三首可与燕仃文献对应。燕行文献之稿本、刻本固已十分珍贵,而诗刻真迹的存留则亦具有非常突出的史物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宋鲍慎由怀疑唐代诗人钱起的《钱考功集》中有其曾孙钱他诗羼入,南宋葛立方举出起集中《同程九早入中书》、《和王员外晴雪早朝》①二诗,疑为(?)所作②.明人胡震亨、今人傅璇琮先生进一步确证,其中,《江行无题一百首》的作者为钱(?)③.继此,吴金明先生发表了《钱起,钱(?)诗考辨》④一文,将前人这一局部性的怀疑和论断扩展到全局.他认为,《钱考功集》五百三十一首诗中,只有八十九首(占总数的17%)可以确认作者为钱起,其余多为钱(?)等人所作.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语溪中兴颂和张文潜韵二首》,此诗的写作时间,俞理初认为是初嫁数年所作,庞石帚先生《养睛室笔记》则以为李易安“建安辛已嫁于赵氏,年始十八。至崇宁五年,挺之作相,则二十三也。理初论次,不知何所依据。近人或以为作于崇宁三年……或以为作于元符三年前后。……二说亦皆臆测无显据。余以为诸说皆非。易安此诗,虽难定其确在何时,要必作于安渡流离之后。”并认为“审其语意,二诗亦非一时之作。”庞先生之说实当。盖作品产生时间与作者的年事、阅历大有关系,易安此诗郁郁孤怀,煌煌大笔,当非二十几岁时所能作。且必在南渡之后,所感滋多,庚信萧  相似文献   

6.
一、适与野情惬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虽不如杜牧那首《山行》著名,但也很有特色,不愧佳作.诗如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一名露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岖,对于贪图安逸,怯  相似文献   

7.
关于艾青最早发表的第一首诗,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是写于1932年以莪加笔名发表在同年7月(《北斗》上的《东方部的会合》(即《会合》)。最近笔者从某地档案馆发现艾青于1928年发表在《学蠡》刊物上的二首诗(署名蒋海澄,诗总题为《游痕》),现抄录于下,以供学术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贺研究论集》,山西大学杨其群副教授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独特成就,应当充分肯定并加以发扬。一些存在着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以使人容易理解原作。李贺“昌谷山居”,北宋“苏(轼)门四学士”之一的曾作福昌尉的张耒,曾访问并作诗纪实,李贺宅已经变成“荒凉宅”.此后八百多年以来,已是梁栋尽毁,陈迹全消。读李贺诗者需知“昌谷  相似文献   

9.
岳飞(1103—1142)诗《过张溪赠张完》,载于《岳氏宗谱》,此诗写于建炎四年(1130年)春,一般人认为这首诗是岳飞登门拜访其在世友人张完时所作,又说岳飞偕张完长兄遵道之子大年,访张完墓时纪念张完之作。诗中"高人"是指张完。其实张完、张安国、张大年并非一人,且岳飞从未见过此三人。事实上,是张安国之子张充代兄张祟(礼部尚书)和诗一首,被他人误认为由张完和诗,而误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中兴间气集》是唐人选唐诗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共选录“至德元首”(756)至“大历暮年”(779)共二十四年间二十六位诗人一百三十五首作品(《序》言“诗总一百三十四首”,是把李希仲的《蓟北行》二首只算为一首),这是研究唐诗发展的一份宝贵资料。不少人利用它来校勘诗句异文,考订某位诗人生平事迹及作品产生年代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据笔者所知,对《中兴间气集》的选录标准与中庸前期诗坛艺术风尚之间的关系,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在这方而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颂》诗中的“颂”字,历来多释为“容”,而《颂》诗本身则大家公认是周代宗庙祭祀的乐歌,是一种溶诗、乐、舞为一体的表演艺术。近世以来,有人提出异议。张西堂先生认为“颂”即“镛”字,为“镛钟”。此说虽在释字上有悖于传统说法,但仍认为《颂》诗含有歌乐舞蹈。最近,刘毓庆先生撰有《<颂>诗新说》一文(以下简称刘文),提出《颂》诗源于“诵”、即诵读,疑其本字为“用”,为宗教祭祀时开册朗诵意,并由此以为《颂》诗不是乐歌而是原始宗教诵辞。这就对《颂》诗的性质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看法。此外,他还提出大武乐章不入《周颂》的新说。笔者冒昧揣摩,觉得刘文不无不妥之处,故在此谈谈不同的看法,敬祈刘先生并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鲁颂》共四篇,《駉》是《鲁颂》的首篇。为了便于探讨《駉》诗的本义,兹引原文如下: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藏。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嘉奁?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马单)有骆,有駵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思马斯作。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马因)有騢,有(?)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对这首《駉》诗,历代学者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无一致的意见。有关《駉》诗的不同看法,大体可分成以下四种: 一、颂美鲁僖公说。《毛诗序》:“《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人请命于周,而史克作颂。”三家诗学派也认为《駉》是颂美鲁僖公之作,但肯定作者是奚斯。如班固《两都赋》:序说“昔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存周公毖臣诗四句、成王自儆诗九首,是题目、短序、乐章标识俱全的乐舞诗章。成王九首诗中祀祖、自儆、儆臣内容连贯,又符合古诗乐以"九"成组篇制结构,还与传世文本《诗经·周颂》多为组诗的原初形态暗合,故九首是一完整的组诗。其中第一首见于今本《诗经·周颂》的《敬之》篇,故整体为《诗经·周颂》作品无疑。由短序推知,周公四句诗原来是另九首,同属《诗经·周颂》"逸诗"。两组十七首"逸诗"的诗学史意义:一为"孔子删诗"公案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的支撑,并为其删诗"十分去九"提供了文本范例,且启示人重新理解司马迁"去其重"的含义不只指删除重复诗篇,还指删除内容相近的诗篇;二为《毛诗序》形成时代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证,说明《诗经》至迟到战国中期已有序;三是揭示了《诗经》"颂"诗有别于"风"、"雅"只唱不舞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特征。  相似文献   

14.
摩崖之研究     
宋代文人张文潜曾对自己书斋中的大幅拓片入过迷。那上面的文字犹如龙跳天门,栩栩如生。想到自从文字刻上摩崖后数百年间王朝的兴衰,不胜感慨。那拓片就是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它原刻在风景胜地湖南省祁阳县浯溪的崖壁上。此摩崖碑刻使元结的“言简意赅”的名文和刚直不阿的颜真卿的书法魅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深受宋代文人们的仰  相似文献   

15.
颂古是宋代“以诗明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禅宗创造的偈颂新体裁,体现了宋代禅宗“以文字为禅”的特色.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圆悟克勤编撰的《碧岩录》一书是宋代禅宗“颂古”的集大成之作.其弟子大慧宗杲虽然焚烧了《碧岩录》版,但是自己也创作了110首颂古作品.慧宗杲并非对颂古这种形式不满,而是不满于学者的“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大慧宗杲的“颂古”之作,是宋代禅宗由“文字禅”转向“看话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扭转北宋中期以来禅宗向文字禅发展的方向,恢复禅门“言语道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学术月刊》杂志上刊登了徐培均同志写的《关于秋瑾的一首佚诗》一文,录存了一首未见收集的《沪上有感》诗,作者认为,这是秋瑾的一首佚诗. 这篇文章的来源,是根据日本友人来上海访问时所留赠的一份材料写成的,原载于日本的《清末小说研究》第四号.徐培均同志对此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考证,且附有手迹照片的复制件,现在已经在绍兴秋瑾纪念馆里正式展出了.今年(一九八三年)河北师院学报第一期上又刊载了《关于秋瑾手书<沪上有感>及说明》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有宋一代,理学盛行。理学家们在经营道学之余,也常常吟咏一二,因此也形成了一个理学诗派。其中有一位特别喜欢写且产量也多的,就是《伊川击壤集》的作者,北宋理学大家邵雍(尧夫)。《伊川击壤集》20卷,存诗1583首,比朱熹还多200首,是宋代理学家中存诗最多的。《伊川击壤集》中有不少好诗,有的吟咏性情,描绘自然风光,真情感人;有的寓哲理于情景之中,富有理趣,并且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相似文献   

18.
闲暇读书,积得语词数条,今具录于此,略加训释。如有不当,冀各位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薄游“薄游”这一词条,《辞源》不录,当为漫游的意思,在宋人作品中常见。岳柯《桯史》卷1《张元吴昊》:“(张元吴昊)薄游塞上,觇览山川风俗,慨然有志于经略。”又卷3《馆娃浯溪》:“诚斋赋浯溪曰:  相似文献   

19.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孝宗乾道六年(公元——七0年)到夔州(今四州奉节县)任通判时,曾经路过荆沙。由于换入峡的船,他在沙市和江陵逗留了整整十天。这十天当中,他除了天天用日记体写《入蜀记》外,还写了将近十首诗,几乎平均每天一首。陆游非常勤奋,曾要求自己每三天必须写一首诗。可是这十天的产量却激增了两倍。这是因为他认为旅途中有生活,源泉混混,正好写诗。他在《题肖彦毓诗卷后》中写道:“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可见陆游是有些朴素的唯  相似文献   

20.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